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一百二十三回 镇海寺喇嘛迎客

第一百二十三回 镇海寺喇嘛迎客

    四众离了比丘国,行够多时,前面又见一座高山峻岭。师徒们边走边聊,走进了一派黑松大林。老鼠精变做个女子来骗三藏。这长老前面还在说,但恐险峻之间生怪物,密查深处出妖精,现在分明妖精在他眼前,他却不能认得。还好他这次相信行者了,八戒呵,你师兄常时也看得不差,既这等说,不要管他,我们去罢。

    这老鼠精厉害啊,把几声善言善语,用一阵顺风,嘤嘤的吹在唐僧耳内。你放着活人的性命还不救,昧心拜佛取何经。切中要害,唐僧如何能不救。这属于孙子兵法中的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长老没有去细想,一个落难的女子,如果不是妖精变的,怎么就知道自己是去西天拜佛取经的。

    师徒们带着那女子一起去了镇海禅林寺。这里是喇嘛寺,也就是藏传佛教的寺院。有一句诗形容寺里的喇嘛和尚,口念番经听不真。可见喇嘛念经用的是藏语,不是梵音。还有一句诗,手中摇着播郎鼓。这是把转经筒误会成了播郎鼓,应该是故意为之,增加点幽默感。就像形容五庄观镇元子用麈尾也就是拂尘来对付行者三兄弟,只把蝇帚儿演架。那三众岂不成了三个苍蝇。

    转经筒源自XZ本土的苯教,筒上刻有经文,转一圈就相当于念一遍经。佛教传入XZ时,融入了转经筒这个元素。转山转湖也是一样。苯教的转经转山转湖是逆时针的,而藏传佛教则是顺时针的。融合的时候,既要有相同的地方,也要保留一定的差异。

    观音降伏了红孩儿后,教他一步一拜,从号山拜到落伽山,这称为五十三参,参拜观音。红孩儿只参拜了五十三次,可见他的一步一拜只是象征性的,不如苯教徒和藏传佛教徒的转山转湖来得实在。前面在山脚下,还没有走进黑松林的时候,行者讲过一句话,此间乃转山的路,忒好走。这大圣见多识广,连转山他也知道。

    藏传佛教里的活佛也是沿袭了苯教的说法,不过苯教的活佛是世袭的,而藏传佛教的活佛是转世的。佛教传入东土时,也融入了道教的元素。连观音,文殊,普贤这三个菩萨,在封神演义里还都是属于道教人物的,那是在灭商兴周的时候。观音是慈航道人,文殊是广法天尊,普贤是普贤真人。到了西游记里的唐朝,他们就成了佛教人物了。

    佛教传入XZ时,融入了本土的苯教的元素,佛教传入东土时,又吸收了原本的道教人物,把他们变成佛教人物。这是因为熟悉的东西容易被接受。封神演义里面是这样说的,借东南大道,兼行吾道。东南大教就是道教。广成子没有了番天印,为了对付自己的徒弟殷郊,去西方极乐之乡借青莲宝色旗,准提道人对接引道人说了这句话。

    镇海寺里一宵晚话不提。及天明了,三藏头悬眼胀,浑身皮骨皆疼。这可能与比丘国发生的事情有关。为了感谢三藏师徒捉拿妖怪,百姓传下影神,立起牌位,顶礼焚香供养。八戒在平顶山不是说过嘛,怪道这些时没精神哩,原来是他把我的影神传将来也。不能简单地说这是迷信。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有个说法叫心病,就是这个意思。

    隋唐演义里也有类似的情节。秦叔宝在临潼山救了唐公李渊一家人,窦夫人在永福寺生下李世民。后来唐公重建寺院,再塑金身,还在寺里给秦叔宝建了报德祠。秦叔宝说,那一年我在潞州怎么颠沛到那样田地,原来是李老爷折得我这样嘴脸。我是个布衣,怎么当得勋卫塑像,焚香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