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千年烟鬼 » 第四章 抉择

第四章 抉择

    “我要跟着郭叔叔学武!”

    这个答案出乎两人预料,这刚满十岁的小女孩居然会想学武,且不说耐不耐得住吃苦,这小身板能否风吹日晒都值得怀疑。

    两人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好好好,那你告诉老夫,你为何想学武?”

    徐宇又要脱口而出,却急忙拿手按住了,这回居然要说“报仇”。徐宇这次不认同了,报仇的理由虽然简洁明了,但是却不会被对方接受,因为这理由放在这具身体上太过遥远。

    “没事,你尽管说!说错了老夫不怪你!”

    “我,我就是喜欢!那大长剑拿在手上,威风极了!”

    冯道乐着听完,也不管小女孩听不听得懂,自顾自吐槽起来,“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小姑娘,打天下靠武力,定天下可是靠谋策的。”

    郭崇韬本身也不是个纯粹的只会使力气的人,冯道当着自己说这话虽然颇有冒犯,但确实是自己认同的道理。

    “哈哈哈,我俩才认识几天,冯先生就这么不客气了?”

    “郭副中门能为一女孩如此信守承诺,还这番相信冯某,已看出郭将军不是拘小节、重口舌之快之人,而是能成大事之人,冯某早就不将郭先生视为生人了。”

    这冯道也是会说话,碰上对的人不绕弯子讲对的话,反而能快速拉近距离。

    “冯先生好气魄,非那些花言巧语,卖弄文章的人物。”

    见这两人偏离话题互相夸耀起来,徐宇有些无语。

    冯道转过头,“那么,小丫头,回心转意了吗?”

    徐宇攥足拳头,“不,我要学武!”

    冯道并不挽留,“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郭崇韬也不多言,因为冯道已经说了自己想说的,要给这小丫头个下马威,才会知道练武的厉害。

    他站了起来,“好!明日卯时,你在我帐前等候!我教你第一课!”

    徐宇本来想着两人会百般拒绝,没想到那么顺利,徐宇第一次感受到明事理的人有多么令人舒服。

    徐宇不知道卯时是什么时候,但是回想起了十二生肖的卯兔排第四,大约就是六点左右,打算提前一个小时去,于是,这一天她早早就睡了。

    第二日,还没天亮徐宇和冯道问了候,就跑到了郭崇韬帐前,却发现那大叔早已站在那了。

    徐宇跑到他跟前,屁股却挨了不轻一棍,“学武最忌懒惰,第一步你就没做到,外面风冷,进帐来。”

    徐宇觉得自己记错了卯时时间,也是不冤枉。

    “拜师学艺那些繁文缛礼就不说了,待你入了我的眼,我才肯收你为徒。

    “好了,来!扎马步。双腿开立,莫歪斜,两脚间距三脚掌,下蹲,脚尖相平,勿外撇。两膝外撑不过脚,大腿平地面。”郭崇韬拿着木棍边说边调整徐宇的姿势。

    “胯向前内收,臀部勿突出,成圆裆。含胸拔背,勿挺胸,背要圆,臂伸直,握拳!”

    调整完后,郭崇韬把那根棍子放到了徐宇大腿胯部,“今天就送你几课!第一课!根基不稳,地动山摇,若是这棍子掉了,我便不教你了。”

    这郭崇韬也是狠,放那根棍子这么个刁钻的地方,一不注意那棍子就会滑落到地上。

    而郭崇韬呢?拿了本书自己看去了。

    亏得徐宇身体小,维持姿势比成年躯体省力,开始四五分钟还算无感,渐渐的,全身酸软就开始发作起来。

    徐宇咬牙撑了小会,才突然想起这郭大叔没说蹲多长时间,一时间慌了,她又是抱怨他的无情,还反省自己还是低估了很多东西。

    这思绪一飞,心思就在维持动作上开了小差,最终维持了大概八九分钟之后,“哐当”,木棍掉了。

    郭崇韬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那是暗自窃喜,军中能蹲半盏茶时间的人不算多,虽然可以归结于他们没有系统认真训练过和徐宇还是小孩,但已然能凸显出徐宇是颗好苗子。

