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千年烟鬼 » 第十六章 夹河之战

第十六章 夹河之战

    先前李存勖撤军时,并非全军都回到魏州,留了李存审所部在黄河边德胜渡口修筑桥梁工事,以便下次进军时能快速过河,直捣汴梁。

    然而梁军肯定是不会坐视不管,当即派遣贺瑰前去破坏正在修筑中的的德胜浮桥。

    “哎,这几十日工事顺利无比,梁军连个人影都瞅不见,那梁军难不成是要降了?”

    “憋说了,军中最忌谣言动摇军心,要是被一些蠢蛋听去了,上头追究下来,那就是军棍伺候了。”

    两个士兵抱着长矛,依靠在刚刚修筑好的南岸营寨墙边,那墙档了冷风,再加上刚换了工吃饱喝足,两人反而有些惬意。

    “那是什么?”他突然直起身来,上游飘来一个庞然大物。

    那东西船不像船,楼不像楼,方方正正,周围有着许多孔洞,周围披满了湿漉漉的牛皮。

    两人警觉地站直身体,果不其然,随着远方斥候笛箭蜂鸣飞起,南北两寨响铃大作,

    浮桥两岸营寨晋军士兵都涌动起来,匆忙登楼准备接敌。

    那河上堡垒由于没人阻拦,没过多久,就已经漂到了浮桥边。

    巨大的撞角将那浮桥碾压而过,桥绳被这突如其来的外力瞬间崩断,落如河中,充当桥面被固定住的木板散乱着随河漂去。

    见浮桥转瞬之间损毁,已无修补的可能,南北两岸将领都不约而同选择按兵不动,却没想到那河上巨物行至正中时,直接抛出六条巨锚,还向四周飞出许多铁钩加以定位。

    巨物此刻取代了浮桥的位置,但连接的作用变成了隔断。

    李存审在北岸观望着,原本以为梁军会死攻南寨,却没想到原来这几日的安静,是去准备这么个庞然大物了,还盘踞于此不再动弹。

    李存审赶回寨中,顶着周围七嘴八舌的讨论喊骂声,迅笔简要写了当前状况,“来人,快马加鞭送回魏州城,当面呈交大王!”

    两寨一墙之隔,讯息隔断,南北两岸均试探着用小船过河沟通,却被那大船上弓箭手密箭逼回。

    当然也不是没用过火箭齐射,企图火烧了那船,但厚实的牛皮起到了阻断的作用,就算蔓延开来,里边也有人马上倒水浇灭。

    时间一长,晋军逐渐失去了南岸情报。

    又过半日,梁军才有大军来攻南寨,但北岸晋军此时无力帮助,被河中大船死死压制着。

    而南岸士兵本就受了半日的心理煎熬,见支援无望、补给有限,再加上南边梁军气势汹汹地不断进攻,北边大船之上接连飞出的箭矢,士气已经是在崩溃的边缘了。

    ……

    “师傅,昨日群臣劝本王自当为天下之主,您有何高见?”

    黑甲面用一根尖端亮黑,全身笔直的小木棍在手中的小本上写着什么,听到李存勖的问题,中断了动作,一起收回背上木匣的小隔层里。

    收了东西后,转过身子,直面着李存勖,“你当初是为何而战?”

    “为父王的三个遗愿,和一生荣华富贵。”

    “那么,答案你已经明了,何必又再问我?”

    “本王懂了。”

    刘贵妃帐中,却又多了几箱东西。

    “那传国玉玺当着是个稀世珍宝,大王一拿出手,那么多人就让大王称帝,可惜喽,我这柔弱女子却是拿不起了。”

    刘玉娘拿起箱中的一条银金链子,穿着许多金花,套在脖子上试了起来。

    “有些笨重了,不过这份量倒是够多,做工也不错,那些个男人,怎么都这样废物,劝大王做官家就这么难么?还要来找本王妃,不过也好,又多了些好东西。”

    刘玉娘把链子取了放了回去,拿着账簿嘴角翘着,毫不疲倦地挥动纤手记着大木箱里边的物件数目。

    “哎,这小镯子好不错。”刘玉娘一眼相中其中一只润透碧绿的镯子,拿起来就戴在手上。

    周围当然是没有什么仆从下人,她看不得别人见了她的财物。

    “今日我就再去劝劝,大王等得及做个晋王,我都等不及做皇后了。”她自言自语着,扶了扶头上复杂的头饰,舒展了身后的丝绸裙子,走出了帐门。

    军营之中议事大帐。

    刚刚集体下跪请愿完的诸将回到自己席位落座。

    郭崇韬自然也在其中,他对晋王称帝看法是少数一派,但在大潮之中,逆流而行只会四面树敌,惹得全身伤痕累累,他只能一起随波逐流地跟着,没有开口。

    冯道当时假收礼物,隔日就散的行为散开后,和郭崇韬预测的一样,被人背后数落了一番,他人也就不指望能从他身上捞点什么好处了,此刻也是同样,没人指望他有何见解。

    此人难成大事,这是军中对他的评价。

    冯道就这样站在了权力漩涡的边缘,他没跟着请愿,那些将领也懒得把这人硬拉进来。

    “你们莫要再劝了,本王志向未变,不要再谈自立为帝一事了。”

    黑甲面在一旁的阴影中欣慰地默默点点头。

    “帐外蜀国使者求见!”

