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九十五节 伐吴(二)

第九十五节 伐吴(二)

    八月初四、癸丑日,徐达等帅诸军从龙江出发,正式进讨东吴张士诚。

    榜谕八罪:“皇帝圣旨,吴王令旨,总兵官准中书省咨,敬奉令旨。余闻伐罪救民,王者之师,考之往古,世代昭然。…

    惟兹姑苏张士诚,为民则私贩盐货,行劫于江湖;兴兵则首聚凶徒,负固于海岛,其罪一也。

    又恐海隅一区,难抗天下全势,诈降于元,坑其参政赵琏,囚其待制孙撝,其罪二也。

    厥后掩袭浙西,兵不满万数,地不足千里,僭号改元,其罪三也。

    初寇我边,一战生擒其亲弟,再犯浙西,扬矛直捣于近郊。首尾畏缩,又乃诈降于元,其罪四也。

    阳受元朝之名,阴行假王之令,挟制达丞相,谋害杨左丞,其罪五也。

    占据浙江钱粮,十年不贡,其罪六也。

    知元纲已坠,公然害其丞相达识铁穆尔,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其罪七也。

    恃其地险食足,诱我叛将,掠我边民,其罪八也。

    凡此八罪,有甚于蚩尤、葛伯、崇侯,虽黄帝、汤、文与之同世,亦所不容,理宜征讨,以靖天下,以安斯民。…”

    这八罪说是“罪”?也不太算是罪,况且其中还刻意罗列罪名,例如只有今年未贡粮,却说十年不贡!反正真正看完的不多,会看的就是手下的文人,最好气死那群文人。

    ………

    看着(西)吴王朱元璋,檄文全境、榜告天下,命大将军徐达,率领二十万大军,吊民伐罪而来。

    别说(东)吴王张士诚军弱,以为只有李伯升、吕珍等,被徐达小看的大将,张士诚手下可还有骁将五太子、勇胜军十条龙等,出入着锦衣、披银铠,号称功夫了的,人莫能测。

    究竟比不比的上五王陈友仁的五行军,没真正打过不能比;然而五行军骁勇善战,善于冲锋、阵战、防御等,尤其是团体战、联合作战,所向披靡。

    若比起“武功”,或许难说,若比起征战,五行军应该是比十条龙勇胜军,更善于“作战”才是。

    不过,至少在张士诚眼中,勇胜军是精锐军、亲卫军,有十条龙在,还怕什么大军。

    ………

    八天后、八月十二、辛酉日,徐达大军抵达太湖。

    又八天后,八月二十、己巳日

    终于到了太湖的湖州外围,常遇春先灭了巡弋的舟兵,擒其将尹义、陈旺,大军驻扎在太湖中的洞庭(东、西)山,截断苏州与湖州的湖上往来水路。

    要说水军的优劣,东吴军长期在太湖周边,照理来说,水军素质应该是不错;不过,因为将领们平日好逸乐、少养兵,所以比起经历过鄱阳湖大战的西吴军,反而相差了一大截,以致于勉强算的首战,完胜。

    连朱元璋收到战报,都高兴地说:“胜可必矣!”

    四天后,八月二十四、癸酉日

    大军进次湖州之毗山,又击败东吴水军,抓了石清、汪海等将领。

    这西吴的水军,过去相较于汉朝的五行军水军而言,算是相对孱弱的;不过,自从经过鄱阳湖大战训练过后,那可真正是生死交关的时刻,大部分将领们都不知道,当初是怎么挺过来的,但从此变得可彪悍了。东吴水军本驻军湖上,都不敢战而退。

    甲戌(翌)日

    大军已开拔至湖州之三坐桥,东吴的湖州守将,江浙行省右丞张天骐,分三路以抵御西吴军;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水战不行,陆战总要上场吧!

    三路有哪三路?参政黄宝当南路,院判陶子实当中路,张天骐自当北路,同佥唐杰则为后援,看起来阵仗蛮大的。

    你东吴军有阵仗,我西吴军难道没有?

    于是,徐达派遣常遇春攻南路黄宝,王弼攻北路张天骐,自己率军对付中路的陶子实,另外派遣骁将王国宝,率长枪军(以前曾在扬州吃人的彪悍军)直扼其城。

    这个常遇春是疾战派的,命令来了说打就打,立马出击,马上与南路的黄宝打了起来。常遇春可是先锋将、冲锋将、骁将、大将,黄宝当然不是对手,旋即败走。

    张天骐及陶子实一见自己南路军,逢敌即溃,皆不敢战,赶紧敛兵退入城内。可怜这黄宝,也想退入城,不过慢了两军一步,城下吊桥已断,只好回身力战,被擒。

    东、西吴两军水战首战,东吴完败,陆战首战,也是东吴完败。

    果然,逸乐太久了,都忘了如何作战,只好求救啊!

    张士诚急忙派遣司徒李伯升来援,陆路不行,由水路支持,自荻港潜入城中。

    这不正合刘基之计,就是要引你平江之军,疲于奔命、战力减弱。最好便是:出来支持、有去无回。

    西吴军四面包围湖州城,骁将王国宝攻打西门,东吴军陶子实及同佥余得全、院判张得义出战,又是败走,逃入城内。

    张士诚又派遣平章朱暹、王晟、同佥戴茂、吕珍、院判李茂,以及东吴军中号称五太子者,率兵六万来援,屯城东的旧馆,筑了五大寨,与西吴军对峙。

    要对峙也可以,你东吴军筑了五大寨,我西吴军难道不会。于是徐达分兵,扎营于东迁镇南的姑嫂桥,一连筑了十垒,大阵仗对峙,封绝了旧馆的援军。

    东吴军虽然屡败,但援军不绝,双方看来要打起持久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