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一○四节 气节?

第一○四节 气节?

    张士诚仓皇逃回王府,从者仅数骑。

    张士诚妻子刘氏见兵败,对着二个幼子的乳母说:“妳知道,他们可是王上的亲子嗣,这些碎金、银两妳带着,过去我带妳不薄,希望妳能带她们逃命去,好好扶养这两个孩子。”

    待乳母逃走后,随即驱赶张士诚群妾、侍女,登上齐云楼,命人在楼下放置薪材、油料,令养子辰保,纵火焚楼,要群妾们殉亡,而刘氏也自缢赴死。

    此时左右众人知道,东吴即将灭亡,势已无法挽回,也都已各自逃命去。

    张士诚独坐室中,看着齐云楼熊熊火焰,看着日暮黄昏的天色…

    难道,这便是上天送给我张士诚的末路情景?我吴王已是穷途末路了!

    默然无语…。

    随后,关起门来,也拿着绳索自缢赴死。

    城破之时,徐达便派遣张士诚旧将李伯升,再去吴王府劝降。

    李伯升等人来到王府,看见门已关了起来,急忙破门而入;只见张士诚脖子正吊在屋梁的绳索上,看似气绝。

    这下众人都大吃一惊,急忙冲上解了下来急救,还好,还没死绝,过了不久,便慢慢地睁开了眼,醒了过来。

    来劝降的众人,这才放下心中的担子,还好没死!

    徐达大将军交代的,大家都是降将,这任务要是没达成,不知会有什么军令处罚?

    于是,众人用门板扛着,送出崶门,送到了徐达大营处。

    ………

    朱元璋到底希不希望张士诚投降?依照朱元璋的个性,当然是希望他投降。

    四年前,伪汉帝陈理投降后,虽然当个“无事做”的归德侯,但也要上“朝”,也要一起列席于“朝廷”之上。

    做什么?什么都不用做,站着就好,站着那里,我朱元璋看着心里就高兴,尤其是战战兢兢的模样,心里更是爽快。

    太祖实录有这么一段:

    甲辰年三月戊辰(1363/4/29),归德侯陈理同群臣朝,上深怜之。理退,因谓群臣曰:“陈氏之败,非无勇将健卒,由其上下骄矜,法令纵弛,不能坚忍,恃众寡谋,故至于此。”

    对了,提到陈氏的勇将、健卒,这勇将,当然就是张必先与张定边,还有已战死的五王陈友仁;至于健卒,还有比五行军更厉害的军队吗?

    而张必先与张定边两人,确认陈理投降,朱元璋真的如承诺,对陈家人都善加对待后,尽了与陈友谅的金兰结义之情,便不知所踪,没有在朱元璋手下任职。

    这下轮到张士诚,朱元璋当然也希望张士诚投降,至少我朱元璋是仁义之军,有仁义之心,只要诚心投降,封个无事的公爵、侯爵,有什么难!

    所以,旧将亲信劝降不成,徐达便又派来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晓以大义,史书上有认证,真的是来劝降四次。

    不过,张士诚都眼睛闭起来,不言不语。

    心里大概想着,你们这些老将旧臣,亲信姻戚,过去老是说我吴国如何强盛、地广民富,兵强马壮,朱元璋哪是对手。

    而现在,每个都说得一份大道理,好像我张士诚已一无作为,降了才好,降了才是正途,降了才有活路。

    哼!我吴王既已兵败,还怕死吗?还怕没活路吗?

    你们这群一点气节都没有的属下,贪生怕死、贪图富贵、贪念权势,贪图劝降之功…

    想当初,你们要求封赏,我张士诚难道不慷慨!你们作战失利,我张士诚又有什么军令处罚,如今,你们这群………

    唉!算了,跟他们还计较什么,只不过是一群没有气节的下属,你们要投降!就自己去投降吧!

    我张士诚起义以来,便是个王,大周国诚王;现在,仍是个王,大元朝吴王。不用你伪吴王朱元璋给我封什么“公”?什么“侯”?我就是“吴王”!

    既然屡劝不降,徐达也没辙,只号将张士诚送到建康城,交给主上朱元璋处置。

    躺在舟中,也不食,送到龙江,也坚持躺着不肯起来。只好在扛着送到中书省。

    李善长敲门询问,没有回话,开门一看,竟然又自缢死了

    唉!朱元璋心里可怨怼啊!这打了十多年的对手,竟然就这么“死”了,还没好好的整治一番,喔!不!是对待一番,就自缢死了…。

    不过,遽闻张士诚深受吴地居民爱戴,不能做得太难看,于士“赐棺”葬之。

    至于这笔“怨怼”的帐,要找谁讨要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