    定又是这称帝之事。

    周围将领大多都面露难色,跟着晋王一路战来,死了那么多人,失去了几十年时光,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光宗耀祖地博德一世功名么,当先前途被晋王就这样卡着,不说恼火,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不顺气的。

    见有蜀国使者求见,他们的表情却依然没有变,身边征战多年的将士都劝不动,更何况一个见都没见过的地方割据藩王。

    李存勖不想见那来使,但奈何礼数限制。

    “冯先生,且去请进帐来。”

    “恭贺大王得可定天下的宝物!”那来使掀帐进来就开门见山说到,周围又是一阵躁动。

    “蜀国皇帝遣使来此,是有何事?”

    “蜀帝一听得晋王您得了传国玉玺,自然是想祝贺大王早日称帝,一统中原,两国之间和平交好,特此献上蜀锦蜀绸三万匹,银万两,茶五千斤,金银珠宝无数,当然还有蜀地美人。都已经运送至晋王雄军营北。”

    “这是蜀国皇帝写的祝贺词,请大王过目。”那来使将书信递给冯道。

    冯道检查了没有问题后,又才上交给晋王。

    冯道不想递交那东西,但无奈,他的权力可以说全是晋王给的,在军中这种崇尚武力的地方,他只能站到被动的地方。

    况且他的职责就是个写晋王准写,再帮助添砖加瓦而已。

    李存勖觉得有些可笑,这蜀王王衍竟然幻想着能继续割据一方,只不过时机未到,现在蜀国有交好意向,且还没灭了朱梁,不是撕破脸皮的时候。

    “看来本王还是得把话说明啊。”晋王皱着眉头,拿着那满是祝贺之词的贺辞,也不看,就是盯着那来使。

    “先王在世时高丽皇帝王建也曾遣使来书,让父王也称帝一方,可父王与我说,唐帝逃离长安时,我们带兵打跑了反贼,声名远播,要是想称帝,那如果当时直接要挟天子,占据关中,行禅让,也没有人会阻拦。”

    李存勖抬手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下边的人都安静地听着,“只是世代忠良,不忍做这大逆不道的事,让本王以后只以匡扶唐廷为己任,保全那大唐宗庙,断然是不要学习那些逆贼自立为帝的行为。父王的这番话语至今都萦绕耳畔,本王自然是不会违背父亲的教训的”

    李存勖将先王搬了出来,群臣想说什么都只能憋着了,冯道听到晋王依然为光复大唐而战,也就舒了心,不过呢那蜀使似乎是早就做过了准备。

    人啊,口是心非太正常不过了,说些面子话谁不会,保不准底下早就打算着选良辰吉日祭拜天地,坐龙椅了。

    “晋王这般父子深情,蜀帝定会理解,不过,得到传国玉玺,也是天下绝无仅有的事,这些礼物就当用来祝贺此事,顺带标志两国交好,晋王您看,这样可否?”

    李存勖一生只学过兵戎相见,对于这些权力往来的东西,他也只能直率地面对。

    而且胡柳坡之战损失确实不小,用这些东西稳定士气,当作赏赐,又或者补充打仗的资金来源都是十分地适合。

    总之,拒绝的理由几乎没有,而接受的好处远近都是显而易见的,暂时麻痹蜀国,这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李存勖只好装作不在意的样子,说着客套话接受了这些贡品,将蜀国使者打发走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把蜀国使者送走,几个婢女拖着刘玉娘的后裙,走了进来,将周围将士的眼球紧紧吸住。

    并非是她有多么摄人心魄,她这一身金黄进来时李存勖并不发怒,而是笑脸相迎,这被宠爱到天上的人,只要是想在未来一路顺风,就算是再愚蠢的人,不看也得看了,至少也得记住她的此刻的样貌。

    群臣看着刘玉娘总算是来了,颇有一些好戏正式登台的感觉,松了眉头等着事情发展。

    黑甲面看着那女人,攥紧拳头,然后又松开了。

    “刘妃,怎么不和本王先说一声,好让本王去接你过来啊。本王这正议事,什么事情那么急?待会再说也不迟。”

    “还不是因为寂寞无聊。”

    “本王除了议事时间,其它时候你都可来寻本王啊。”

    “臣妾想要一物。”

    “那本王马上叫人去寻,你要什么玩物?”

    “我要的,只有大王能给!”

    “是何物?”

