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一四三章 全胜

第一四三章 全胜

    扩廓阵营这边,三人吹了好久的号角,终于叫醒了一些人,眼见天已渐亮,可是大多数将士仍然“沉睡不起”。

    虎林赤对扩廓道:“看来我阵营是受邪魔侵袭,短时间是叫不醒了,就算叫醒也无力作战;主上,您赶紧先走吧!”

    扩廓道:“不行,怎么可以放下你们,要走大家一起走。”

    韩札儿道:“主上,我们愿意跟着您四处征战,便是寄望大元仍有复兴的一天,今日您若仍留下来,大元必灭无疑,您赶紧先走吧!”

    虎林赤也道:“到了宁夏城,那边至少还有留守的五万军队,还有重整旗鼓的机会,留在此地,必定被擒获,毫无机会啊!”

    此时,对岸也传出了号角声,看来大明军准备打过来了。

    韩札儿急道:“主上,您快走吧!我们留下来殿后,至少拖延敌军一些时间。”

    扩廓也是个有“大志”之人,一心一意要振兴大元朝;更是个理智之人,知道以现下的情况,事已不可违,眼神一挫、心意一定,单膝跪下,抱拳向两人拜别。

    特别用蒙古语道:“此时,两位容我扩廓帖木儿离去,我扩廓帖木儿,在此对天立誓,必定振兴大元朝,不辜负两位的心意!”

    说完,三人坚定地对望一眼后,扩廓转身便走。

    ………

    徐达整军出战,果然大获“全胜”,掳获无数,是真真正正的“大获”全胜。

    大军仅受到由韩札儿及虎林赤率领的几千人部队,小规模抗争,倒像是在拖延时间;基本上像是如入“无人之地”般,抵抗的几千人不久便被歼灭。

    可怜啊!“早起的虫儿被鸟吃”,擒获扩廓手下、韩札儿及虎林赤两位大将。

    其余的人,大多数都还在睡梦中、或刚刚睡醒中,直接掳获。

    被叫醒了后,甚至还不知所以然,只觉全身寒冷、无力,无精打采。

    蒙古军士们全都莫名不已,于是有人开始喊着:“沈儿”、“沈儿”。

    大明朝的十万大军,对战故元朝的十万大军,十万对十万,其中当然有掺水的成分。

    而大明军这方,竟能够“擒获”故元将校士卒八万四千五百余人,若以十万人计算,擒获率达百分之八十四点五,加上掳获官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整体擒(掳)获率提高至百分之八十六点四。

    这场战争,简直…简直…是比敌军举双手投降,还容易啊!

    新来的都事,喔!对了,现在大都督府“七品都事”这职位,可抢手得很;按照前例,可是能直升“从三品参知政事”的极优缺额。

    问大将军道:“禀大将军,此次作战,大获全胜,战报该记载在哪里作战呢?”

    此时俘虏营中蒙古军士的“沈儿”、“沈儿”声音,越来越多越大声…。

    徐达问道:“他们在喊什么?”

    这新来的都事知道这职位得来不易,倒是很灵光,早就都打探清楚。

    回道:“禀大将军,属下先前问过,『沈儿』据说是藏语里“邪魔之地”的意思;此处看来过去死了很多人,处处可见『乱冢』,可能敌军认为此地有邪魔作祟,才会无力作战而被俘虏,所以不约而同地喊着『沈儿』。”

    徐达听了一凛,“沈儿”?“邪魔之地”?

    想着黎明前的道魔斗法,想着张三丰临走时的交代…

    看着“山谷”营地里俘虏的八万多人…。

    便道:“就记载,战于『沈儿峪』,大败扩廓帖木儿。”

    ………

    史官们、儒家们都知道,《大明太祖实录》被一修再修,修得有些面目全非。

    尤其是被未来的明成祖朱棣,命人修得更是严重地扭曲;此时的大将军徐达,便是朱棣未来的老丈人,在修《太祖实录》时,对老丈人这一生最大的劲敌:扩廓帖木儿,人都已经死了好久,没办法抓来处置,当然一定是要“文诛笔伐”,尽可能的贬抑才是。

    一年多前的太原之战,《实录》描述扩廓紧张得来不及穿鞋,“竟跣一足,踰帐后出,乘骣马从十八骑遁去”…

    看倌们,请问只穿“一脚”鞋子,还骑着“弱马”,竟还能够从大明军超级先锋常遇春的手下逃掉?

    此次更夸张,《实录》记载仅与其妻子“至黄河,得流木以渡”,实在是有些过头了。

    用流木渡黄河?谁相信啊!

    不过真的有人相信!唉!也罢!

    至于“得流木”?黄河之上会有“流木”?

    四月时又不是雨季?哪里来的流木?

    比较可能的是搭“羊皮筏子”离去,远远看来,的确像是“流木”。

    《实录》还记载“都督郭英追至宁夏,不及而还。”

    这更好笑了,都督是多大的官?正一品呢!

    《实录》这里很大的比例是“修错”了,因为一年多前的洪武元年十二月,攻打扩廓的老巢太原时,郭英的军职才是“指挥”,最高也只是“正三品”?

    之后也没记录有“特别”的战功,虽然是郭(宁)妃的兄长,但也不太可能还未二年,就升迁至“正一品”?

    好吧!反正大将军徐达手下的“七品都事”赵耀,都能直升“从三品参知政事”了,以协助攻下太原的功劳,加上又是郭(宁)妃兄长,也不排除由三品直升至“正一品”。

    不过,就算只是个“指挥”,若是“指挥使”是正三品,“指挥同知”是从三品,“指挥佥事”是正四品,不管哪种“指挥”,最低也有正四品的军衔,总不会独自去追吧!

    至少也带着上百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前往追捕;而若依据史料记载,去追那“得流木以渡”黄河后,照理来说应该既是“没人”、也“没马”、更“没车”的扩廓一家人,竟然追到宁夏…,还追不到?

    唉!请告诉我,谁能相信?

    最有可能的情况,便如同一年多前,大明军攻陷太原(扩廓老巢冀宁)后,常遇春率领精锐骑兵,在旷野中追着扩廓的十八骑精锐亲兵,追至忻州城外,遇上了扩廓军的主力部队,所以“不及而还”。

    当时《实录》记载:“扩廓奔大同,遇春以兵追之,至忻州不及而还”

    此次《实录》记载是“都督郭英追至宁夏,不及而还”。大概也像常遇春当年情况一般,遇上扩廓留守在宁夏的五万大军,所以一样“不及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