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一百三十三回 玉华县王子拜师

第一百三十三回 玉华县王子拜师

    师徒们别了凤仙郡侯,奔上大路。行够多时,又见城垣影影。原来到了天竺国下郡,地名玉华县,县中城主是天竺皇帝之宗室,封为玉华王。看来下郡的地位要高于外郡。外郡的郡侯是外姓人做的,外可以理解为外姓人的外。下郡的王子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可以理解为一人之下的下。可能只有下郡的王子才有资格做皇帝的候选人吧。

    进了玉华城的三藏暗喜道,细观此景,与我大唐何异,所为极乐世界,诚此之谓也。这话从唐僧口中说出,倒也有趣。保护神这时候应该把直播间关掉,否则如来听到这句话会很生气。前面已经有类似的说法,后面还有人说大唐比西方极乐世界更好呢。还有一句话形容城里之人,观其声音相貌,与中华无异。这里已经是天竺国的范围了,说的居然是汉语。到了慈云寺再回来聊这个事情。

    三藏对玉华王子说,贫僧在路,未记程途,但已经过一十四遍寒暑矣。其实是从贞观十三年出发,到现在是贞观二十六年,已经有十四个年头了。还需要一年时间,贞观二十七年才能到灵山,那时候才是真正的一十四年。

    行者兄弟三个相貌丑恶,王子见了心中害怕。三藏说,顽徒虽是貌丑,却都心良。貌丑也可以称为文丑,对应的是貌良,也就是颜良。如此看来,三国演义里的关公斩颜良,诛文丑,很有可能是虚构的,哪有那么起名字的,还那么对称。这件事情发生在延津,不是龙泉太阿化龙的延平津。

    玉华王子的三个小王子欲拜行者兄弟三个为师,学他手段,保护我邦。他们的兵器是齐眉棍,九齿钯,乌油棒,哪有那么巧的事。尤其是九齿钯,就是个农具,同小王子的身份极不相称。宝象国国王请八戒沙僧捉妖魔救女儿的时候,就笑话过八戒的钉钯,可败坏门风,那钯算做什么兵器。

    估计是哪路神仙解化了谁的名字,偷偷来给小王子们启了蒙,传了兵器,就是等着行者兄弟三个过来好学艺。而且还关照了小王子们,一定得说是自学成才的,不能透露启蒙老师的信息。所以在四众离开玉华城前,有一句话形容学成之后的小王子们,较之初时自家弄的武艺,真天渊也。看看,自家弄的,口风够紧。孙悟空同他们正相反,明明是自家学会的,却杜撰出了一个菩提祖师。

    第一天晚上吃饱了喝足了,第二天就正式拜师学艺了。八戒和沙僧说,他们的钉钯和宝杖都是重五千零四十八斤,是个一藏之数。所以二王子与三王子就如蜻蜓撼石柱,一个个挣得红头赤脸,莫想拿动半分毫。这一藏之数是啥意思?

    唐僧去西天取的是三藏真经。如来在盂兰盆会上说了,三藏是法藏,论藏,经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所以唐太宗让唐僧指经取号,号作三藏。既然三藏是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那么一藏就是三分之一,五千零四十八。这个逻辑也够可以的,不服不行。

    四众到了灵山以后,阿傩和迦叶从三十五部总经中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交与唐僧,也是个一藏之数。八戒和沙僧的兵器各是一藏之数,唐僧取到的真经也是一藏之数,唐僧凑成了唐三藏。没孙悟空什么事。

    金箍棒的重量是镌在棒上的,钉钯和宝杖的重量却是八戒和沙僧自己说的。他们两个是西天取经这出大戏的知情人,说这个重量也许就是为了凑数字,未必是天秤称的。再说了,谁能保证天秤就是公平秤,还不是神仙们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