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天道有诡 » 第十六章 逃不掉的文化课

第十六章 逃不掉的文化课

    中平二年,三月初十。崔琰定好今日讲经。

    三月以来,崔琰加强了刘式的课业学习强度,每月来侯府讲经三次,每次一天。

    汉朝独尊儒术,以六经为高。六经,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崔琰要求刘式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今日课堂,讲的正是春秋大义,六经之中春秋最难,也是崔琰为刘式重点讲授的地方。另外几本基本是刘式自学,然后带着问题由崔琰讲解,唯独《春秋》则是崔琰领学,可见六经精华,尽在《春秋》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崔琰读到这段。

    刘式听的云里雾里,心想:“这比《易》里面神神叨叨的内容更让人摸不着头脑,流水账?”而一旁答应陪他上课的燕儿,却在一旁认真的吃点心瓜果。

    崔琰耐心道:“小侯爷,我们先看看《左传》对此事的补充:

    【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

    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

    我们理解一下这段话:邾仪父便是邾克,名克,字仪父,此时周王还没有给他子爵的爵位,所以没有称他“邾子”,但是称呼他的字“仪父”,也是对他的尊称。

    隐公即位后,想和近邻邾国搞好关系,因此在蔑地举行会盟。”

    刘式疑惑道:“亚父。这句话我理解了,那老夫子记鲁国的流水账,我们后人有何学习的必要呢?”

    崔琰笑道:“春秋一书,微言大义,且听我道来。鲁国国都为曲阜,从当时诸侯间外交形式来看,东北是春秋初期的霸主-齐国,西北是兄弟之国-卫国,西南是商朝后裔-宋国,南边有周天子王化之外的徐国和淮夷。

    那邾国在哪呢?紧靠鲁国国都曲阜啊!因此,邾国与鲁国时常有边界摩擦,有时还会爆发大的战役。鲁文公十三年,邾国不胜其烦,举国南迁,旧土就被鲁国吞并,变成了鲁国的“陬邑”。

    刘式道:“那邾国也确实倒霉,就在大国国都旁边,只能跑路。”

    崔琰笑道:“跑路一词甚为恰当,但此为表象,并非本质,侯爷再看《公羊传》的讲解。

    【及者何?与也,会及暨皆与也。曷为或言会或言及,或言暨?会犹最也;及犹汲汲也;暨犹暨暨也。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

    “及”啥意思?参与的意思。但是“会”和“暨”都有参与的意思。那什么情况用“会”,什么时候用“及”,什么时候用“暨”呢?“会”,就是“最”,聚集的意思,含义最中性。

    “及”,是主语一方主动,比如本次鲁隐公就是执政后为了稳定周边关系,主动要求与邾仪父会盟。“暨”,是主语一方不想参与,但是实在迫于形势,无奈地参与。”

    刘式道:“也就是说,如果用心研究,孔夫子用“公及邾仪父盟于蔑。”仅仅八个字,记录了邾国的被鲁国不停欺压侵占的悲惨命运,还被抓过来搞外交面子工程的羞耻经历,也变相预言了邾国亡国的最终结局?

    《春秋》一书,果真微言大义。”

    刘式想到以前课本里学过的印第安人的命运,就是被美国不断侵占领土,不断迁移,期间还以“保留地”的名义与美国“外交和解”,直到最后被完全吞并。

    崔琰道:“不仅如此,鲁国与邾国会盟,还有一层用意,不知侯爷可能猜出?”

    对春秋古代史了解并不细致的刘式,却猛然想起穿越前世好像印度对不丹、锡金就是这个套路,赶忙回答道:“以会盟之名,鲁国昭示其他强大诸侯,邾国是自己的附庸,嘴里的肉,他人不得染指。而邾国与鲁国会盟之后,也失去了向其他诸侯求援的道义立场,属于是外交孤立?”

    崔琰喜道:“侯爷大才,外交孤立一词,正是足以概括。”

    刘式再捧起书卷,原来,《春秋》中短短一句话八个字,没有经学大师讲解,读的是孔夫子摸鱼记流水账。

    有世家大族出身的名士老师教,读的却是侵占吞并小国的手腕,外交孤立的霸术,薄薄一本书,其中尽是治国平天下的韬略!

    崔琰心中欢喜,侯爷的悟性远超一般少年,等过了今年六月,侯爷便十二岁了。便道:“为师欲写信给朝廷宗正卿刘虞、冀州牧皇甫嵩,等侯爷过了十二岁,便请宗正卿刘虞代父主持侯爷的加冠礼,皇莆嵩将军观礼,此后侯爷便去洛阳入仕吧。”

    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刘式似乎对崔琰的安排深感不解,“这大汉惯例加冠一般不都十五岁以上吗,以前更是二十加冠呢?”

