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七四章 死!生?

第七四章 死!生?

    汉朝中书省平章姚天祥,在巨舰船楼上,已派人召集相好的将领,以及与张必先、张定边不睦的将领们,私下在船楼上集会。

    也在进行心战喊话,陛下已驾崩,要大家靠向太子,拥立正统的太子,不要让太子被太尉张定边、丞相张必先等人挟持。

    太子是个贤明的君主,不会跟“某些人”称兄道弟,特别拔跃,各位跟着太子,未来前途光明可见…。

    张必先在深夜里回到巨舰后,急忙派人探问,却遍寻不到太子下落。

    心想,这可恶的姚天祥,将太子藏到哪里去了,不趁此时返回大江,更待何时。

    ………

    明日

    双方继续鏖战。

    朱元璋与刘基在主舰上,远远看着双方对战,这几日都战况激烈,也是很头痛。

    若让汉军出了湖、入了江,巨舰运驶容易,反过来封锁朱元璋军,或是万一汉军改弦易辙、长驱直下,进攻下游的建康,那此战可就更不好打了,所以率军努力地缠住汉军舟师,困在鄱阳湖北湖一带。

    朱元璋这仗的确打得异常辛苦,无奈地对着旁边的刘基,问道:“请问先生,太白星犯岁星了没?”

    不只朱元璋头痛,刘基也是头痛,看不见星光啊!

    这几夜的天际,虽不至于乌云密布,但原本轸宿这区块,却是厚厚云层遮掩了星光。

    而依记忆里的图像,推算应该已经金星犯木星了。

    便回道:“这几夜云层颇厚,遮掩了星光,不过,伯温推算,金星应已犯木星,应期就在这几日。”

    朱元璋道:“可那汉军作战还是英勇得很,不像死了皇帝的样子。”

    刘基正要回话,此时一小舟不知如何进入双方战圈,突然出现在主舰之前。

    船上之人唱道:“亡矣!死矣!人已去矣!惑也?迷也?都是自己!”

    刘基一看,原来是铁冠道人,大呼道:“铁冠道长,可否过来一叙。”

    铁冠道人也不予理会,驾着小舟穿梭在大舰小船间,又忽而不见。

    朱元璋一听,那铁冠道人说“亡矣!死矣”是指陈友谅已死了吗?而“惑也?迷也?”则是说自己不要在迷惑了?

    心中虽有些高兴,不过只是一道士口头胡言,尚信不得真,要再打探实在些才行。

    刘基道:“听铁冠道长所言,陈友谅应该已经亡故,可能是消息被封锁。不如主公这边也放出消息,故意让汉军舟师的士卒们听闻,看敌方如何反应?”

    朱元璋听了大喜道:“好!此法可行。”

    自己先前怎么没想到,也对汉军心战喊话一番;汉军整个舟师迤逦在鄱阳湖中,前后甚至不相语闻,趁机散布谣言,应该有效,便下令传出“汉帝”陈友谅已死的消息。

    ………

    汉军这方,由于姚天祥故意躲着张必先,让张必先气愤不已,一早只好击鼓、摇旗,大举进攻,号令汉军与朱元璋军持续鏖战。

    另一方面,对于昨晚来聚会的将领们,姚天祥自恃汉军舟师强大,朱元璋军根本已居败势,只是太尉张定边指挥无方,所以也未特意地要求封锁消息。

    各将领们聚会完各自回去后,汉帝已死的消息也渐走漏,但却像是隐晦莫言般。

    双方各自传出的消息,快速在汉军兵卒、军士中传开。

    汉帝已死?皇上已死?

    陛下已驾崩?

    真的吗?假的啦!

    应该是真的?会是真的吗?

    兵卒们纷纷议论着,假的?那为什么队长不出面辟谣?

    还要拼命吗?还会严罚吗?

    军士们也纷纷议论着,假的?那为什么将领们不告知?

    要为谁拼命?会有封赏吗?

    虽然,张必先率领着五行军,继续奋勇作战,但连日来在朱元璋军努力困锁的高强度作战下,汉军的军心本就不高,也没有如朱元璋般地天天心战喊话,激励士气。

    听闻汉帝可能已驾崩?隐瞒已驾崩?已驾崩?

    汉军军心已开始溃散,将领们出面辟谣的部分军队,尚还能维持强力作战;但将士们不知所以的军队,底下的兵卒则开始借机窜逃。

    战场上的情势逐渐倾斜,原本处于优势的汉军舟师,慢慢地转为下风;而居劣势的朱元璋军,则逐渐转为优势。

    这日,一样由早上战至日暮,张必先一边奋勇作战,一边持续派人找寻太子的巨舰。

    直至日暮,鸣金举收兵旗号后,不少将领们都来到张必先的舰上,齐问陛下驾崩之事。

    张必先眼看消息已然走漏,若不立即处置,军心必然溃散。

    便毅然宣布汉帝已驾崩,太子继位为皇帝,众人不用担心,新帝会继续率领大军,打败朱元璋云云。

    不过,不说则已,一说众人随即更七嘴八舌的提问:

    陛下怎么死的?

    不是在后方吗?怎么会死呢?

    什么时候死的?

    太子继位了吗?新皇在哪里?

    新皇呢?怎么不在这里?

    难道新皇也死了吗?

