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三十九回 刘全大胆娶御妹

第三十九回 刘全大胆娶御妹

    唐王脱了阴司,径回阳世,传旨赦天下罪人,又查狱中重犯。放赦死囚四百馀名回家,拜辞父母兄弟,托产于亲戚子侄,明年今日赴曹,仍领应得之罪。唐太宗赦死囚这件事在史料上有记载,发生在贞观六年和贞观七年。

    贞观七年是公元633年,癸巳年,西游记把发生在这一年的事情放在了贞观十三年,原因在唐太宗添寿的时候已经解释过了,为了顺应天象。贞观十三年是己亥年,取一个己,贞观七年是癸巳年,取一个巳,合起来,己巳。说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其实是在暗示,不要把这个时间太当真。

    太宗又出御制榜文,劝天下人行善。还出了招贤榜,招人进瓜果到阴司里去。榜张数日,有一赴命进瓜果的贤者,姓刘名全,家有万贯之资。最后这一句非常重要。刘全与唐御妹李玉英相好,花重金买通皇宫里上上下下,编了一个李玉英跌死,刘全服毒进瓜果,刘全原配李翠莲借尸还魂的故事。

    唐王本来就神魂倦怠,宫里人联合起来给他装神弄鬼,应该糊弄得过。三侠五义里面就有类似的情节,包公把衙门扮成了森罗殿,自己扮成阎王,审明白了太监郭槐的狸猫换太子一案。提牢也有功,事先骗郭槐服了药和酒,搞得他恍恍惚惚。现在唐太宗碰到的情况可能一样吧,否则的话,他南征北伐,杀人无数,怎么会这么害怕泾河龙王的鬼魂。除非服了药和酒,不然说不通。

    魏征给崔判官的信里面不是有一句话么,常只是遇节令设蔬品奉祭,未卜享否。崔判官在阴司里那么帮唐太宗,可见他是享受到了奉祭的。既然阳间奉祭,阴间就能享受,那朕为什么还要派个活人去阴间进贡南瓜?莫非朕受了谁的摆布?太宗安神定魄后心存疑问,可能是药性和酒性过了吧,他是马上皇帝,身体素质好。所以他问刘全,你在阴司见些甚么来?考考你是真的假的。刘全有急智,臣不曾远行,没见甚的。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回去看李玉英,毕竟是皇宫里长大的,社会经验不足。你现在的身份是借尸还魂的李翠莲,是悬梁缢死的,怎么可以说绊了一跤。那个寿促也就是命短的玉英公主,是在花阴下被鬼使推倒在地,活捉了他魂。玉英躺在地上以后,鬼使再将翠莲的魂灵推入她身内。是真玉英跌了跤,同你这个假翠莲有什么关系。幸亏太宗没有深究。

    刘全还告诉唐王,阎王说我夫妻都有登仙之寿,这就有点画蛇添足了。登仙要么是修成神仙登上天宫了,要么是对去世的委婉说法,好比说百年之后,那就是下了地府。现在你们夫妻两个都在地府了,还说什么登仙之寿。

    南斗星的死簿已经是阎王杜撰出来的了,所以现在的这个登仙之寿还真不能轻易相信。红楼梦里有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这是太虚幻境对联里的一句。冥司已经掉进了塔西佗陷阱,要爬出来不容易。更何况这还是狡猾的刘全转述的呢。插个花絮。塔西佗陷阱,指的是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以后,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老百姓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不管怎么说,唐王高高兴兴将御妹的妆奁,衣物,首饰,尽赏赐了刘全,就如陪嫁一般。又赐与他永免差徭的御旨,着他带领御妹回去。这个刘全有想法有胆量。同刘全和李玉英相比,二郎神的父母差远了,否则哪里需要自己的儿子斧劈桃山来救母。但愿刘全能够对李玉英好一点,不要辜负御妹对他的一片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