    郭崇韬板着脸放下书,捡起棍子,徐宇挤着眉毛咧了嘴,惹得他心中有些心软,但是依然眼睛一闭,朝徐宇屁股一挥,竟没掌控好力度。

    一声惨叫,眼睛睁开只看见徐宇双手扶着屁股在地上边打转边“哎呦喂”地叫,郭崇韬额头冒出一滴冷汗。心中估计着伤势。

    徐宇疼得眼泪掉了出来,但是依然没有放声哭,到了能忍耐的疼痛程度,搓着屁股爬了起来。

    这家伙真够狠的。

    见徐宇不一会就爬起来,心中放心了不少,故作声色继续说,“第二课,心无旁骛,方能成事,若你用心专一,定能撑得更久。”

    “今天就这样,你且记住我说的要领,自己回去练马步,直到心无杂念地蹲昏过去一次,再来找我学之后的课。”

    徐宇心中是对这狠毒之人怕了,点了头忍着痛,一瘸一拐地走出军帐。

    走到离帐门三步,郭崇韬手上提着个小罐子又跑了出来,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徐宇抱了起来,一路小跑到冯道帐中,把一路被胡子扫来扫去一脸懵逼的徐宇放到床上趴着,把罐子放到床边。

    冯道见此状况惊呼,丢了手中的事凑上前来,“发生何事了?”

    “嘿,下手重了,”指了指那罐子,“我随身的跌打损伤药,待会给她擦擦。”

    转头又跟徐宇说,“第三课,强筋健骨,战场之上,敌人只会不留余力。”然后一溜烟跑了。

    徐宇苦笑不得,摊上这么个师傅,也是只能自认倒霉了。

    徐宇转过身想躺着,结果疼得直跳了起来。

    看着徐宇跟猴子似的窜跳,冯道叹了口气“武人就是喜欢用力气说话啊。”

    拿过小罐子,拔开塞子,冯道凑鼻轻闻,眉头却皱了,一股怪味扑面而来,歪过罐子借光一看,那油腻腻的东西参了些不可名状的绿红之物。

    伸手欲要去刮出一层,又突然停住了,这徐宇除了声音,行为举止简直就是个活脱脱的男孩,居然让冯道忘却她是个女孩了,本来想亲自帮她上药的想法戛然于此了。

    毕竟男女授受不亲。

    于是又把塞子赛了回去,递给徐宇。

    “喏,尽早擦了,别沾了灰尘。”然后也跑出帐外去了。

    这下徐宇不知所措了,犹犹豫豫半天,解了衣服,打开罐子做了一遍同冯道一样的闻和皱眉,扣出一指的油药,草草在那瓣被打了的屁股上涂抹几下就算了事,涂着还嘶嘶地忍痛。

    这几日徐宇是坐卧难安,睡觉不得安宁,稍不留神就要被痛得头脑清醒,只能趴着睡,吃东西也只能站着吃,不过依然没有忘记每日练马步。

    冯道呢,有士兵来召见,就出去做事,没事呢,就一股脑读书看文章。

    郭崇韬倒是不见身影了,不知道什么缘由。

    就这样闲闲散散又过几十天,军队到了魏州的一座城外,有了城市,随着晋王的大驾光临,再加上春节将至,便热闹起来了。

    行军打仗,本就条件艰苦、危机四伏,携带家属不符规矩也不符情理,纵使有高官带了少量家属,但像郭崇韬、冯道这样只身在军的并非少数,家属不在身侧,这春节在军中也就没有多少味道了。

    而徐宇始终达不到心中无杂念地蹲到晕倒的境界,索性自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日在腿脚发抖撑不住的情况下多蹲五秒,多的徐宇也不多练。

    练完就回帐里发呆,心里总感觉缺了什么东西,回想了好几日,才记起来是嘴上少了根烟。

    徐宇也是没想到,戒了多久,还转了世,又回念起那股味道了,但没办法,哪来的烟给她抽啊,就随地检些小木棍,叼在嘴里,时不时嘬上一口,嘬没味了,就换一根。

    看见徐宇练完马步,叼着个木棍吊儿郎当四处闲逛,冯道本来不想管,但终于忍不住了。

    看着徐宇又要出去闲逛,“你若是闲着没事,那我考考你几个问题。”

    “嗯哼。”徐宇跑回来单手杵头,把小棍子拿出来在手上转圈。

    “你这孩子,太随便了,那我问问你,长大以后,你要做什么?”

