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一百零三回 荆棘岭四老论道

第一百零三回 荆棘岭四老论道

    师徒四众离了祭赛国,走上大路,一直西去,来到了荆棘岭。八戒努力开路,三藏却被四个千年树精松柏桧竹摄走,在木仙庵谈诗论道。有两句诗形容荆棘岭,为人谁不遭荆棘,那见西方荆棘长。竹精拂云叟也有几句话,忘本参禅,妄求佛果,都似我荆棘岭葛藤谜语,萝蓏浑言。此般君子,怎生接引,这等规模,如何印绶。

    如此看来,荆棘岭的寓意很清楚,就是修行过程中遇到的魔障。那么八戒开路,岂不是寓意他替三藏扫清魔障。正是如此,有他们两个的对话为证。三藏说,这般怎生得度。八戒说,要得度,还依我。看看,八戒确实是在度三藏。这样还嫌不够,三藏还要对四个树精说,禅者静也,法者度也,静中之度,非悟不成,悟者,洗心涤虑,脱俗离尘是也。意思就是悟空,悟能,悟净这三个悟,是来帮助我三藏修行的,没有他们不行。

    形容荆棘岭的那两句诗,为人谁不遭荆棘,那见西方荆棘长,还可以看出一层意思来。西牛贺洲的妖魔鬼怪比南赡部洲的要多了去了,凭什么如来要说西牛贺洲怎么怎么好,南赡部洲怎么怎么不好,还一定要南赡部洲派个和尚去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取经。拂云叟是有他自己的意见的,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甚么。石狮子剜了心肝,野狐涎灌彻骨髓。到了灭法国再回来研究竹精的这段话。

    三藏对四老介绍自己的年龄,四十年前出母胎。先来看一下现在是什么时间。贞观二十一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在路上度过的。经过了杨家庄院,打死了几个剪路的强人,绝了六耳猕猴的种。历过了夏月炎天,三秋霜景的时候到了火焰山,也就是九月。从五月初五到夏月炎天发生了不少事情,可见夏月炎天指的是六月。

    秋末冬初到了祭赛国,也就是十月。贞观二十二年冬残春至的时候到了荆棘岭,也就是一月。三藏是三十九年前出生的,现在虚岁四十。九年前的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他从长安关出发,那时虚岁三十一。有条成语叫做三十而立,唐僧把一生中最有作为的时间都用在了西天取经上。

    插个花絮。论语里面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原来孔子说的是他自己,三十岁时确立了人生的目标,他并没有要求所有人都在三十岁时有所成就。

    让孙悟空来歪解一下这后半段话。四十岁的时候,没有好奇心了,不问这问那了。五十岁的时候,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代表了天理。六十岁的时候,周围的人只挑你喜欢的说给你听,耳朵舒服得很。七十岁的时候,哪怕有贼心有贼胆,也没有贼了,想要不守规矩也难。

    这个年龄的说法显然不适用于树精。杏仙出场了,要趁此良宵,与三藏倚玉偎香,耍子去来。幸亏三个徒弟及时赶到,四老等等几个树精幌一幌,都不见了。八戒不论好歹,一顿钉钯,三五长嘴,连拱带筑,把枫杏丹梅,松柏桧竹俱挥倒在地。

    这属于杀风景,必须用杀这个字,树根下都鲜血淋漓了。这草木之灵,只是来引送三藏,雅会一宵,让长老脱出荆棘针刺,再无萝蓏攀缠。何至于下此毒手。回去看拂云叟说过的一句话,感天地以生身,蒙雨露而滋色。这些树精也是天地生成的,同石猴有多大区别。但是现在石猴也容不得他们,师父不可惜他,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