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车轮动嚓嚓之大学避坑指南 » 005:我们不一样的谢师宴

005:我们不一样的谢师宴

    我被第一志愿录取了,尽管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不敢相信,这可能就是命运的安排。

    这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班长通知我,因为我顺利考入了211院校,需要参加班里组织的谢师宴活动。

    名为“谢师宴”,就是几个升学比较理想的同学出钱一块请老师们吃个饭。这个我本来不反对的,觉得也理所当然。

    但我知道一些潜规则,也是班长暗示给我的。

    这个谢师宴一定要选市里最高档的酒店,每桌消费大约在8000-10000元;而且为了表达诚挚谢意,一般不会让老师白来,学生要给所有老师准备礼物,不知道买啥的话,就准备200-300的红包。

    折算下来,估计每个同学要花费5000-6000元,这对我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默默抵制,既不同意也不拒绝,也没和家里提起过。

    谢师宴的前一天晚上,突然妈妈问我准备好谢师宴发言了吗?

    我很奇怪,就问:“你怎么知道要参加谢师宴?我都不准备了。”

    “家委会通知了,去吧!人家都不去,咱还能不去?钱不用担心,省省就出来了。”妈妈说着塞了三千块钱和十个红包给我。

    妈妈说完就房间休息了,我却拿着沉甸甸的红包和现金,有种想哭出来的感觉。

    谢师宴果然高端大气上档次,聚餐地点是市CBD商务中心的华府大酒店。

    点的菜我也叫不上名字,只知道桌子中间一个是大龙虾,虽然她已经被服务员大卸八块,但我还能看出它的样子,可能是因为它的高贵身价吧。

    我去的比较准时,但已经是迟到了,我是学生当中的最后一个,有几个老师也已经到了。

    一直还担心自己脸皮薄不知道怎么把红包送出去,结果发现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班长直接收了我的钱和红包,说送的时候可以代劳,聚餐费用多退少补。

    这是我最佩服他的办事能力的一次,真的,以前没觉得高中时代一个班长有什么作用,今天他的管理能力却体现的淋漓尽致。

    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老师和同学都很满意也达到了聚餐的目的。

    可是意外还是会有的,有时候是事情没有处理好,有时候直接就是躺枪。

    不知道哪个班的谢师宴工作没做好,我们学校都面临这一轮舆论指责。

    据说是某位同学参加谢师宴没有给老师准备红包,一个体育老师现场生气了,一边指责学生不懂事,一边还恶意灌学生喝了很多白酒,几乎醉的不省人事。

    家长知道原因之后,盛怒之下,直接投诉到了教育局。还在邮件中上传了班主任嘱托班长通知学生的信息截图,班级姓名,订餐标准、红包数额都有明确要求,这就是公然的索贿受贿了!

    事出了,就要调查,就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其实对于这些事情教育局是早有耳闻的,据说教育局一些干部的亲属也参与其中,其中的潜规则几乎就是这几年的惯例。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如果没有人举报,再不好的事也无所谓,甚至没有人觉得它不好。然而,一旦成为热点事件,让大家评论指责之后,都会知道是不好的事,就必须要打击。

    教育局的通知很明确,这是不正之风,而且涉嫌违法违纪,必须严厉打击。要求所有有类似问题的班主任、老师必须限期到教育局主动说明问题,上交赃款。

    如果过了主动上缴期限,再通过别人举报或者追查出来有问题没有主动说明的,一律按照违反师德师风追究责任,数额巨大的移送法律制裁。

    据说通知一下,全市哗然,教育界震惊了,先是疼骂一顿那个举报者,然后乖乖地选择了个人少的时候,主动跑到教育局纪律科上交了赃款。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据说这件事涉及到的违规名单竟然多达上百个老师,几乎成了普遍现象;数额多的竟然上万,少的也有几千;教育局纪律科没几天就入账了几十万。

    但这也仅限是据说,真正数据没有公开,说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

    对于这件事,我一开始是支持的,到了后来我竟然不知道该支持谁?

    心心念念支持教育局调查下去,因为这是不正之风,教育清流不容污染,应该严厉打击。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以为,既然回收了赃款,那一定会原路返还的。那就意味着我拿出的那几千块钱会回到我手中,这不是件大好事吗?

    可是我理解错了,直到这件事被舆论淡忘,直到我背起行囊去大学报到,教育局也没有通知我们去领钱。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赃款,是该没收充公的;还有就是因为没有公开,也没有人要求返还赃款;还有个更吓人的说法,就是行贿和受贿同罪,谁也不想背上有罪这个锅,也就没人去要这个钱了。

    所以出问题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处理,看似问题最大的管理部门,其实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那个举报的同学,据说也不顺利。

    有一天学校档案科通知她来学校一趟,他的学籍档案有些问题。

    去了才知道,原来是他小学有个曾用名,有些资料是那个曾名字,但中学的学籍上没有注明这个曾用名;还有就是档案材料上有些错别字和时间节点存在小问题。

    但据我所知,在那个还没有使用电子档案的时代,有些材料就是会存在这些小问题,这绝对不是一个人会有的问题,也不是学生本人的原因。

    但档案是个严肃的事情,老师说有问题就不能寄走档案,甚至会影响到他的大学报到。如果确认是档案造假,他会被退档,而且不能再次参加考试的,这样他的一辈子就毁了。

    学生听了很害怕,家长又急了,问明了情况,就跑到老家派出所开证明,有些证明实在开不出来,就只好背地里花钱托关系找人,家里和学校都疏通好了才算了结。

    据说花的钱比送红包还要多,但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流程是规范合理的,背后的事情就没有人会去追究了。

    其实影响还不止这些,据说到了大学之后,每次参加入党或者竞选,只要涉及到档案问题,班主任都会以档案有问题而拒绝他,至于什么问题,他到现在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