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一百二十七回 灭法国四众入柜

第一百二十七回 灭法国四众入柜

    唐三藏固住元阳,出离了烟花苦套。又是烟花。师徒四众正行处,观音菩萨和善财童子变做婆孙两个来报信了。进西去乃是灭法国,那国王二年前许下一个罗天大愿,要杀一万个和尚。其实要杀和尚的不止他一个皇帝,中国历史上就有三武一宗的四次灭佛事件,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

    唐太宗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的时候,太史丞傅奕就上疏阻止过。表文里有一句,西域之法,以三涂六道,蒙诱愚蠢。所以傅奕的结论是,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可以比较一下荆棘岭的拂云叟说过的那段话,意思是一致的。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甚么。石狮子剜了心肝,野狐涎灌彻骨髓。

    但是唐太宗没有采纳傅奕的意见,反而出了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两百年后,他的后代唐武宗终于接受了表文里的观点,开展了一次灭佛运动。在狮驼国的时候不是说过嘛,佛教太高调了,不是什么好事。到了唐武宗的时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已经到了损害国库收入的地步,不收拾不行了。凡事不可以太过。

    观音说灭法国王前生那世里结下冤仇,今世里无端造罪。但是后面国王亲口对三藏说,朕常年有愿杀僧者,曾因僧谤了朕。观音这样说,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动画片哪吒闹海有得一比。为了把哪吒塑造成小英雄,一定要把巡海夜叉和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说成是大恶人,把闹海说得很正义。其实就是小孩子顽皮,没有轻重。

    大圣要变化了,去那城中看看,寻一条僻路,连夜去也。他将身一纵,跳在空中,往下观看,只见那城中喜气冲融,祥光荡漾。行者说,好个去处,为何灭法。这句话可以反过来说,为何灭了法,还可以有这么好个去处。回去比较乌鸡国。国王好善斋僧,都有资格早证罗汉金身了,只是因为不识文殊变化的凡僧是个好人,被推下井里浸了三年。还连累了一国的百姓,遭苦受难。

    可以用行者对八戒说的一句话来解释,佛不与你众生为念,那是三藏在镇海寺生病的时候。八戒是众生,他在福陵山云栈洞做妖怪的时候吃人度日,受用腥膻,佛不以他为念,由得他快活。金蝉子是如来的二徒弟,因为听佛祖说法的时候开了一下小差,被贬转生东土,取经路上还要生病,可见佛祖是以他为念的。其实可以换个通俗的说法,信则灵,不信则不灵。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的神灵不如从前灵了,因为信的人少了。

    行者没有寻到僻路,却从王小二店里半偷半借了衣服和头巾。师徒们穿戴起来,妆做俗人进城,往赵寡妇店里安歇,只说是贩马的的客人。客人的意思,在孙悟空去东海龙宫索要金箍棒的时候已经介绍过了,是指出门在外做买卖的人。因为害怕睡着了以后滚了帽子,露出光头,被人认得是和尚,四众一齐钻进了一张不透风,又不透亮的大柜子里去睡。行者有心闯祸,哄得一伙强盗明火执仗的来打劫马贩子。

    在平顶山的时候,大圣还生观音的气呢,我说路程艰涩难行,他曾许我到急难处亲来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掯害,该他一世无夫。现在大圣明白了,原来取经路上的磨难是必需的,所以他也开始主动挑事了。那些贼偷了马,抬柜出城,却被官军追赶。那贼见官军势大,不敢抵敌,落草而走。众官军夺下柜,捉住马,得胜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