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四十六回 保护神南海求助

第四十六回 保护神南海求助

    行者为什么要跳在空中观看马的踪迹?可以用王之涣的一首诗来解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现在来计算一下。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公里,极半径是6356公里,取中位数6367公里。人站在地面上,假设人眼距离地面1.6米。地球球心,人眼,能够看到的最远点,构成了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先求出圆心角的弧度,然后可以求出对应的弧长为4.513公里。

    王之涣登的是鹳雀楼,总高度为73.9米。假设一个人爬到了楼顶上,眼睛距离地面75.5米,那么可以求出对应的弧长为31.006公里。站得高,看得远,这句俗话是有道理的。那怎么才能穷千里之目,也就是说看到500公里远呢?人眼得距离地面19.684公里,相当于美国高空侦察机U-2的飞行高度,是民航飞机飞行高度的两倍。

    通过计算知道了,哪怕王之涣的视力再好,他也是没有办法穷千里目的,欲一下就好了。行者对三藏夸耀自己的火眼金睛,我这双眼,白日里常看一千里路的吉凶,像那千里之内,蜻蜓儿展翅,我也看见。话虽这么说,也只是理论上可行而已,还要看他跳得有多高,有没有云层遮挡视线。

    行者又要寻着那龙要回马匹,又要保护师父,分身无术。这时候保护神发声音了,他们是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驾伽蓝。李天王父子下界捉拿齐天大圣时,天兵天将的名单上就有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斩妖台上奈何不了大圣,又是六丁六甲奉旨把他从降妖柱上解下来付与太上老君。而且六丁六甲还同看炉的道人和架火的童子一起,在八卦炉旁守了七七四十九日,一直等到大圣逃出来。

    安天大会后,离开天宫前,如来召了一尊土地,会同五方揭谛,居住五行山监押大圣。没有提到山神,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但是他们应该都在一起吧,只是说的时候省略了。这样的省略在西游记里很常见。观音去五行山时,土地,山神,监押大圣的天将,都来拜接了菩萨,引至那大圣面前。唐僧在两界山下解救了大圣后,这些天将说他们要去见如来缴封皮,其实就是去述职领赏的,一张用过的封皮有什么用,哪里还需要上缴。

    现在他们对大圣说,我等是观音菩萨差来的一路神祇,特来暗中保护取经者。等唐僧师徒到了观音禅院,行者上天借辟火罩的时候,广目天王解释了,观音向玉帝借了这些天将去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看来这些天将没有回天宫,就直接从灵山赶到唐僧身边去了。还增加了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属于佛教系统的。他们的作用不仅仅是保护神。

    观音在水陆大会留下的简帖上说,西天取经的程途十万八千里,但是他没有留下路线图。那么他踏看路道,目过山水,岂不是白费功夫了。原来观音把取经路线告诉了这些保护神,他们就是活地图。他们还记日记呢,名字叫做灾难簿子。等唐僧师徒到了灵山,他们得向观音缴法旨,上交日记本。这些保护神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等小西天小雷音寺的时候再说。

    猴王念咒语唤出当坊土地,本处山神,他们告诉行者,吞吃白马的玉龙是观音救了送在此地,教他等候那取经人。金头揭谛向大圣请命去南海请观音。不是说所有保护神里面,惟金头揭谛昼夜不离唐僧左右嘛,为什么不是其他保护神去?就是通过这个方式来提醒你,很多话当不得真。好比唐僧一路上对帮助他的人许的诺,没有一个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