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四十回 相国寺开封建成

第四十回 相国寺开封建成

    十代阎王在民间传说中被称为十殿阎王。第一殿秦广王的原型是三国时期的蒋歆。第五殿阎罗王的原型更有名,包公。看来不能随随便便扮阎王,弄假成真了。不过唐朝的十代阎王里面已经有阎罗王了,包公是宋朝的,在唐朝后面,怎么办?可能前面的阎罗王是代署的,等包公来了就让位了。

    除了许诺送南瓜给十代阎王,唐太宗在阴间还借了河南开封府人士相良的一库金银给散枉死城的众鬼,还许诺到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众鬼超生。现在太宗差尉迟公胡敬德上开封府访相良还债。那相公,相婆只是朝天礼拜,哪里敢受,苦苦推辞。于是胡敬德奉旨将这些金银与他起盖寺院,名敕建相国寺,即今大相国寺也。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里面提到过这个相国寺,“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寺院居然成了文物交易市场。有一件事情让这座寺院出了名,水浒传里说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就发生在大相国寺所属的菜园子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座寺院原名建国寺,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相王李旦当皇帝的时候才改名为大相国寺的。这个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很有名,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也就是成语素面朝天里的那个天。

    还是后面一种说法比较靠谱。从大相国寺的相字,居然敷衍出一个卖水的相公和他贩卖乌盆瓦器的妻子相婆,还要说阳间焚烧金银纸锭,就会变成阴间的金银,是硬通货,想象力也够丰富的。这是西游记里惯常的手法,只要是喜欢的,拿来就用。可以用苏东坡的一句话来解释,“想当然耳”。这是他在科举考试时编造典故,然后给自己找的理由。也可以用鲁迅提倡的拿来主义来解释。

    麻将里面的相公同这个开封府的相公没有关系。少摸或者多摸了一张牌,分别叫做小相公和大相公。这个相公的意思,可以参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的一段话,“这京城里面,逛相公是冠冕堂皇的,甚么王公,贝子,贝勒,都是明目张胆的,不算犯法。惟有妓禁极严,也极易闹事,都老爷查的也最紧。”原来是这样的相公,难怪不按常理摸牌。

    相国寺建成,太宗甚喜。却又聚集多官,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那消个月之期,天下多僧俱到。唐王传旨,着太史丞傅奕选举高僧,修建佛事。根据史料记载,傅奕一生反对佛教,他闻了旨,即上疏止浮图,以言无佛。这个上疏的内容,等到灭法国的时候再讨论。

    太宗闻言,遂将此表掷付群臣议之。这个掷的动作已经表明了太宗的态度,哪里还有议的余地。傅奕看不清形势,还要一本正经地与宰相萧瑀论辨。还好太仆卿张道源和中书令张士衡识相,自古以来,皆云三教至尊而不可毁,不可废,伏乞陛下圣鉴明裁。也不知道这话是哪些古人说过的,可能也是想当然耳吧。

    唐太宗没有像梅尧臣和欧阳修那样,还要去问苏东坡那个典故究竟出处在哪里,因为这就是他想听到的话。卿之言合理,再有所陈者,罪之。自此时出了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这明摆着就是给傅奕一个口头警告。

    你傅奕的态度有问题,朕干脆换人,着魏征与萧瑀,张道源,邀请诸佛,选举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坛主,设建道场。史料说傅奕是贞观十三年去世的,可能就是被唐太宗气死的,当然他年纪也大了,八十多了。死了我傅奕,还有后来人。到灭法国的时候,还会请他出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