    看出刘式心中疑惑,崔琰缓缓道:“我观这天下大势,幽并盗贼四起,青兖流民不断,更有扬州州郡起兵反叛,西凉诸侯割据一方。虽居冀州不曾外出,但这朝廷大局,最多还能支撑三五年罢了,若是等侯爷十五岁再以郎官入仕在洛阳任职,只怕是会受朝局牵连,凶多吉少。

    侯爷此前为祖宗颜面天朝声誉不畏强暴当街杀人,忠孝之名,早已传遍读书人之间。年纪轻轻却做出很多人一辈子做不出的壮举。况且有鲁襄公十三岁加冠、霍去病十八岁封狼居胥之先例,侯爷的父王去年早亡,依周礼本就可早行冠礼,继承家业。

    此外侯爷得天子垂青,若能尽快在朝局糜烂不可收拾之前,谋一地方郡守刺史之职,上报宗庙,下安黎庶,取得根基之地,方为今后立足根本。”

    这是崔琰版的隆中对,也是崔琰对刘式的职业生涯规划。竟将灵帝四面透风的朝局看的如此透彻,刘式十分佩服,便依了崔琰。

    一旁的张燕也很佩服,这俩师生学习八个字学了这么久,自己差点都睡着了。儒生就是话多,不如明天我来教刘式读些师父教的黄老之说。

    这刘式被崔琰的话激起了兴趣,有意打探打探亚父的谋划,便问道:“亚父,若当真能谋求哪一州郡之职,当以何地为先?”

    崔琰此时屏息凝神,慎重的看了一眼刘式,长叹:“河北户多地丰,但久经战乱民生凋敝,四战之地易攻难守。王气不在河北诸州,只怕我等皆须背井离乡,随侯爷另赴别处。”

    “何处?”

    “荆州!”

    .......

    三月十一日,晴。与燕儿姐姐嬉游。

    三月十二日,晴。与燕儿姐姐嬉游。

    三月十三日,晴。与燕儿姐姐嬉游。

    三月十四日,晴。与燕儿姐姐嬉游。

    三月十五日,雨,与燕儿姐姐雨中嬉游。

    三月十六日,雨,燕儿姐姐以术法带我去邺城嬉游,真快,一个时辰不到便从安平到了邺城。

    三月十七日,晴,与燕儿姐姐在邺城下馆子,晚上住于吉仙人的山间洞府里看燕儿姐姐表演炼丹,可惜于吉仙人不在,不能请他看看我这身体如何才能修炼灵焏。

    三月十八日,晴,与燕儿姐姐按我说的配方成功试制了黑火药。

    三月十九日,晴,今天在荒山试了炸药包,威力很大,但是燕儿姐姐随手演示的五雷正法阳雷的威力更大。

    据受灾面积估算大约是炸药包五十倍,另:赔了附近猎户十贯铜钱。

    放弃火药幻想,接受高魔高武事实。好好练功,天天向上。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三月二十,雨,与燕儿姐姐回府学经。

    这次崔琰来讲经,却告诉刘式一件奇事,过了六月,崔琰他自己要去深造啦。

    原来自从刘式忠孝纯直之名在读书人圈子里传开后,不少大儒都有意取代崔琰,收了刘式这个门生,其中北海名儒郑玄老夫子甚至主动写信过来。

    郑玄老夫子誉满天下,不好明抢门生,信中表达了对刘式和崔琰的欣赏,但是作为儒家大师,担心崔琰年纪轻轻水平不够误人子弟,便提出让崔琰拜自己为师。其实话里话外,暗藏的意思崔琰早就猜到了,是郑玄想变相把刘式收进自己文脉。

    崔琰本就崇拜郑玄,有意拜郑玄为师深造却没有机会,细细思索对刘式的利弊后,便回信答应下来。尤其是郑玄认为春秋左传毫无价值,春秋公羊传义理深远无懈可击,更是与崔琰长期以来的观点不谋而合。

    这才引出此次讲经之后,告知刘式待他及冠入仕,为师自己反倒要去北海郑玄处求学几年。

    刘式最初不理解,还为崔琰打抱不平,准备和张郃点起侯府护卫私兵去揍一顿郑玄。

    崔琰慌忙拦住,解释一番后,刘式才了解了读书人圈子里的一些规矩,按刘式对崔琰表达的信息的理解:这郑玄的咖位,在东汉读书人圈子里,地位相当于华语乐坛周杰伦,总之是很吊的。能去郑玄门下镀金,对崔琰和刘式都有极大的好处。

    而刘式不知道的是,这名士郑玄,后世唐太宗列他为二十二先师之列,是配享孔庙顶级大儒。代表作品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不止是吊,是超~吊。

    .......

    而刘式更不知道的是,远在洛阳的另一位大儒卢植,听到刘式的事迹后,更是拍案惊奇赞叹有加,意欲收入门下,却得知刘式已有师门传承,实在拉不下面皮夺人弟子。

    在东汉读书人圈子里,卢植地位相当于华语乐坛罗大佑,也是天皇巨星,门下出了刘备,公孙瓒这些青史留名的猛人。虽有心收下刘式这小娃娃,无奈却因为政治斗争被罢官打压而耽搁,更不好意思直接从崔琰这仗势抢人,所以终究被郑玄抢先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