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一百二十八回 钦法国聊聊翻译

第一百二十八回 钦法国聊聊翻译

    挨到三更时分,行者出柜了。使出剃头神功,皇宫内院,五府六部,各衙门,一夜里没了头发,做了和尚耶。瞌睡虫也帮了忙,这次是行者拔了右臂上的毫毛变的。上次说用毫毛就可以变瞌睡虫,还是大圣在瑶池偷吃仙酒仙肴的时候,八戒不在场。现在么,八戒关在柜子里,看不见。嘿嘿。

    国王没了头发,唬得三尸神咋,七魄飞空。为什么这么大惊小怪?落发是件大事,倘若说了出去,文武群臣会褒贬国家不正。换句话说,王位不保啊。谁知道大小官员挺老实,各人都写表启奏此事,臣等一夜把头发都没了。国王松了一口气,朕宫中大小人等,一夜也尽没了头发。这些大臣才是真正的忠义,比唐太宗手下的张道源和张士衡强多了。如果不是他们,灭法国可能会演绎出一个童话故事,名字叫做皇帝的头发。

    君臣们都说,从此后再不敢杀戮和尚也。官军献上缴获的柜子和白马,时间刚刚好。国王即命开柜,看见是四个和尚,居然要拜为门徒,君臣后妃都做和尚,因为是老天教朕等归依为僧。可见古人对头发的重视程度。三国演义里面,曹操割发代首,有人说他奸诈,其实是误解,古今的文化环境太不一样。嘉定三屠的导火线就是百姓拒不服从满清政府的剃发令,因为汉人是不是剃发留辫,代表了对满清政府是不是顺从,以后会不会起来造反。

    国王安排了拜师宴,倒换了关文,求师父改换国号。行者说,法国之名甚好,但只灭字不通,可改号钦法国。这是不是法国这个译名的出处?从前搞翻译的人是讲究的,喜欢用典。比如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有一部美国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英文名字直译是吕蓓卡。翻译成蝴蝶梦,用的是庄周梦蝶的典故。另外一部美国电影,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英文名字直译是滑铁卢大桥。翻译成魂断蓝桥,用的是关于蓝桥的民间传说。

    严复说,翻译要做到信达雅。蝴蝶梦和魂断蓝桥这两个译名,自然是雅的,都用典了嘛。也是信的,用的典故与电影的内容高度吻合。达不达,也就是能不能让观众明白,就不好说了。从前的人应该是明白的。现在的人嘛,因为文化传承的断裂,可能会奇怪,为什么电影里面没有蝴蝶呢,为什么把那座桥称为蓝桥呢。

    回去看四众在赵寡妇家安歇时,店里面待客的有一道菜叫做闽笋。这东西自然不是从福建运过来的,这样说只是为了减少陌生感。基督教传入中国时的翻译也用了这一招。天使,天堂,礼拜,上帝,圣经,圣诞,天主,圣像,都不是原创的词,在西游记里都能找到。

    太白金星奉旨下界招安孙悟空,称自己是上天差来的天使。美猴王上天做弼马温,有一句话,初登上界,乍入天堂。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直至御前,朝上礼拜。天兵天将下界捉拿齐天大圣,有一句诗,只为妖猴欺上帝。观音将五行山下的大圣收入沙门,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这两句话出自易经,那是中国人自己的圣经。

    黑水河的鼍龙请西海龙王来吃唐僧肉,简帖上写着念舅爷圣诞在迩。行者上天告李天王的御状,对玉帝奏道,望天主好生惩治。悟空兄弟三个在车迟国的三清观偷吃供养,殿上坐的是玉清,上清,太清三个圣像。百姓听到了这些熟悉的词,本能上有亲近感,不会去排斥它,然后再去接受基督教的教义就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