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一百四十一回 布金禅寺有故事

第一百四十一回 布金禅寺有故事

    唐僧四众离了金平府,餐风宿水,一路平宁。行者又同师父讨论心经,八戒与沙僧笑话他,那里晓得讲经。三藏替他说话,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他们说得都不对。美猴王海外游学二十多年,释道儒都好好学习过了。再回去看他刚刚进三星仙洞的时候,有一句话,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三藏的这句话用在六祖慧能身上倒合适,他不识字,却有六祖坛经传世。慧能才是解得无言语文字的大师。

    师徒们正说话间,却也走过许多路程,到了舍卫国的布金禅寺。三藏给三个徒弟讲这个寺院的来历,给孤独长者以黄金为砖,布满园地,才买得太子祇园,请来世尊讲经。所以布金禅寺原来叫做祇树给孤园。

    舍卫国的外交地位可能比外郡和下郡高一点,是天竺国的附属国。舍卫城在布金禅寺的一望之前,也就是说肉眼就能看得到。寺中僧人将四众引入方丈,这时方丈却也人多,有知识的赞说三藏威仪,好耍子的都看八戒吃饭。还是说明方丈的地方很大,而且有一个功能是接待行脚僧。

    在乌鸡国的宝林寺,方丈是僧官也就是住持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包括接待四众,禅堂才是给四众安歇的地方。现在三藏师徒却是在方丈就寝的。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从大唐国来的行脚僧很稀有,所以被当作了宝贝。现在的行脚僧恐怕都没有资格进方丈。再加上现在的很多寺院是建在城市里面或者城市边上的,地方不宽裕,也只够住持一个人使用。然后呢,方丈又被用来指代住持。

    众僧告诉三藏,我这山唤做百脚山,不知怎的,生几个蜈蚣精,常在路下伤人。山下有一座关,唤做鸡鸣关,但到鸡鸣之时,客人也就是行商才敢过去。蜈蚣俗称百脚,在百脚山生事有什么可奇怪的。黄花观的蜈蚣精害怕毗蓝婆这个母鸡,这里的蜈蚣还没成精,居然连鸡叫声都害怕。

    寺里的老师爷要见见中华人物。问起年纪,三藏说自己虚度四十五年矣。他贞观十三年三十一岁的时候从长安出发,现在已经是贞观二十七年了。老僧带三藏参观给孤园基址,三藏有感而赋诗一首,其中有一句,长者何方伴觉罗。

    回去看长老第一次穿上锦镧袈裟时,形容他的那两句诗,浑如极乐活阿罗,赛过西方真觉秀。阿罗与觉秀合起来就是觉罗,三藏把形容他的词用在了给孤独长者身上。可能三藏在千经万典中没有看到长者的归宿在那里,所以有这一问。

    清朝皇室的爱新觉罗的这个姓,翻译的时候有没有考虑阿罗与觉秀这层意思?有这个可能性。中国人对自己喜欢的人和物,就用好的译名,比如说法国是有法度的国家,英国是出英雄的国家,德国是讲德行的国家,美国是美丽的国家。自己不喜欢的,匈奴国,罗刹国,一个是奴才,一个是恶鬼。

    老僧告诉三藏和行者,天竺国国王的公主旧年被风刮来寺里,我将他锁在一间敝空房里。那女子也聪明,即解吾意,恐为众僧点污,就装风作怪。出家人不是讲究清规戒律,四大皆空吗,为什么老僧会有这一层担心?

    其实从三藏对行者的教育方法的改变就知道了。寺院里的教育是灌输,所以要严加管束,一旦有所松懈,本性就露出来了,甚至会变本加厉。观音莲花池里的金鱼就是一个例子,尽管每日浮头听经,但是离开了普陀崖就成了食人鱼。还是唐僧的coaching靠谱,桑德尔的教育方式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