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七十一回 宝林寺天王威武

第七十一回 宝林寺天王威武

    师徒四众下了平顶山,投西前进,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行者在路上对沙僧说的一段话很有气势,若依老孙看时,把这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大地犹如一敞厅。可以对照淮南子里的一段话,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淮南子里还有一些神话故事,比如说女娲补天和后羿射日,西游记里也借用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一部电影,名字叫闪闪的红星。里面有一句台词,天当房,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那个编剧很有可能借鉴了上面的这两段话。那个年代还有一句口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可以对照现在的一句话,无欲则刚,有容乃大。严于律己是无欲的意思,省略则刚,宽以待人是有容的意思,省略乃大。只问过程,不问结果,那个年代的群众觉悟高。这句口号听上去时代感很强,但也可以在古文里找到出处,一字不差。

    四众来到宝林寺。三藏进去借宿,到了一层山门之内,只见两边红漆栏杆里面,高坐着一对金刚,妆塑的威仪恶丑。他点头长叹,我那东土,若有人也将泥胎塑这等大菩萨,烧香供养呵,我弟子也不往西天去矣。他的这句话当不得真。

    前面在蛇盘山鹰愁涧收了白马,落伽山的山神和土地变化的庙祝对三藏说,一庄人家立此里社,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办三牲花果,来此祭社,以保四时清吉,五谷丰登,六畜茂盛。三藏点头夸赞,我那里人家,更无此善。这句话也当不得真。

    大唐国自然有里社,不是后来西番哈咇国传进来的。大唐国也有泥胎塑的菩萨金刚,不然说文物里面,凡是唐代以前的菩萨塑像都是假货,这责任就大了。三藏说的只是奉承话,毕竟要吃人家的饭,喝人家的水,住人家的房。

    在化生寺做水陆大会的第一天,唐太宗文武还在寺里拜了佛祖金身,参了罗汉呢。再回看一下那两句诗,世尊金像貌臻臻,罗汉玉容威烈烈。玄奘在出发前,也是在化生寺的佛像前发了洪愿大誓,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离开长安后第一站到了法门寺,唐僧又在佛像前立誓,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大唐国哪里少了塑像。

    回来继续说宝林寺。三藏又到了二层山门之内,见有四大天王之相,乃是持国,多闻,增长,广目,按东北西南,风调雨顺之意。封神演义里对四大天王的描写比较具体。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广目天王魔礼红,掌碧玉琵琶一面,职调。多闻天王魔礼海,掌管混元珍珠伞,职雨。持国天王魔礼寿,掌紫金龙花狐貂,职顺。

    民间是这么解释风调雨顺的。宝剑有剑锋,也有说宝剑是青锋剑的,锋谐音风。琵琶可以弹出调。伞用来遮雨。第四个天王右手持有一条似龙似蛇似绳子的东西,绳谐音顺,说得有些牵强。可以这样来理解,首先有了四大天王的传说和他们的塑像,然后才有人附会出风调雨顺。四个字里面,三个字解释得妥妥的,只有一个顺字不太顺,已经很不容易了。在封神演义里,魔家四兄弟同风啊雨啊没有任何关系。

    哪个天王在哪个方位,手上拿的是什么法宝,各种说法并不相同,甚至西游记里就前后不一致。行者上天查金兜山兕怪来历的时候,在南天门见到了广目天王,行者也觉得乱,问广目,你在此何干?广目回答,今日轮该巡视南天门。原来四大天王执勤的时候经常串门,方位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