    徐宇把那小木棍朝天一指,“我?嘿嘿,仗剑走天涯,逍遥一生!”

    啧,这小破孩子,已然是个混小子模样了,“走天涯只一把剑就足矣吗?若这天下无家无国,你又如何逍遥?”

    徐宇不知道答案,抖着身子反问,“那你呢?”

    冯道这么被反问,没有预料到,迟疑一会,“冯某当以治天下为己任,使人人能饱腹,疾病有医,家家能安定,阖家欢乐,仅此而已。”不经意间,冯道露出个失神的微笑。

    “咳咳,不过当下我是要辅佐晋王光复大唐。”

    “大唐?李渊的大唐么?”徐宇直起身来,用着脑子仅有的历史知识提问。

    “话虽如此大唐的开国皇帝确实是高宗,但你这口无遮拦的毛病得改改。不过那已是三百年之前的事了,当下黄巢起义坏了大唐根基,那朱贼簒唐,天下已是一片混乱。晋王英明神武,定能早早结束这乱世。”

    徐宇不说话了,心中又激动起来,自己居然真的转世到古代了,若是做些留名青史的事,岂不更加美哉。

    又想着冯道的愿望,徐宇对那个时代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就显摆起来。

    “千年之后,你这些愿望都会实现的。”

    冯道有些莫名其妙,“喝,这样的话到像是小孩子说的了。”

    看了眼徐宇身上外套布麻衣,内穿破洞裳,冯道想着是该给徐宇改头换面的时候了,“罢了,不问了,走,给你换身衣服去。”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营帐,徐宇跑在前面踹踹雪块踢踢路过的枯树,雪抖抖撒了徐宇一头,徐宇也不管那雪会不会化成水,任由它夹在发里,见冯道一脸无奈看着自己,徐宇捧起一堆雪,两手合拢一挤,笑嘻嘻丢了过去。

    徐宇身高不足,冯道轻抬手袖就挡住了,看着继续向前跑去的徐宇摇了摇头。

    虽然乱世生活困苦,但家家无不对这春节充满期盼,都按耐不住准备起来,街上虽不热闹,但也人来人往,不感到冷清,冯道两人打扮平平无奇,一路上别人只当普通人。

    徐宇玩够了,同时,她不知道路,将两手枕在头上放慢脚步等着冯道,冯道跟上前来,伸手拂去徐宇头上的雪。

    “说是女孩子,但你这般顽皮,就不怕没人要你?”

    “谁说没人要,这不是有郭叔叔和冯先生你嘛。”

    冯道沉默无语,这小孩简直不是常人思路。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电子产品解闷,徐宇穿越而来已有三四十天,但她前世没有研究过历史,听着刚刚冯道说什么晋王,徐宇想听听,顺便稍微了解下当下时代背景。

    于是开口打开话题,“哎,你对那什么晋王当真有信心?”

    “那是,这晋王非常人也,年幼时就熟读春秋,十余岁随先王李克用出征建功立业,先王逝世前曾留三支箭予当今晋王,晋王用计谋仅一年就稳固权力,戴孝杀敌,且励精图治、治国有方,六年前柏乡之战大破梁军,四年前活捉刘仁恭父子,了了先王一箭遗愿,当今朱贼已显颓势,而晋王依然气血方刚,有战必亲临,光复大唐对他当是易如反掌。”

    冯道自己讲得起劲,但徐宇只觉得这一堆念经似的话听得头昏脑胀,不过前世似乎学过这三支箭的典故,但那记忆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别,只是隐约记得那篇文章里,晋王并没有个好结局。

    徐宇只是简单记住,不想那么多,反正自己的到来已经不能用奇迹形容了,之后的事有没有定数还说不一定,徐宇还跟自己开了个玩笑念头,要不寻个地方也称王称霸一番。

    冯道见徐宇心不在焉,“哎,你这丫头,想什么呢,唉,真是白费口舌。”

    冯道带着徐宇找了个布坊,两人也挑不来什么叫好看什么叫不好看,人家一顿忽悠,随便选了样式,量了尺寸,冯道虽然节俭,但好歹是个官,不穷也不吝啬,给了钱,只是说要加急,约了时间,第二日徐宇就跑去城门口领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