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一百四十二回 天竺公主招驸马

第一百四十二回 天竺公主招驸马

    第二日鸡鸣走路,寺僧安排了茶汤点心。这个茶汤同鞑靼国陈家庄院的脸汤不一样,一个是吃的,一个是洗的。北方很多地方有茶汤,类似于面糊糊。四众与那伙行商一同离开布金禅寺,过了鸡鸣关,进了天竺国皇城。假公主高结彩楼,抛打绣球,招了唐僧做驸马。假公主自以为得计,带着唐僧同上金銮殿见国王,其实是中了行者的倚婚降怪之计。

    天竺国国王又差宣召官来请三个徒弟。孙行者三人上得殿来,向国王口头提交个人履历。沙僧的履历中有一句,官授卷帘大将,侍御凤辇龙车,封号将军。沙僧一直说自己是侍銮舆的,銮舆也就是龙车,是玉帝的车驾。原来皇后的凤辇也是他来服侍的,不过这个皇后很低调,一直没有露面。看来服侍玉帝很光荣,所以沙僧逢人就说,但是服侍皇后好像有损自己的男子汉形象,所以他故意隐瞒不报。这次是天神面对凡人有点松懈,说漏嘴了。

    回去看形容唐太宗上化生寺拈香的銮驾,那两句诗,护驾军千队,扶舆将两行。推测一下,给玉帝扶銮舆的也得有两行人吧,都称为将军。所以沙僧这个卷帘大将地位并不高,还不如下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经藏中万古流名。天蓬元帅不一样,掌管天河八万水兵,官职不小,所以有资格让如来留步,参加玉帝的安天大会。把天蓬贬下界,恐怕是要给哪个有靠山的人腾出位置吧,所以他取经路上一直不开心,从元帅变成了奴才,落差太大。

    仪制司官邀请行者三人入留春亭,国王携唐僧上永镇华夷阁,各自饮宴。这里的华是本国的意思,指天竺国,夷是外国的意思,包括大唐国。前面朱紫国国王出的招医皇榜里有一句话,不拘北往东来,中华外国,也是同样的情况。中华指本国,也就是朱紫国,外国包括大唐国和天竺国。

    古时候的中国把外国称为蛮夷,因为中国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开化的,其他的都是野蛮人。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天津条约签订,规定不得称英国人为夷,然后才有了洋人这个称呼。这个规定在条约的第五十一款,“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其实咱中国人就想在嘴巴上占点便宜。英国人在咱们这里烧杀抢掠也就算了,咱们地大物博,权当是赏赐给你们了。你们到了皇宫里,见到咱们的皇上,不是还得跪拜磕头。现在连个称呼都要改,还要放在两国的正式条约中,这也太欺负人了。

    称呼日本人为东洋人,倒不是因为他们也像洋人一样属于特权阶级,而是因为日本国在敖广的东洋大海之中。日本人自视甚高,巴不得成为游离于亚洲之外的特殊国家,但在中国始终没有洋人的地位。看看小日本和倭寇这两个称呼,别看咱们打不过你,地位还是要比你高得多。

    北洋军阀的北洋二字,借用了北洋水师的北洋,不知道是否属于敖顺的北洋大海。广东人福建人下南洋,南洋的地面上属于东胜神洲,水面下属于敖钦的南洋大海和敖广的东洋大海。郑和下西洋,还真的到了敖闰的西洋大海。洋人的洋同西游记里的四座海洋没有关系,属于近代的概念。

    再回来说说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包公的AH老乡李鸿章,因为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而出名,被骂为卖国贼。中英天津条约同他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中日天津条约。其实这些条约的签订,是当时大清国的国力使然,光靠李鸿章一个人,怎么能出卖得了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