    刘玉娘也不磨蹭,不急不缓地清晰地当众说出“皇后”两字。

    这两字有人喜有人愁,喜的人自然是那些已经与刘玉娘打过照面的人,愁的人一种是怪罪自己落后的人,一种则是郭崇韬这种人。

    一个人不论男女,敢公开谈论这种事情,其狼子野心已经是昭然若揭了,而且更加严重的是,这样的人不在外,而在内。

    这倒是让李存勖犯起难来,他确实是无心称帝。

    他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了结父亲夙愿,为师傅打下这天下罢了。

    他下意识回头向那黑甲面投去求助的目光,那黑甲面毫无动作,只是看着。

    此事可以说李存勖被夹在深渊之中动弹不得,一边有强敌步步紧逼,能指望的人却又站在另一边冷眼看着。

    李存勖第一次觉得慌张。

    一波三折,帐外面又冲进来人单膝跪下,“急报!德胜浮桥损毁!这是李存审将军写的军情。”

    那士兵将手中捏得有些皱的文书抬手交出。

    虽然,对大军来说是个悲报,但对李存勖来说,此刻这悲报却解了他的围,战场才是他熟悉的地方,战场才是他的归宿。

    李存勖将那密报拆开,在空中一抖展开,让冯道过来大声宣读,仔细搜寻着信息,南寨已经失去联系,而且按李存审推演,梁军十有八九会借南寨为据点,不断骚扰,晋军以后再要大规模过河,就是难上加难了。

    “刘妃,军情不得延误,本王去去就回。”说着就将那密文交给了

    李存勖“落荒而逃”,黑甲面脚下无风地跟出去,仅半个时辰不到,那铁塔骑兵军就轰隆出营去了。

    一人两马,一马载人,一马载盔甲武器,马是沙陀好马,人确没人知道从哪来的。

    魏州城与德胜渡口距离并不遥远,快要到达战场,李存勖见梁旗已经出现在北岸,高呼一声。

    那些铁塔兵直接就在马上换起了甲胄,做运输的马匹从队伍中脱离,由一只头马领着向后折返回去,这支超重甲骑兵如进无人之境。

    战场局势瞬间逆转,在没有火器的时代,重甲骑兵便是战场上无人能敌的存在,梁军见那一条钢铁洪流,毫无斗志,北岸士兵轻而易举地被歼灭了。

    “李存审何在?”李存勖冲进寨中。

    “末将在!”李存审扒开寨墙上的士兵,挤着往下走。

    “现在战场局势如何?”

    “已命李建及强攻河堡,又乘机在北岸上游用小船火攻。若是计划顺利,现在正是时候。”

    “哦?那快随本王上墙观看!”

    只见那李建及带着几百个银枪士兵,虽然不及晋王从马直军装备精良,但依然勇猛无敌,已经乘船在己方弓箭手的掩护下冲上了那河中堡垒。

    那堡垒从外边看虽说巨大,但经过李存审等人推测,这巨物若是从头开始建造,那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只能是用现成的船只甚至竹筏相连而成做骨架。

    而堡垒往往是从内部崩坏,李存审这派敢死队突入其内。

    这就是有经验的将军,那银枪军冒死冲入那河堡之中,果然,里面铁索连环,竹筏小船秘密麻麻贴在一起,银枪军突入其中后,并不追击梁军士兵,而是抓紧砍断与牛皮墙相连的铁链。

    喊杀声突破天际,不断有人落入黄河,晋梁两军的箭矢交错纵横。

    远方装载着油木桶的小船拉着黑烟飞速顺流而下。

    计谋成功,那堡垒面向上游的那片牛皮墙裂开一道巨大口子,墙面塌入水中,与那燃烧的小船完美衔接,小船撞进那堡垒,而银枪军有的迅速抢了小船撤回,或是直接跳入河中游泳离开。

    火势蔓延,巨大堡垒和被它撞断的浮桥一样,散成了数片向下游流去。

    船上梁军士兵,不是被银枪军捅入水中,就是被乱箭射死,稍微延迟一些的要么是被烧死,要么就是落入水中被淹死。

    “真是场妙战,那李建及当记首功!”李存勖在寨墙上看得不亦乐乎,振奋无比。

    “南岸还有多少梁军?”

    “大王,听刚刚联系上的南寨士兵,梁军打算在上游十几里远处也修筑一浮桥,用于牵制我军,只是还未证实。”

    李存勖正愁没战够,“好!备船,让我从马直军渡河过去,会会那群不要命的梁贼。”

    正巧那堡垒还散出许多小船和铁锁,可做临时浮桥,便宜了晋军。

    兵贵神速,晋军从马直军乘船加从浮桥快速过了河,直取上游而去。

    那梁军怎么会料到有这样迅速的军队,还在往刚刚启建的杨村夹寨运送粮草木材,就有大军从东方冲来,这一次,攻守易形,晋军无敌的骑兵冲杀着几乎可以说手无寸铁的梁军。

    这样,再次便宜了晋军,无数建材辎重以及粮食,还有一座未完工浮桥就这样落入了晋军手中。

    虽然战事初期晋军可以说十分被动,但将领快速求援,思考决策,再有勇猛精军,直接将局势掰了回来,直至一边倒的情况。

    这次夹寨之战,梁国损失惨重,大将贺瑰部下尽接战死,手中已经无将无卒可用,郁郁寡欢着,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