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晋大都督 » 误会

误会

    “竟是吴国大将军陆幼节之子,来人奉为上宾。”

    刘玄笑眯眯的说,并亲自为陆机松绑。

    “我师傅与你父是故交,看来是闹了一个大误会啊。”

    陆机一字一句道:“将军莫非刘钦德,刘卫军之孙。”

    “是也。”

    刘玄又话锋一转,脸上很是为难:“我放了你,恐对我军不利。不放你,又不知道怎么对师傅交代。”

    “这件事令我左右为难啊。”

    诸葛京微微躬身,献计道:“主公不日便下建平郡,待攻取建平再放回陆士衡,可谓是两全齐美之策。”

    李赐,裴暕,都同意诸葛京的想法,于是都齐声说道:“行宗所言,对我军百利无一害,请主公采纳之。”

    “文孟李叔都同意,那就按照行宗所言。”

    “来日攻破建平郡,陆幼节自可归吴,不过现在就要委屈幼节先在新城住上几日。”

    陆机知道自己这几天,估计是回不了江陵了,所幸自己没有性命之忧。

    陆云在旁边把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一见文人,太守府又有重兵把手。

    自己前去救不了陆机,还会成为刘玄的阶下囚。只有回到建平,请吾彦发兵支援,方可救陆机。

    刘玄和韩邦来到了城楼上,陆机。已经被刘玄擒获,决定打开城门。

    刘玄站在城楼上,俯瞰着城下的百姓。他面带微笑,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得意。他高声下令:“姜禹,打开城门!我已经捉到了那个吴国细。

    韩邦吩咐手下官吏苏护把城门打开。

    姜禹和苏护听到命令,立刻传达给手下的士兵。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紧密配合,齐心协力地将城门打开。城门缓缓打开的瞬间,一片欢声雷动,如同春雷般震撼人心。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欢呼声和掌声此起彼伏,充满了对刘玄和韩邦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刘玄不禁慨然道:“韩太守对于最近来往的吴国士人,要加以防范以免军情被吴国得知。”

    “卑职定会严查过往的吴国士人,还请刘参佐放心。”

    卫将军刘永命姜维和黄崇亲率两万步兵,诸葛尚和荀彪一万骑兵,夏侯真和陈列三千水师,刘晨亲率八千东府军,水陆齐发进攻庐江。

    刘永和羊琇率领五千东府军和数架投石车奇袭牛渚,牛渚守将大惊失色连忙派遣使者前往建业,牛渚和建业唇亡齿寒,牛渚若失建业必定不保。

    庐江太守眼见晋军来势汹汹,派使者前往建业求援。

    庐江太守下令加固城墙,囤积粮草器械用来抵挡晋军来犯。

    益州刺史王濬率领七万水师进驻巴东郡和建平守将吾彦相望。

    诸葛尚驻扎在舒城城外,刘永的命令是围而不攻,没有他的命令,不准攻城。

    诸葛尚荀彪一武一文,让他们相互制衡。

    诸葛尚早就不像当初那样性情如火了,到了而立之年,性情有所收敛。

    刘永派遣荀彪来作为他的副手,就是不放心他。

    诸葛尚博览兵书并且精通兵法,但凡性情收敛,不失为徐公明也。如此便可独挡一方,刘永有意磨练他。

    诸葛尚和诸葛京是兄弟,一个从事军,一个从政。

    至于诸葛瞻还在合肥当隐士,司马炎没有怪罪他,诸葛瞻当隐士已经很给司马炎面子了。

    还有因为姜维,诸葛瞻和姜维不和,所以诸葛瞻宁愿隐居合肥。

    诸葛尚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在合肥除了抵御吴国,几乎没有战事可打。

    如今有机会讨伐吴国,但刘永的命令却是围而不攻,没有命令,不准出击。

    诸葛尚苦恼极了,恰巧荀彪过来了。

    于是便问道:“荀司马,卫将军可有来信让我们率军攻城?”

    荀彪对此摇摇头,“卫将军并未派使者和书信来往,我们现在只能做的就是围而不攻。”

    诸葛尚闲的没事去看《兵书二十四篇》了,反正他说下来命令是围而不攻。

    《兵书二十四篇》记载了诸葛亮几十年来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经验。

    里面有一段为将之道

    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於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

    孙皓得知刘永奇袭牛渚,连忙招来诸城商议对策。

    沈莹,张悌,诸葛靓,三人前来面见孙皓。

    “三位爱卿,如今晋军压境,该如何是好啊?”

    孙皓脸上全是担忧之色,现在是我的生死存亡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