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一百零七节 算账

第一百零七节 算账

    这次征“吴”大胜,捕获东吴的官属有多少呢?

    据太祖实录记载,凡获其官属平章李行素、徐义、左丞饶介、参政马玉麟、谢节、王原恭、董绶、陈恭、同佥高礼、内史陈基、右丞潘元绍等所部将校,杭州、湖州、嘉兴、松江等府官史、家属,及外郡流寓之人,凡二十余万。

    还有大元朝的宗室,神保大王黑汉等家属,皆送建康。光是遣送可就是一浩大工程啊!

    当然,张士诚是特别“护送”到建康的,就是怕还没到就自杀死了,这要算谁的帐。

    不过,到了建康,在自己自缢而死,至少不算在徐达头上。

    朱元璋也不一定说要“活”的张士诚,活的有活的处置方法,死了也有死的处置方式。

    朱元璋对群臣说道:“张士诚,吾本欲生全之。但其为人刚悻无识,天命予夺之际,岂可以力争?”

    意思便是,是上天要你张士诚,赶快去死,就算我朱元璋,要你活命,也没办法啊!

    然后,还趁机削了一顿,道:“想当初,我朱元璋刚攻下建康时,就派人知会各守境土,未尝想要攻伐;是他先迷惑、引诱我的将士,先开启双方兵畔,以致战斗连年。”

    又说:“最后,还不是被孤派人擒获。若是早能察觉省悟,外睦邻国,内抚百姓,岂是易被攻破的?况且骄侈自娱,不念民艰,手下又无忠谋,只是贪图富贵享乐。”

    “其死也,孤甚怜之!”死后,还帮张士诚算一下帐。

    当然,群臣们也要歌功颂德一番,稽首回道:“天生『圣智』,混一疆宇,张士诚纵能以谨畏自保,虽守此一隅,终无所成!”于是,君臣尽欢,暂时解散。

    第一波清算,暂时告一段落。

    吴元年,九月十二、乙酉日(1367/10/5),改平江路为苏州府,朱元璋命何质为知府。

    ………

    冬十月

    第二波清算开始

    初二、乙巳日

    一、设置苏州卫指挥使司。

    二、迁徙苏州的富民,到濠州去过日子。

    开玩笑,你们苏州这些富民,当初在张士诚手下,赚的油滋滋的,富的都流油了。

    去年徐达派遣韩政、顾时攻下濠州后,孤特别拨个小空,去看了一番,哪可是多惨啊!十室七八空,遍是荒地无人耕种。

    就让你们这些富民们,“下岗”去了解民生疾苦;当然除了“富民”,还有文人雅士门,也一并下岗,先去“劳改”一阵再说。

    ………

    算完张士诚及苏州的帐,接下来当然就是算自己的帐。

    前一、二年,伪汉败亡,吞并了江西、湖广等鱼米之乡后,西吴国岁收大增,去年并吞了淮东盐场,收入更又是大增。\u00ad

    有了钱,有了权,更有了势,当然就可有一番作为,一番改革。

    初三、丙午(隔)日,下令百官礼仪俱尚左,也就是“左”比“右”大,把过去右比较大的惯例改过来,有些怀疑朱元璋是左撇子。

    所以右相国李善长改为左相国,左相国徐达变为右相国,其他官职比照办理。

    接着,改太史监为太史院,设院使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五官正,正六品;典簿、雨旸司、时序郎、纪候郎,正七品;灵台郎、保章正,正八品;灵台郎、保章副,从八品;掌历、管勾从九品。

    当然是以太史(监)令刘基为院史,正三品。

    刘基向来不求官,求做事,做自己大志向的事。倒是朱元璋也一路挺着,继续给他升迁,不然官位太小,走动也不方便。

    而且,还对侍臣说过:“吾自起兵以来,凡有所为,意向始萌,天必垂象示之,其兆先见。故常加儆省,不敢逸豫。”这都得靠刘基,懂天文星象、易经奇门才有办法啊!

    再接着,当然是犒赏有功将士们了,反正近几年岁收丰富。

    在进攻苏州之时,大将军徐达便定出赏格,阊门、胥门之战,已先印帖给付获功者。等到大军还建康,便奏请加赏,包括最后总攻击有功绩者。

    既然打胜仗,还并吞了另一个鱼米之乡“吴地”,以后岁收更多,当然都同意,全部依照大将军所定赏格,克苏州将士有功者,依照赏格给付等额白米。

    而将领们奖赏更丰,徐达彩缎表里十一匹,常遇春十匹,胡廷瑞、冯国胜各九匹,汤和、曹良臣各八匹,廖永忠、华高、康茂才各七匹,薛显、赵庸、张兴祖、梅思祖各六匹,指挥人五匹,千户人四匹,百户人三匹;军人米一石、盐十斤。

    当然,战死的更是加封,立庙祭祀。对礼官说:“自古忠臣义士,舍生取义,身殁而名存,有以垂训于天下后世……。自昔忠臣义士,必见褒崇于后代,盖以励风教也。宜令有司建祠肖像,岁时祀之。”

    可能朱元璋认为,给刘基的官职不够高,上个月犒赏有功将领,就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于是,十月初九,壬子日(1367/11/1)

    设置御史台及各道按察司: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从一品;御史中丞,正二品;侍御史,从二品;治书侍御史,正三品;殿中侍御史,正五品;经历,从五品;都事,正七品;照磨、管勾,正八品;察院监察御史,正七品。各道按察司按察使,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佥事,正五品;经历,正七品;知事,正八品;照磨,正九品。

    以汤和为左御史大夫,邓愈为右御史大夫,刘基、章溢为御史中丞…。刘基仍兼任太史院使,太史院使仅是正三品,御史中丞则是正二品。

    其实,这是对着李善长来封的,李善长左相国是正一品,至少让刘基不要差太多;又对汤和说,你是武臣,而居文职,一定要像儒者(刘基等)多请教云云。汤和当然顿首叩谢。

    果然,岁收丰富后,钱多好办事,给的赏格也提高许多。不过,攻下吴地的这笔帐,怎么算都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