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六三章 弄巧成拙

第六三章 弄巧成拙

    大宋龙凤九年三月

    朱元璋最后还是决定,亲自率领徐达、常遇春等大将,出兵救援安丰。

    张士诚麾下大将吕珍,自二月初攻陷安丰城后,因“大宋丞相”刘福通伤重,不适合长途押送,正等候张士诚进一步的指示。

    而人在平江的张士诚,没想到吕珍那么容易就攻下安丰,还正在讨论着是亲自押解?还是派人押解送京?这么个前前后后商议,也拖了一个半把月。

    至于朱元璋麾下的超级先锋常遇春,“很快地”在三月初,便开拔到了距离安丰城十里处,被吕珍派出的斥候所发现。

    吕珍闻朱元璋大军已至,而张士诚甚至连先前的战书都还未回文;本来认为擒获小明王和刘福通后,押送至大都,少说大元朝廷也能封个功名官位。

    没想到朱元璋大军这么快就到达,要押送大都肯定来不及,弄得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在朱元璋的先锋,常大将军攻伐下,吕珍在安丰城外的攻防战中,三战三败,只好退回城内勉力防守。

    眼下是无法巴望远在平江的援军,吕珍眼看自己孤军难为,妙计一出,离安丰城不远的泸州(现今合肥市),被左君弼占据多时,或许可找这个左君弼来帮忙。

    况且还有香饽饽的“大宋皇帝、丞相”可去朝廷邀功,想必左君弼会出兵帮忙。

    说起这个左君弼,早年曾经跟随在大元朝当诰封将军的父亲,镇压过红巾军,与朱元璋及属下有嫌隙。后来,曾经归降于天完朝的创朝元老彭莹玉,不过彭莹玉已战死许久,左君弼则仍旧盘据在淮西泸州。多年以来,表面上似隶属于天完朝,以及后来继立的汉朝,但却是个不听命于任何人的地方豪霸。

    接到吕珍的求救信,果然左君弼出兵救援;不过,就算两方合军作战,碰上常遇春,依旧仍是大败;只好分路而逃,吕珍逃回张士诚领地高邮,左君弼则逃回老巢泸州。

    ………

    朱元璋原本希望打跑吕珍后,看到的是“大宋皇帝”小明王,以及丞相刘福通两人,随着安丰城陷落,皆已“战殁”。

    没想到不仅两人还活着,连先前派来支援田丰的两位参军,也一同被关押在大牢中。来查探的军士,发现后赶紧回报朱元璋。

    而病禢上的刘福通,便要两个参军等朱元璋一来到,大声呼喊“小明王还活着!”

    听到两位参军高兴地大叫:“主公,小明王还活着!”朱元璋的脸可先黑了一半。

    毕竟现在自己的属下们,与两位参军可是多年战友,可不好下黑手了,这下心里可真是个后悔啊!这气要往那里出呢?

    可恶的吕珍,做事不干净利落些!难道还想留了当人质不成?可人却给跑了。

    可恶的左君弼,早把你忘了,此时冒出来跟着捣蛋,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你左君弼在泸州当个土霸王就算了,还来安丰凑热闹,便下令徐达、常遇春,移师围攻泸州,帮旧将士报仇、帮小明王报冤。

    自己呢?这戏还是要演下去,于是奉请小明王,设銮驾伞扇,迎驻滁州,还要造宫殿,让小明王“安”居,左右宦侍全换“新人”,待之甚“厚”。

    而获救的小明王、重伤的刘福通,当然也要“感恩戴德”一番,于是

    大宋龙凤九年,三月十四日,小明王诏下制书,赠朱元璋曾祖、祖父、父亲三代:

    曾祖考九四公(元代时,贫穷农民们大多按出生时的相关数字命名,稍有成就才会再另取名,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既朱八八),资德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司空、吴国公;曾祖妣侯氏,吴国夫人;

    祖考初一公,光禄大夫、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司徒、吴国公;祖妣王氏,吴国夫人;

    (父)考五四公,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太尉、吴国公;妣陈氏,吴国夫人。(以上见《龙凤事迹》)

    朱元璋看着小明王下的制书,后悔没早听刘基之言,派出了那“仁义之师”,获得朝廷对自己祖上三代追封、加爵,确实是“光宗耀祖”啊!

    唉!心想,还是得请那青田的刘基先生,赶紧出山来献策,才是正办啊!

    ………

    武昌城

    陈友谅虽退回了徐寿辉的老巢,但整个疆土少了蜀地、少了江西,比当年的天完朝少了大半,让陈友谅非常的不满意。

    更不高兴的是龙兴路(洪都府)被朱元璋占领,可恶的胡廷瑞(陈汉朝的江西行省丞相),竟然背叛投降,把洪都城送给了癞痢头。

    这洪都城,可是爱妃阇氏最想去的地方啊!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原来,阇氏自小喜好诗文,自从看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后,就向往着前往一观。

    先前阇氏被徐寿辉纳入后宫,听闻龙兴(洪都)城已被天完朝所属的汉王陈友谅攻下,便怂恿徐寿辉迁都龙兴。当时陈友谅不愿意“天完帝”前来,才有后来徐寿辉自行带着“朝廷官员”前去,结果反而被陈友谅软禁在江州。

    陈友谅称帝后仅过几日,便与朱元璋在龙湾一战,后来败退回江州时,知道爱妃阇氏非常想去龙兴,曾经仅去哪么一次的“视察”。

    随后,朱元璋又率领水陆大军攻来,京师“朝廷”便由江州迁至武昌,以致于阇氏暂时是无望再去“洪都”了。

    不过,陈友谅为了阇氏,仍时时刻刻想再去龙兴…。诶!这样说不对。

    应该是说,陈友谅时时刻刻地想要收复失土,想要扩大汉朝领地,想要一统天下…。

    于是,便加紧军备,这几年来,在武昌、汉阳一带,大治楼船数百艘,大者皆高数丈,每船有三重,并建造走马棚,上下层的人语声不相闻,舻箱还裹着铁皮,比先前的“混江龙”,后来被朱元璋修护的“龙骧巨舰”还高、还大。

    不只船舰数百艘,还载着这两年再度组建的大军,以及家属、百官们,号称六十万的大军,倾国而出,尽攻向那阇氏日日思念的“洪都城”。

    喔!是“战略要地”洪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