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褒妃笑倾天下 » 第七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七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却说宣王驾崩,大殿内外,一片悲声,太子伏于榻前,哀戚不能自抑,姜后强忍悲哀,传下懿旨,命人召顾命老臣尹吉甫与召虎二位大人进殿。

    二位大人急率领百官,于殿前举哀,并再三恳请太子宫涅,即位于柩前,并以大局为重,善自珍重。

    太子含泪忍悲道:“先王刚刚驾崩,尸骨未寒,做儿子的,怎么能即登王位?我必定要守丧三年,以尽人子之孝思。”

    尹公、召公叩拜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上承天子之恩,下负万民之重任,不可拘泥于小巧孝道,而应立刻即位,承先王遗志,安抚天下,中兴周室,方是君王之大孝道。”

    太子推让再三。

    众大臣皆再三跪拜陈情,太子辞让不过,是日,太子宫涅即位为幽王,诏以明年为元年,大赦天下,百官叩拜。

    新王即位后,上承姜太后懿旨,下有二位顾命老臣坚持,颁旨,立申伯之女为王后,并同时立申后的儿子宜臼为太子,同时晋封申后之父申伯为侯爵,以安定天下。

    自此,新朝一切就绪,众官各司其职,为宣王发丧,举行国葬。新王颁令天下,守丧一个月,并请各诸侯前来奔丧;同时传令全国,一年之内,不得有歌舞娱乐。

    姜太后见局势已定,心中稍稍安慰,自问可以告慰祖先神灵了。

    新君即位,转眼已过三个月,王位渐稳,幽王原先收敛的性格,不免渐渐放纵了出来。

    想那宣王,晚年虽多征战,且有些刚愎自用,不肯亲近贤臣,听不进良言,以致政令频频失误,国力无形中亦削弱不少,然而宣王毕竟还是创立了中兴之世,打下一个好基础,即便衰落,也还没那么快。

    而这幽王,自小生于宫闱之中,成长于中兴盛世,耳中不免多听了些赞誉之词,加之姜后的慈爱纵容,性格上未免有些骄纵,从小便予取予求,得不到便哭闹不休,长大后更是养成了喜怒无常、刻薄寡恩的习性,更兼不知勤俭为何物,只一味喜好奢侈华丽,身边之人更是投其所好,珍宝古玩,犀角明珠,只要是天下所有,便无不满坑满谷,堆塞宫室。以前先王在时,尚有三分惧怕,如今一旦即位,便再无约束了。

    这日,幽王嫌原来宫室小了,想重修宫室,已有寝宫,也想重新修饰,采来深山古木和海底明珠,重新铺陈,不用灯烛,仅以夜明珠来照亮。

    他喊来御史中丞,令他采办物品,征集民伕,择日开工。

    御史中丞回报道:“自大王即位后,后宫多次添增费用,且为先王发丧,耗费巨大,府库中早已空虚,还请大王明示,此项费用,该出于何处?”

    幽王道:“先王在世时,不是听你回报,府库充盈,怎么这才几个月,就说没钱了,你可知欺君可是死罪?”

    御史中丞急跪下请罪道:“大王,小人所言,句句属实,岂敢有半句谎言?小人带来账册,还请大王明察。”

    幽王令他放下账册,喝令退下,召来虢石父,商量对策。

    虢石父,名鼓,字石父,当幽王还是太子时,石父一向就随侍在侧,他擅长于察颜观色,最喜揣测王上心意,投其所好,因此深得幽王信任喜爱。

    虢石父此刻献计道:“大王即位,开支增加,这是常理,即如寻常百姓,开门立户,还得花钱置办些门窗家什,铺陈被褥之类的,何况大王是一国之君,万民之主,些许开支,再应该不过的。”

    说到这里,他见幽王脸色平和许多,这才缓缓道:“只是一时府库开支不足,这却是个问题。不过,应该也不难办,大王即位,乃是普天之下,一件最大喜事,各诸候理应前来纳贡道贺,这道贺嘛,自然不会空手而来,此其一;其二,前些日子,司徒来报,现今四海承平已久,民间富庶,人口增多,万民安居乐业,此皆托赖大王之福,大家无不对大王感激涕零,却苦于无法表达,何不让每家每户加增原税之十一,以表达对新君的感恩之情?”

    幽王大喜,道:“爱卿深知朕心啊,即如此,着你去办!”

