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七十三回 乌鸡国假王当道

第七十三回 乌鸡国假王当道

    师徒们都吃罢了晚斋,一时还不想安寝,出门赏月。行者给大家科普了一大段关于月亮的知识,说明顺应天象的重要性,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也。还联系到了西天取经上,采得归来炉里炼,志心功果即西天。沙僧也来凑趣,吟诗来解释五行学说,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八戒真性情,作了一首打油诗,看似俗到极点,却也隐隐然透着禅意,取经还满三途业,摆尾摇头上西天。

    看看那长老的反应是什么。听了行者的话,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称谢了悟空。听了沙僧的话,亦开茅塞。听了八戒的话,听也罢不听也罢。唐僧这个师父coaching的水平太高了,三个徒弟真是有福气,只是徒弟自己不知道。

    三藏坐于宝林寺禅堂中,灯下念经,困倦上来,伏在经案上盹睡。夜游神奉了敕旨,去乌鸡国御花园八角琉璃井下的井龙王那里,取了乌鸡国王的魂灵,让他托梦给三藏,请齐天大圣降妖。日游神和夜游神在平顶山就出现过,行者要拿假葫芦装天,还是日游神上天宫启奏的。

    八戒,沙僧在碗子山与黄袍怪打斗时,就有几句话,只为唐僧命不该死,暗中有那护法神祇保着他,空中又有那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助着八戒沙僧。可见日夜游神是在黑暗之中的,那他们应该是鬼仙吧。除了他们,还有护法诸天紧随鞍马,这是现在才交代的。诸天可能是观音派来的。行者去南海请观音收伏流沙河水怪的时候,就有二十四诸天守在紫竹林外。

    国王的鬼魂对三藏说,我这里五年前,天年干旱,草子不生,民皆饥死,甚是伤情。如此三年,只干得河枯井涸。正都在危急之处,忽然钟南山来了一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朕见他如此尚义,就与他八拜为交,以兄弟称之。与他同寝食者,值得二年。一日朕与那全真携手缓步,至御花园里,八角琉璃井边,他陡起凶心,把寡人推下井内。可怜我啊,已死去三年。

    古人和现代人对时间的表述方式不一样。那人说的五年前,其实是从八年前到五年前,遭遇了三年的旱灾。钟南山的道士是五年前来乌鸡国的,与国王相处了两年。现在国王死去了三年。这样才能解释得通。

    唐僧问那人,你何不在阴司阎王处具告,把你的屈情伸诉伸诉。那人说,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极熟。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可告。原来三曹对案只是说说而已的,天曹自然去不了,哪怕在阴曹里面,也要看谁的面子大,唐太宗与泾河龙王就是例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句话才是真实的。所以只能骗骗自己,恶人有恶报,不然还能怎么办。

    行者哄八戒说去偷妖精的宝贝,那呆子听说都与他,满心欢喜。有两句诗,清酒红人面,黄金动道心。可以改动一下,到现在仍然适用,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八戒从井里驮出了国王的尸首。连井龙王都有水晶宫和巡水夜叉,可见后面没有水晶宫和夜叉的就不是正宗的龙王。

    插个花絮。清酒这个名称不是日本人发明的,而是借用了中国的说法。周礼是这样说的,“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这里的清酒,清,同日本现在的清酒是不是一样,这里的医是不是药酒,没有深入研究。但是花果山的椰液萄浆,浆就是酒,出处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