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一百五十一回 取经须八十一难

第一百五十一回 取经须八十一难

    如来叫阿傩迦叶,你两个引他四众,到珍楼之下,先将斋食待他。斋罢,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教他留传东土,永注洪恩。阿傩迦叶问唐僧要人事,没有要到,故将无字之经传了他去。

    幸亏燃灯古佛出手了,才没有让圣僧将无字之经带回长安,枉费了这场跋涉。前面曾经提到过燃灯,齐天大圣去兜率宫偷吃金丹,道祖太上老君不在,因为他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现在燃灯终于亲自出场了,他是三世佛里面的过去佛,总要露一下脸。

    四众转回来换经,行者在如来之前问阿傩迦叶掯财作弊之罪。如来护短得很,经不可以轻传,亦不可以空取。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三藏吃过苦头了,只得将唐太宗钦赐的紫金钵盂送他。行者说要献给如来的犀牛角没有交代,也许前面已经献给如来了。但是真经要靠阿傩迦叶来传,他们总也要拿点什么。

    观音对数字很执着,说西天取经十四年,一年三百六十日,合计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所以如来吩咐八大金刚,快使神威,驾送圣僧回东,把真经传留,即引圣僧西回。须在八日之内,以完一藏之数。

    唐三藏号为三藏,迦叶传给他的有字真经却是五千零四十八卷,乃一藏之数。如果说取经的程途是五千零四十八里,也是个一藏之数,那会比十万八千里更接近实际。那样的话,取经的程途,花费的时间,取到的经卷,都是一藏之数,合起来就真的是三藏了。

    五方揭谛等保护神向观音述职,上缴了一路上记录下来的灾难簿子。这些保护神里的天将,以后会留在西天还是返回天宫?还有呢,玉帝手下的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跑到如来手下了,算不算人才流失?也许天宫人满为患了,本来就需要调剂一些人口出去吧。功成行满的人可以飞升上天,念念大乘佛经也可以超度亡者升天,后面这句话是观音对唐太宗说的。天宫只有增加人口没有减少人口,那怎么能行,得时不时地腾出点地方。

    按照灾难簿子的记录,九九八十一难还少一难。观音又较真了,说必须得九九归真。所以才有三藏师徒回长安途中,通天河老鼋再次摆渡,四众连马并经通皆落水。这老鼋也有意思,没有在如来那里问到归着之事,却帮助完成了最后一难。

    四众检看经本,一一晒晾。陈家庄的陈澄和陈清也再次出场了,当地的渔人称呼陈澄为二老官,是什么原因?估计陈家有个老大夭折了,陈澄排行老二,陈清排行老三。师徒们收拾了同陈澄赴庄,陈清命看茶摆斋。八戒不知怎么,脾胃一时就弱了。恐怕是去了灵山过了凌云渡以后,无眼耳鼻舌身意了,享受不到饮食带来的乐趣了。

    八大金刚又使香风,把他四众不一日送至东土。唐太宗教御弟将真经演诵一番,这次不是在化生寺,而是改在了雁塔寺。长老捧几卷真经登台,方欲讽诵,被八大金刚叫走了,原来回西天的时间到了。太宗即选高僧,就于雁塔寺里,修建水陆大会,看诵大藏真经,超脱幽冥孽鬼,普施善庆。

    仔细想想,唐僧取得真经后还没有研读过,这样的诵经能有什么用。换了其他高僧,也只能是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其实历史上的玄奘并不是到了天竺国取了真经就马上回大唐国的,而是在那里游历多年,研究有成,所以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