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十年反面人生 » 第二章 年关将至

第二章 年关将至

    东子告别了老校长,飞奔到家里,焦急的等着哥哥姐姐放学。一直到爸爸妈妈都回来了,东子又一次问起上学的事情。

    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东子爸爸说到:“娃是该上学的年纪了,赶过完了年,就把户口上了,让娃上学去”。

    “上面领导刚说了,厂里的干部只要成分好的,个别人处理不好家庭问题,让整个厂子失去评优资格。”东子爸爸说话间,看了东子妈妈一眼又说到:‘’为了娃能上学,我就回家吧!去娃他爷小卖铺里,一个月挣得更多!”

    东子爸爸还没有讲完,就被东子妈妈打断:“那么大个厂,那么多人,就你干不了?其他领导家里都是独生子吗?人家照样三个娃,照样当一把手,就你老实,别人问啥就说啥,就你有本事,自己想干啥就干啥,好好的厂长不当,去当小商贩?”

    “那家里还算过得去,再说娃他爷爷大字不识一个,生意现在好做多了,我弟兄四人,我是家里的长子,之前家里穷,现在生活好点了,我是该承担这些”

    东子爸爸说话间,东子的太奶奶听到气氛不对,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从上房走下来,在地上敲了几下拐杖,东子妈妈再也顾不得说什么,走向厨房,准备烧火做饭。

    东子这一大家子,老小十一口人,太奶奶年事已高,爷爷忙着照顾铺子,奶奶给爷爷端吃端喝,东子爸妈、姑姑和四叔四娘,加上东子兄弟姐妹三人,每天就指着东子妈妈做上一口吃的。

    做饭在这样的家庭里,是一件苦差事。面擀的硬了,太奶奶和姑姑不吃,面擀的软了,爷爷和爸爸嫌弃,洋芋放多了,四叔两口不爱吃,做汤面,小孩兄妹三人吃不饱,做干面,奶奶则秉着勤俭持家的传统说这样做浪费油和盐。

    在这个交通闭塞,信息滞后,旧思想根深蒂固的地方,女人是最不值钱的,女人几乎是所有矛盾的导火索。

    女人们也在自身被迫害了大半辈子的同时,还是会把自身受到的禁忌和束缚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给下一代。

    在大家庭里,最不幸的肯定是大媳妇,做的最多、错的最多,挨骂最多、流泪也最多。

    每个当媳妇都幻想着,有一天能熬成婆,应该能多点话语权,不至于一直糟糕到老。

    即使她们大多数人熬到七老八十,当上了太奶奶,也没有上桌吃过一回饭。

    她们只有在去世后,才能得到尊重和平等,家谱里、牌位上、坟地中,到处彰显着平等、赞美、怀念。

    西北的寒冬,是物质和生命最薄弱的季节,老人们念叨着:关关难过关关过,唯有年关最难过,他们也像约好了一样,大多数选择在冬天离去。

    谁家老人去世,就很大概率能看到小说里的情节,时不时还会涌现出一些农民导演、影帝、影后。

    这些演员中,生前咒骂最狠的,盼望着老人早点去世的,这会披麻戴孝,见人吊唁,就磕头跪谢。

    有些生前躲着不管,不给老人花半毛钱的,这会拿出了一点钱财,逢人上门,就哭的死去活来,不管什么原因,眼泪可能是真的,没有白流。

    东子所住的巷子里有许多老人,他们不爱冬天。这里只有小孩子才喜欢冬天,除了气候不好,其他都好。

    寒假、过年、新衣服、压岁钱、溜冰滑雪都是令人无比兴奋的,这时候大家都不用下地劳作,学生们更不用冒着严寒起来上学。

    冬天的第一场雪,总是令人无比激动的,一觉睡醒窗一片白茫茫的,没有哪个小朋友会贪恋暖炕。

    东子迅速蹬上秋衣秋裤,不分正反的套上毛衣毛袜,然后披上圆鼓鼓的大棉衣,把身上裹得严严实实,一溜烟踩着还没穿好的棉鞋就跑到了大门外。

    到了寒冬腊月最冷的那些日子,巷子总会有老人去世,谁家老人去世,谁家就连续几天大摆筵席。

    荤素搭配的凉菜碟子,热腾腾的白馒头,滚烫的萝卜菜,人们都是边吃边哈气。

    除了各种吃不完的,还会有几天音乐表演,唢呐匠带着几个敲锣打鼓的徒弟来吹奏,学校里的音乐课都见不到那么多乐器。

    东子七岁之前,一直都是去别人家吃,自己家的长辈们从来只是去帮忙去吃喝。东子盼望的事情很多,甚至盼望着能有一天自己家也能有那么多好吃的。

    东子眼下最期待的是赶紧下一场大雪,听巷子里老人们说下三场大雪就能过年了,老校长说的是瑞雪兆丰年,雪下好了,庄稼人才能过个好年。

    东子不懂什么瑞雪和丰年,只盼着雪赶紧来,赶快下满三场,就可以过年,冬去春来再长一岁,也就可以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