    各类问题纷扰而来,让丞相张必先一时招架不住。

    只能大声道:“诸位将领,不用担心,太子现在与平章姚天祥,同在另一艘巨舰上。”

    “因为正处于双方鏖战中,所以白天未及通知诸位。明日,诸位将领,我们一起到太子的巨舰上,奉太子先行登基继位。”

    张必先原想藉此找到太子,也趁势拥立太子登基。

    不过,众将领们想的可就不一样。

    张必先与姚天祥向来不合,太子在姚天祥那边,是真的要拥护?还是说说?

    更何况先皇到底怎么死的?会是战死?谋杀夺权?

    众将领们犹疑地、纷纷地回答:“是!”不过因各有疑虑,回应并不齐声有力。

    张必先可没有朱元璋那番冠冕堂皇的说词,无法像朱元璋一般进行“心战喊话”。

    眼见众人陆续散去,心想,情况不太乐观,可太子却还没找到,应该不会也战死了吧?

    心里一时烦恼起来,不行,不能让金兰兄弟好不容易创建的“汉朝”,就此败亡,要先留个后路。

    心已略定,自己留下来继续与朱元璋军作战,确认太子去处。

    另外,派人速往湖口通知张定边,护送陈友谅次子:陈理,先行返回武昌。

    ………

    湖口这边,张定边在等待,等待张必先前去,带领汉军舟师退出鄱阳湖。

    只是一等、等了一天,尚未见到船影!

    而常遇春奉命拦阻,见未有其他船舰出湖,也未再出兵作战,双方变成对阵状态。

    晚上,张定边收到张必先传来的消息。

    尚未找到太子陈善,但军队已得知陛下驾崩,他会继续留下来作战,寻找太子。要张定边自己先护送陈理,返回武昌,预留后路。

    张定边知道,此虽为下策,但也不得先预作准备。

    而敌军一整日下来,竟全无动静,看来也是一位冷静的大将,要突围可能并不容易。

    不过,陈友谅次子陈理在主帅巨舰上,张定边先派水、木两护卫前往主舰,会同金、火两护卫护送陈理过来后,再行率军突围作战。

    而待在陈友谅主舰“后宫”的嫔妃们,也是一如平常地在舰上又过了一天。

    除了陈友谅的爱妃阇氏,觉得有异。

    这些日子以来,皇上每日都会来看望自己,不论是白日、或是夜里;但自昨天到现在,已整整超过一天了,却未看见皇上人影。

    女人的第六感最灵敏,自己还正受宠着,与皇上还正恩爱着,皇上不可能过了整整一日了,都不来“后宫”,不来看自己,本就觉得异常。

    而现在护卫们过来,竟只要带走陈理,阇氏马上想到:莫非皇上出事了?

    便轻声细语地问道:“请问四位卫士,皇上现在在哪?”

    四人知道阇氏是陛下的爱妃,四人一时互望,要怎么回答?

    金护卫看了看,先说:“陛下现在在太尉的大舰上。”

    阇氏温柔地又道:“是吗?皇上每日都会来看妾身,这两天都未过来,也没捎个消息。是皇上身体欠安吗?让妾身也去照顾皇上?”

    这下,四人又不知如何回答了,全看向金护卫。

    金护卫硬着头皮,道:“这这…,贵妃的关心,属下必定回报…。”

    阇氏插话道:“回报谁呢?”

    金护卫道:“陛下…,是陛下,容我等先护送皇子离去。”

    四人不敢再多言,带着年幼的陈理,迅速离去。

    路上,火护卫也满身是汗,道:“这妖姬,大概只有陛下受得了啊!”

    金护卫道:“不要乱说,快走!”

    ………

    虽然已是晚上,但常遇春一直等待的,也就是这一时刻,船舰上早就备好火炮、火器,也处于上游、上风处。

    见前方一艘巨舰船队突围而来,看着一进入射程,下令炮火全开,全力轰击巨舰。

    张定边未预料前来拦阻的舟师,火炮竟然如此猛烈,且径往自己的巨舰猛轰。

    眼看巨舰承受不了多久,当机立断,率领五行军菁英,改舰换舟,突围而去。

    而落后在后方的原陈友谅主舰,此时反倒是全无动静。

    原来,阇氏听了四个护卫的说词,知道陈友谅已凶多吉少。

    四人一走后,便故意放出风声,皇上多日不见,恐遭不测,情势不明…。

    而众将们也觉得“事已有变”,且眼见前方巨舰支撑不了多久,便将近支离破碎…

    据说投降朱元璋,至少不会死,索性不作为,反倒举白旗投降,停泊静待。

    张定边则率领精锐五行军突围后,护送汉帝陈友谅尸身及次子陈理,快速驶离。

    常遇春望着突围而出的船舟,勇猛迅疾,而前方的巨舰,却已举旗投降。

    便放任船舟离去,准备招旗纳降,接收主帅巨舰等战利品。

    ………

    常遇春上了巨舰,接受汉军将领及官员们投降,一一点收着人员、锱重。

    进到了“后宫”,看嫔妃、奴婢不少,心想这陈友谅还真有艳福啊!

    此时听到一声纤细温柔的声音,道:“妾身阇氏,敢问是哪位将军?”

    阇氏?常遇春一听是“阇氏”,心中大喜!

    呵!呵!这可不是主公朝思暮想的人吗?果然是个妖姬!

    哈!哈!这下可立了大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