    虢石父领旨后,便巧设名目,横征暴敛,以至新王即位,不仅没有轻徭减赋,收买人心,却逆其道而行,多有暴戾之举,民间怨言四起。

    申后见幽王欲大兴土木,兴建宫室,多次进言劝谏,怎料大王先是不理不睬,劝得多了,对申后暗暗生出了厌恶之心。

    一日,申后离开后,大王对身边人发狠道:“这妇人,太不识抬举,朕现在富有天下,她还絮絮叨叨从前那一套,实在聒噪,这就罢了,她居然还去母后面前告状,真是可憎!她若嫌宫室豪奢,可以搬到偏殿,朕定让她称心如意,过上清心寡欲的日子。”

    从此,幽王很少再踏足申后宫室。

    那姜太后本是宽厚有余、决断不足、至贤至德之人,只因先王过世,伤心过度,整日悲戚,不是黯然神伤,便是以泪洗面,渐渐连茶饭也减了大半。可恨那幽王,一味寻欢作乐,并不以母后的身体放在心上,十日亦难得面侍一次,姜太后怜子之心,反倒替儿子开脱,以为其政务繁忙,不忍苛责,可见自古慈母多败儿,是不错的。

    幸好申后是个贤德孝顺之人,受幽王冷落,并不以为意,反倒每日朝夕陪侍在姜太后身边,亲侍汤药,悉心劝解,更兼想方设法,做些可口饮食,以飨婆母,但还是医不了太后的心病,不过一年,太后便容颜减损,身子虚弱,渐渐卧榻不起。

    姜太后也看出,儿子疏远申后,私下劝慰申后,应努力修复与大王关系;也曾数次将幽王叫到榻前,苦口婆心地规劝:要以大局为重,以朝政为重,若大王与王后不睦,必定令天下臣民猜忌,甚至于后宫众夫人、嫔、世妇等,轻视王后,有损王后威仪,申后母家地位显赫,分封在南方申国,是先王用心布局,设在南方的一个屏障,可保我大周南方安稳,不受蛮夷侵扰。如若申侯见王后地位不稳,岂不心生不安,若是起了异心,到时悔之晚矣?

    幽王道:“他不过是一侯国,给申氏后位,已是抬举了,难道要朕一堂堂天子,来屈尊讨好一妇人?”

    姜太后捶床叹道:“糊涂啊!申侯早年在先王身边作卿士,当时还是申伯,威望极高,后来因南方诸侯像荆蛮、吕、应、劝、陈、随、唐等侯国,逐渐势大,对我周王室并不怎么恭敬顺服,时有叛乱之事发生,先王为派谁去统领安抚南方诸国,伤透了脑筋,经常忧心忡忡,寝食不安呀。”

    幽王不以为然道:“这群诸侯,不安于本份,父王就该派王师,征伐之,让这些南蛮之人,也见识一下天子之威。”

    姜太后忧心道:“出兵征讨,劳民伤财,虚耗国力,这些治国之策,你真应该多向先王留下的老臣请教。记得当年尹吉甫进言说,大意就是国与国之间,不得已而打仗,最上上策,应该是用谋略来挫败对方,这样不伤一兵一卒而胜;中策就是外交,派一能言善辩之人,行外交手段,达到目的;下策才是出师讨伐。因此,尹公谏言,南方诸国中,申国最近我王城,且申伯一向恭顺忠心,将他留在王城不如派他去封地作用更大,并且要扩大其封地,提升其爵位,这样他便更有实力统领南方诸侯,似一道屏障可保我大周南方安稳。因此先王采纳尹公谏言,封申侯,同时为笼络他,便将申氏赐婚于你。先王的苦心,你可不要辜负了!记住,你需要讨好的不是一妇人,而是势力强大的申侯。”

    “儿子记住了,还请母后宽心养病。”

    可怜姜太后在病榻前操碎了心,幽王一时见了,虽心生悔意,立誓要改,一旦离开母后,又将誓言抛诸脑后,成日饮酒作乐,狎昵群小,懒理政事。

    姜太后闻得幽王暴行,知道儿子喜怒无常,冷酷寡恩,性格暴戾好武,更加终日抑郁不安,以致病体加重,终至于不治,不过一年时间,便追随先王而去。

    可叹姜太后一生贤德,几十年敬侍先王,无一时拂逆之处,堪称母仪天下,为世间妇人之楷模,只可惜,教子过于纵溺,以致前半世贤淑令名,生生被这个儿子给败坏了。

    姜太后与先王合葬,举国上下,又举哀一月,幽王虽很难称纯孝,但毕竟从小是在姜太后身边长大,忆起幼时,母后种种慈爱:亲自带着他,在雪地中嬉笑追逐,一起滚雪球,堆雪人;春季在梨花树下读书,母后亲自送来羹汤,看他喝下,并为他拂去身上的落花;夏夜陪他在宫前乘凉,让宫人捉来知了玩,轻轻为他唱催眠曲……

    幽王为母哀伤,披麻戴孝整整一个月,甚于先王去世之悲。

    待除去孝服,幽王虽时有伤母之情,但随着时间流逝,渐渐发现,再无人约束,从此更加可以事事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他终日沉迷酒色,宫中宴饮,从朝至晚,乐声不绝于耳,狎昵之声,传至殿外,常常令众大臣面面相觑。

    有了虢石父帮他开通财源,他花起钱来,再也不受约束了。

    于是,他肆无忌惮地令人大修宫室,扩建新殿,广置天下美女,藏于宫墙之内,搜集天下珠宝玩物,堆积于宫室之中,随意赏赐玩乐,兴之所至,追逐寻欢,月余也难得上朝一次,朝政堆积如山,众大臣见君一面,甚于上青天。

