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典藏华夏:我的直播火遍全网 » 第五十三章 词论的局限性

第五十三章 词论的局限性

    张良玉点点头,认可了李清照所说的。

    李清照的《词论》虽然只表示她个人的主张,但是她的主张基本上代表了当时多数人认为词应该以婉约为正宗的看法。

    从宋至清的整个词坛的情况来看,词的内容是以的确是以婉约风格为主的。

    而且李清照关于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大的,直至明清之间,李渔诸人论词,有“上不似诗,下不似曲”的要求,就是沿循此说而来的。

    她主张分别诗词,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学,应该做对它们出不同的对待。

    各种文体的艺术特征,应该有它的相对独立性。

    这些都是李清照试图规范这种文体的特征、写法、独立性而做的努力,有积极的意义。

    张良玉赞叹道:“后世世人评价:在我国两千多年的文学史上,女性有能依据创作经验写的理论文字的,李清照之前未之或闻。”

    “易安先生‘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号实至名归。您所作的《词论》不但是宋代词坛上有独特见解,有组织条理的第一篇词论,而且也是我国女性作的文学批评第一篇专文。与您那“花间第一流”的词一起,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

    李清照一听,已经浑浊的双目顿时一亮。

    “后世之人,真的如此评价我,评价我年轻时候一篇并不是十分成熟的断论?”

    说实话谁都希望自己流芳百世,李清照也一样,在张良玉这个千余年后来人的口中,听到如此高的评价,心中自然也是欣喜不已的。

    “是啊,您开创了华夏历史上女子作文学理论的先河,有开创性的意义。”

    “虽然后世对您的这片《词论》褒贬不一,但大多是正面意义上的评价。”

    “可受制于时代性,这片《词论》也有它本身的局限性,比如您这篇《词论》只注意诗词体性之异,而忽略了诗词同为抒情文体的共性;只注意对词的体性进行规范,而忽略了文学发展之通变乃是常理。”

    “事实上,从汉处诗歌分离,诗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后世,词和曲也逐渐的分离,我们后人如今区别词牌的流派,是从内容上区别的,已经和古音乐没有关系了。。”

    “您批评您师公苏轼不通音律,认为词就该婉约,但却没有看到苏轼先生对于词牌内容的开拓的意义,远大于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在刺的格式上的突破。”

    李清照认真的听着,事儿皱眉思索,事儿默然点头。

    最后她淡然一笑道:“是是非非,如今对于我已经不重要了。后世诗词如何发展,对我也不重要。”

    “你说得对,时代的局限性,我身为女流之辈,看不清这历史发展的大势也实属正常。”

    “就连这诺大的国家在时代的大势面前也风雨飘零啊。”

    说完,李清照捧着茶杯,又看向了天际:“天气渐渐凉了,那一年遇到他是时候,似乎也是在这样的天气。”

    李清照又陷入了回忆之中。

    当年李清照一篇《词论》艳惊四座的同时,也得罪了很多的词道大家。

    一些伟光正的卫道士和受到打击的男人们便联合起来,一起指责李清照“妄论诸公”,说她用词淫艳不堪。

    年轻的李清照根本就不在乎,该吃吃、该喝喝、该赌博赌博,丝毫不放在心上。

    一天,李清照正在家里后花园荡秋千,痴迷于她的诗作的赵明诚就突然登门造访了。

    想来,赵明诚也算是当时的疯狂追星族了。

    看到陌生人进来的李清照立刻跳下秋千,躲在角落里,假装闻青梅,可一双妙目却在赵明诚的身上游弋。

    赵明诚在当时是汴京有名的青年才俊之一,是无数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李清照看到如此帅气英俊的赵明诚之后,心中也开了一朵花。

    于是,就写下了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少女心中怀春,更是娇羞不已。

    “这首点绛唇也是妙词,易安居士和赵明诚先生一见倾心,可谓是当时一段妙缘分佳话。”张良玉调侃了一句。

    李清照淡然一笑,曾经少女时分的娇羞,如今也只是美好的追忆。

    “只可惜,我父亲是旧党,而赵明诚父亲是新党,和师公苏轼政见不和,又有矛盾。”

    “好在新皇即位,为了笼络人心,让旧党和新党握手言和,我和相公才能够在一起。”

    李清照满满叙来,似乎一边在说,一边在回忆当时的美好。

    张良玉点点头:“似乎连老天也在有意成全二位的姻缘。”

    “是啊,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成为我以后战胜苦难的支撑。”李清照说到这里,眉宇间也有些许幸福之意。

    历史记载,赵明诚和李清照恩爱有加,婚后的李清照从娇羞少女变为了幸福人妻。

    而她些的词作词风,也从撕逼战斗、批评各大词家,变为了虐狗模式。

    在此期间写了《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大致意思是问赵明诚自己好看,还是花好看。

    赵明诚自然是觉得李清照好看了。

    这首词引得当时很多的大姑娘、小媳妇艳羡不已,也想要赵明诚这样的老公,过李清照这样幸福的婚后生活。

    “哇,这是虐狗啊。”

    “我一个单身狗看这一段真是觉得难受的慌。”

    “看李清照在说这些的时候,眼角都是弯的,几十年过去了,她还是依旧爱着当年的赵明诚。”

    “今天吃了一千多年前的狗粮你敢信?”

    “要是有个演员去演一下赵明诚,那画面估计会很美。”

    “前面的,赵明诚已经死去多年了,让主播去造一个出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