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车轮动嚓嚓之大学避坑指南 » 004:志愿填报我当做儿戏

004:志愿填报我当做儿戏

    三天后是填报志愿的日子,我仍然在无动于衷的玩着网络游戏,当然也不是一直的玩,还有吃饭、睡觉,实在玩腻了也会停下来看看网络小说。

    妈妈可急坏了,她说这是人生最重要的选择,甚至比选择生在哪儿和嫁到哪儿还重要,选错了会遗憾终生的。

    也难怪妈妈这么看重考大学这个选择,她说这是普通人提升阶层和进入上流社会的唯一机会。

    妈妈曾经是个学霸,可是由于错误的选择,她初中毕业就考入到了省里最好的中专学校学习外贸,年纪轻轻就参加工作,后来虽然也有晋升,却再也没有进入大学的机会。

    随着年轻人学历越来越高,自己在单位也越来越不被重视,早早就排队等着内退了。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当时选择考高中上大学,咱们家庭现在好得多。某某初中比我差很多,却考上了好大学,现在一家人都在省城,还买了好几套房子。

    很难想象向来节俭的她竟然背着我花两千元找了一个志愿填报导师,我知道没什么用,也还是配合做了兴趣和职业意向测试。

    妈妈很高兴地拿着报告给我看,我一边说好,一边暗暗道:“什么垃圾导师啊,就是个骗钱导师,我喜欢什么我自己不知道,还需要你拿软件来算?最不可理喻的是竟然说我不能选择数学、物理要求高的理工类专业,因为这两科我的高考成绩特别差,难道不知道我第二天没考试吗?”

    “放心,我知道怎么报专业了。”既然是妈妈辛苦得来的,我也不说什么了,免得她更伤心。

    志愿填报其实很简单,根据网友的经验之谈,我早就总结出了志愿填报的方法和攻略。

    我省的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采用平行志愿规则,可以一次性填报的志愿也越来越多,竟然可以填报60个平行志愿。

    这对不少考生和家长是一种煎熬,有人说高考是掉肉,报志愿是蜕皮。实行平行志愿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某些学校录取的大小年,减少学生滑档,保证分数和所投档院校的层次相对应。

    考生一般根据历年的投档分数线和录取位次选择志愿,然后选择服从调剂,这样只要志愿填报不是过于冒进或者保守,都会被录取到心仪的学校。

    这就是专家们所说的“前冲、中稳、后保”的原则。这种录取机制下,要希望有偶然性但又保证不能滑档。

    也就是前面的志愿要选一些录取概率不是很高但也有希望的学校和专业;中间的志愿就选择和自己分数位次对应的学校和专业;后面的志愿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分数更低的学校,一旦前面都没有投档成功,也好歹有个学能上。

    平行志愿一般会选择服从专业调剂,避免提档后被退档。平行志愿填报要抱着捡漏的思想去选好的,但也一定要有差一些的兜底志愿,避免滑档。

    但不少考生可能由于选择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被前面几个志愿提档,但由于所报专业已经满额,而被退档,这是很可悲。因为你因此失去了一次竞争机会,而被迫转到下一批次或者征集志愿去挑取别人挑剩下的志愿,而且即使有一两个遗漏下的好志愿,也会有很多人盯着,随意往往调剂志愿分数线更高。

    其实我对平行志愿是有看法的。

    平行志愿总体原则是好的,但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我们能看到它存在的弊端,以便适时地做出调整。

    1.平行志愿导致高校之间层级固化,很难发生大的变化,不利于高校突破性发展。平行志愿填报时,学生都参考历年录取分数线;分数和名次的指导作用被强化,学生几乎没有捡漏的可能。

    这也就导致某所院校每年的录取分数都差不多,也就是说每年都是某种水平的学生被录取到特定学校。

    因为生源是一个学校前进的源动力,生源固定了,你学校的发展空间也就基本固定了。而且,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总爱拿着985,211说事。

    几十年前的一项促进工程,现在政策都废止了,但指导作用仍然有效,因为院校之间的层级划分已经深入人心,短时间没有大变的可能。

    2.平行志愿导致很多学生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从而没有了学习热情,制约其职业发展。

    “古语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因为平行志愿我既想录取到好的学校,又不想被退档,就只能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当你幸运被提档的时候,其实被调剂到冷门专业的可能性也已经确定了,不知道该喜还是该悲?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进入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者领域,痛苦你自己很清楚。

    不学对不起家长和老师的期盼,学又真心不喜欢学不进去的有没有?这实质上导致了毕业即失业情况的产生,学历有了,会的不想干,想干的自己还不会。

    那不是另一种烦恼吗?我决定一定要以专业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和城市。

    我的志愿怎么报,我自己心里有谱,所以也不急,咱也是个好孩子,里外也不能得罪人。于是爸爸给推荐的志愿我要了15个,妈妈选的志愿我也要了15个,自己也选了15个,最后的15个,全填些清华、北大之类的名校,玩了一把充分的民主集中制。

    这么填好处多多,尊重了爸爸、妈妈的意见,将来录取之后,他们也会理直气壮地说是他们帮着填报的。

    北大、清华肯定不会被录取,特别是放在最后的情况下。但这也会增加我和小伙伴们吹吹牛的筹码,毕竟我和清华、北大的距离不是很远,当时还真的报考过。

    志愿填报的日子,我早早就完成了,还给爸爸妈妈都拍了照片,证明我果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

    第一志愿报的是本省的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因为我喜欢听到车轮抱死那种“嚓嚓”的声音。他们都是不屑的,认为我是瞎填,根本不抱有什么希望,因为之前几年的该校的分数线一直很高,而且我的物理又是零分,虽然算是选考物理的,但零分和没选又有什么区别。

    听他们这么说,我只是笑。

    其实我能预感到事情的结果,只有我报的第一志愿是有用的,其他的志愿为什么要填上?只是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而已。

    可以查询录取结果的那天,我睡了个大懒觉,以至于妈妈近乎尖叫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太厉害了,太厉害了!第一志愿录取了,录取了!”

    爸爸、妈妈都不敢相信的事情真的实现了。

    至于为什么会被录取,只有我知道,不管我把这个志愿放在什么顺序位,都是一样的结果,不同的只是改变其他考生的命运和录取结果。

    据说被第一志愿录取,让我成为了全省最大的幸运儿,因为高分段出现空档,比往年降低了近一百分录取到了我。

    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不要相信大数据,那是事后“诸葛亮”,起作用的是超体界的量子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