    那申后受君王冷落,心中苦闷,且见幽王为所欲为,知道劝诫无用,只会徒遭厌恶,何况就是想劝,也见不到君王的面啊。宫规也渐渐废弛,申后纵然想整饬后宫,奈何有心无力,常常一人暗暗落泪,抑郁寡欢,太子宜臼虽常进宫请安劝解,不过是稍慰母心罢了。

    申侯夫人舍不得女儿,常常进宫陪伴,申后每次见母亲,总是强颜欢笑,反倒安慰母亲道:“大王近来政务繁忙,难得来探女儿,请母亲不必担心,女儿一切都好。”

    申侯夫人知道女儿心中的苦,也便拿别的话来开解,劝她看开点,多想想太子,只要太子地位稳定,别的暂且忍上一忍。

    申侯夫人本意是想劝解女儿,只是有时话说到了女儿的痛处,倒惹得申后伤心上来;申侯夫人见女儿伤心,也不由得滴下泪来,倒变成了娘儿两个,抱头痛哭了。

    申侯夫人抚着女儿后背,道:“娘知道你在宫中过得不容易,但是女人要想母仪天下,哪有那么容易的事,人前的风光,是需要人后的百般忍耐换来的。好孩儿,在为娘这里哭上一哭,倒也好,总是郁积在心中,娘也怕你积出病来。在娘这里哭上一会是不怕的,只是见了大王,千万要忍耐。”

    申侯夫人每每从宫中回到家中,总忍不住向申侯絮叨一番,申侯心疼女儿,便常常直谏幽王,奈何幽王总是不听,说得轻了,幽王只当是耳边吹了一阵风,睬也不睬,说得重了,幽王脸容变色,拂袖而去,跟身边随从暗骂:老匹夫,他日定当将你夺爵罢官,以出胸中恶气。

    申侯得知后,长叹一口气,回府中,对夫人道:“罢了罢了,随他去,女儿既嫁,先王辞世尚不足三年,我这老头子便成他眼中厌憎之人,回我申国去,也当为女儿留一退步撤身的万全之地。”

    第二日,申侯便向幽王请辞,幽王假意挽留一下,便允诺了。

    申后得知父亲要回申地,临行前,哀哀送行,直至出城数十里,都不忍拜别,并再三叮嘱幼弟,照顾好母亲身体,协助父亲,治理好申地,留心政务,为父分忧。

    申侯回望王城,想起数年前,宣王初封他为申伯时,特地命人到申国为自己建造城邑寝庙,托以重任,自己临别赴封地时,宣王亲送到郿地饯行,并赠玉圭,殷切托告,正是“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当年送别之景,尚历历在目,旌旗在风中呼呼地响,宣王的长须也被吹起,自己胸中是豪情万丈;如今却是自己孤零零地一家人离开,唯有女儿来送,心中涌起无限凄凉。

    申后送别父母后,一直留在长亭外,凝望父母东去身影,直至再也看不到,方才抹去珠泪,太子扶母后登上凤辇,护送回宫。

    申侯离开王城,幽王大呼:“畅快!身边又少一不识趣味之人。”

    不过三年,先王留下的一大批老臣良将,包括顾命大臣尹吉甫、召虎等人,都先后亡去,那些直言敢谏的忠良之臣,都成了幽王的眼中钉,大多走的走,贬的贬,远离了庙堂,这也是王朝气数将尽之预兆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幽王见先王所留的托孤大臣故去,便启用虢石父为上卿,祭氏敦为司徒,尹吉甫之子尹球为大夫,并列三公。

    这三人本也都是忠良之后,哪知,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三人言行与父辈迥异,个个都是奸佞之辈,贪图高官厚禄,因此对幽王是曲意逢迎,当面阿谀奉承,背地里却屡进谗言,迷惑圣上,为讨得君王之欢心,全然不顾民间疾苦,只以保全自己尊贵地位为重。

    幽王重用此三人,满朝之中,上行下效,很快便处处充斥着这等小人,而少数几个良臣,如司徒郑伯友,为人正直,侍君以忠正,却偏偏大不得幽王喜爱,不受信任,所以难得重用,只是远远放在一边,不加理睬而矣。

    幽王有了这三人,更加懒理朝政,整日在内宫,饮酒宴乐,通宵达旦,荒淫无度。大臣们都抱着堆积数月的奏章,只能待机上奏了。

    这天,本该是上朝的日子,众臣子们在朝堂上等候已久,却迟迟不见幽王身影,眼见得日头高升,众大臣们在偏室忍不住窃窃私议,直到将近午时了,才见内宫一监人,匆匆而来,不是喊上朝,却是宣大王旨意:寻常事件,交由三公处置,重大军情要事,可交由内监转奏,无事可早早散朝。

    众臣子头摇头叹息,三三两两地散去了,此种情形,渐成新常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