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 大汉开国第一侯:萧何去世

大汉开国第一侯:萧何去世

    汉惠帝二年,刘盈目睹大哥刘肥离开长安,他的内心,总算松了一口气。

    他也觉得自己是一位有用的人。

    至少,他用自己的方式,保住了大哥刘肥。

    这个冬天,刘盈不觉得冷。

    寒冬过后,就是新春。长安迎来了第一个天象:兰陵出现了两条龙。

    兰陵现两龙的现象,被人送到了长安,引发了大汉朝堂激烈讨论。

    对于,这个现象,有两种看法。

    有的人认为这是福祉,是上天对有德君王的认证。

    有的人认为会降灾祸,他们拿史说事。比如夏朝第十六任君主帝孔甲喜好信奉鬼神,而且肆意淫乱,导致天下诸侯皆反。

    天降二龙,一雌一雄,落在朝门之外,被认为是上天的警示君主德行有亏。

    是祥瑞,还是灾祸,很快得到了时间的检验。

    有两个不好的自然现象:

    1.陇西发生地震。

    2.干旱。

    随后,两个人去世。

    1.合阳侯刘喜。

    2.开国第一侯萧何。

    合阳侯刘喜是刘邦的二哥,大汉王朝建立后,刘邦平定异姓诸侯王叛乱,分封了第二批诸侯王。以同姓诸侯王压制异姓诸侯王,进而稳定汉家江山。

    刘喜因为是宗亲的缘故,被封为代王。

    韩王信联合匈奴,攻打代国。代王喜不战逃回洛阳,刘邦剥夺了他的王爵,贬为侯。按理说,代王喜遭到如此大的打击,会一病不起。然,他还比刘邦多活了几年。

    足以见得,合阳侯抗打能力是多么强大。不仅如此,他的长子刘濞被封为吴王,光宗耀祖。

    同年七月,萧何也大限将至。

    这位跟随刘邦沛县起义,负责后方粮草供给,成为大汉王朝汉初三杰之一。他有个最高荣誉,汉初开国第一侯,兼任西汉第一相。

    陈豨叛乱、英布反汉、韩信被诛、彭越被杀,功臣人人自危。萧何为了不遭受牵连,祸及家族,他用自污的方式,败坏自己的名节。

    牢狱之灾,让他彻底醒悟,何为君,何为臣,他对自己的地位有清醒的认识。

    刘邦去世,刘盈继位。刘盈尊吕太后为皇太后,拜萧何为相。

    汉惠帝初期,流传下来一句话:内事问吕太后,外事问萧何。

    按道理说,萧何两度为相,又是大汉开国元勋,位极人臣。萧何拜相,依旧保持清醒,为人处事相当低调。

    吕太后诛杀赵王刘如意,他没意见。

    吕太后折磨戚夫人,他没发表声明。

    无论是刘邦,还是吕太后,对萧何而言,都是惹不起的人物。萧何晚年,只做好一件事:保全自我,保全家族。

    萧何虽被汉惠帝拜为国相,地位显赫。但,萧何没干什么事,选择无为而治。据史料记载,萧何为子孙做了一件事:购置田园住宅。

    按道理说,以萧何的身份,两朝国相,地位显赫。他想要在繁华地段买房,简直是轻而易举。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

    对于这个反常的现象,萧何给出了原因:后代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后代不贤能,也能保全自我,不会被权贵欺凌。

    从这个现象看出了一点:萧何身居高位,却历经宦海沉浮,悟道了人生中什么是最尊贵。

    萧何根据自己的一生,不断反省,得出了一个结论:官场不是那么好混。

    今天,他显贵了。

    明天,就成为阶下囚。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

    萧何有了这种觉悟,才想妥善安置子孙。也许,在萧何眼中,只有这样,才能恩泽子孙。然,萧何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话说,萧何不仅是大汉开国第一侯,还兼任汉相。刘邦还给他一项特权,上殿允许带剑穿鞋,走路不用按照礼仪规定(小碎步)。

    汉初,汉相有很高的权力:对百官有选举、任命、罢黜、赏罚等。

    他还享受皇帝的隆重礼遇,地位尊崇。

    在任免仪式上,皇帝、六百石以上的官员,都要亲自到场。

    皇帝接见,必须在正殿,还要穿朝服。

    丞相朝见完,临走前,皇帝还要起身相送。

    丞相病了,皇帝不仅要送药,还要去探望,送上问候。

    刘盈是大汉皇帝,也想做个好皇帝。

    萧何病了,他也要来探望。

    借着探望名义,刘盈问了身后事。

    据史料记载,刘盈是这样问的:你去世后,谁可以为相。(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

    萧何晚年,过得战战兢兢,努力自保。刘盈这样问,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杀机。萧何是汉相,他说话代表权威。他若直接答,答得不好,就会得罪很多人,一不小心就会祸及子孙。

    再加上,刘邦弥留之际,已经对人事做出安排。

    所以,萧何不能乱发言。

    刘盈问,萧何不能不答。但,机警的萧何没有正面回答,反问,说了五个字:知臣莫若主。

    潜台词是:陛下想的,就是我要说的。

    刘盈丢了一个球给萧何,却没想到萧何把球踢回来。

    萧何将这个难题,交给刘盈。无论刘盈怎么说,萧何也不会得罪任何人。

    刘盈想了片刻,点了一个人名:曹参。

    萧何也想举荐曹参,却借刘盈之口说出,他要做的就是表明态度:举双手赞成。

    萧何神情激动又严肃,说了这样一句话:陛下用曹参,臣,死而无憾。

    从汉惠帝问政萧何这件事,透露出一个信息:汉惠帝有识人之明,想要大展闳图,做一番事业。

    他也想做个好皇帝。

    萧何死了,百官哀泣。他临死前,还不忘国事,举荐了一个人:曹参。

    汉惠帝为了表彰萧何为大汉做出的贡献,尤其是那颗为大汉的赤诚之心,追封为文终侯。

    萧何走了,告别了历史舞台。

    而,另外一位功臣,平阳侯曹参登上了大汉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