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民族英雄传 » 第二十八章 明朝大军入朝前沈惟敬作为使者在朝鲜和日军谈判的经过

第二十八章 明朝大军入朝前沈惟敬作为使者在朝鲜和日军谈判的经过

    随着东南倭患渐渐被基本平息,沈惟敬来到北京修道炼丹,接着他在北京认识了兵部尚书石星的侍妾袁氏的父亲袁茂,而且袁茂喜欢炼丹,于是沈惟敬在袁茂的引荐下与石星认识,因为沈惟敬曾经抗击过倭寇,并且精通日语,了解日本,所以他在和石星谈关于倭寇的话题时十分在行,受到了石星的赏识。

    明朝万历20年、朝鲜宣祖25年4月13日(公元1592年5月23日),日军开始侵略朝鲜,万历朝鲜战争爆发。6月间,明朝朝廷应朝鲜的请求先后派参将戴朝弁和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等人分别率领明军骑兵到达朝鲜境内,并帮助朝鲜军民抗击日军。7月17日,祖承训等人率领5000名骑兵开始进攻平壤城,后来因为祖承训为了抢头功和自己的大意,导致明军在城内中了日军的埋伏,戴朝弁、史儒等许多明军将士中枪身亡,只有祖承训和少数明军骑兵冲出了日军的埋伏圈,最后他们逃出了平壤城,并渡过鸭绿江回到国内,这样明军在朝鲜境内与日军之间的第一场战争就遭到了惨败。

    经历了第一次出兵救援朝鲜的惨败而归后,明朝国内朝廷兵部的官员开始对第二次出兵去救援朝鲜进行详细的计划,但是当时朝廷的工作重心仍然还是放在了平定哱拜之乱的事情上,所以朝廷对第二次出兵去救援朝鲜的计划就进展的比较缓慢。

    8月间,万历皇帝下旨命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宋应昌经略备倭事宜。这时,在兵部的值房内办公的石星觉得朝鲜境内的形势已经变得越来越危急,但是朝廷对第二次出兵去救援朝鲜的计划还在进行中,并且朝廷的工作重心仍然还是放在了平定哱拜之乱的事情上,国内许多精锐的军队都被征调去平叛了,所以暂时还没有军队能派到朝鲜战场上去,石星觉得为了给军队第二次入朝参战争取更多时间,他决定要派一个人前去朝鲜境内和日军展开谈判,以便拖延时间,并且阻止日军北犯鸭绿江,而且当时朝廷早就已经下令,招募有能够驱逐侵略朝的日军人,赏银万两,并且能封伯爵世袭,但是没有人敢应募。石星觉得可以派沈惟敬前往朝鲜与日军展开谈判,接着他给沈惟敬一个游击将军的官职,命沈惟敬前往朝鲜与日军展开谈判。

    于是沈惟敬就把曾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仆人沈嘉旺带上,然后再带上10多名随从一起离开北京前往朝鲜境内谈判。8月17日,沈惟敬等人到达朝鲜的义州。他们先与朝鲜国王李昖等人进行了短暂的会面和交谈后,沈惟敬等人就离开义州前往平壤,25日,先到达顺安县(今朝鲜首都平壤顺安区域),接着又到达斧山院。然后沈惟敬先派沈嘉旺携带自己写的一封信,并放在黄色包袱内,前往平壤城。于是沈嘉旺直接骑马前往平壤城,到达平壤城后,沈嘉旺就把这封信通过一名早年间被倭寇俘虏到日本、现在是日军随军翻译的浙江温州人张大膳交给了小西行长,小西行长看完信后,表示愿意与沈惟敬谈判。

    29日,沈惟敬决定单刀赴会前往谈判地点平壤城北4公里的乾伏山(又称降福山),于是他只带上三四名随从就出发了。然后沈惟敬等人到达乾伏山后,日军的谈判代表小西行长、宗义智、宗调信、景辙玄苏和宗逸等人早在这里等着他们了。当时日军人数很多,剑光如雪,所有的日军将士都威风凛凛的站在那里,日本士兵们还把沈惟敬团团围住,而沈惟敬却没有被日军的阵势吓倒,并且表现得非常平静,他对小西行长大声说道:“将军,怎么你难道还不敢见一个手无寸铁之人吗?”于是小西行长就命令日本士兵们退下。

    沈惟敬惯用大话来吓唬人,一进日军大帐坐下后他就开口说道:“我们大明马上就要派百万天兵兵临这里,你们就都要快完蛋了,知道不?”沈惟敬把姿态放得非常高。

    接着景澈玄苏刚要开口说话,沈惟敬则直接眼睛一瞪,然后对他狠狠说道:“你说你,一个出家人,怎么能和一群逆贼一起进犯我们大明的属国!”

    景澈玄苏听完后,吓的直得哆嗦,其他日本人也被吓得惊慌失措。景澈玄苏慌忙向沈惟敬解释道:“小僧,我是中国僧人的徒孙,不敢助纣为虐;我们日本原来是想借道朝鲜进入明朝,请求封贡,因为被朝鲜阻拦,所以才进攻朝鲜。你们中华有中峰祖师,第四代孙为四明禅师。嘉靖18年(公元1539年)间,我师父入朝,拜四明禅师为师,我继承了衣钵,一直都最尊重中华上国,怎敢助纣为虐。”这样一来沈惟敬就先杀掉日本人的威风。

    接下来谈判正式开始后,小西提出了两条要求:第一,要重开通贡之路;第二,要以朝鲜的大同江为分界线,北面归朝鲜,南面归日本。”

    沈惟敬说他会把这两个要求报告给万历皇帝的,并且说你们这么有诚意,皇上一定会同意的,最后沈惟敬与小西行长达成停战50天的期限。这样一来,就给明朝的东征大军进入朝鲜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后来日军遵守了约定,没有北进。

    可是等到10月20日后,也就是停战50天过后,明朝的东征大军还没有进入朝鲜,日本人又开始叫嚣要北犯鸭绿江,于是沈惟敬为了稳住日军,他先派仆人沈嘉旺前往平壤,并作为人质留在平壤,并让沈嘉旺转告小西行长等人一定要等候沈惟敬亲自前来。后来11月7日,沈惟敬等人终于到达鸭绿江边境。沈惟敬先派娄国安进入朝鲜前往平壤与小西行长等人见面,接着娄国安到达平壤后,小西行长一看沈惟敬派人来了,于是就把沈嘉旺放了出来,沈嘉旺和娄国安临走前,小西行长交给他们一封写给沈惟敬的信,并让他们回去叫沈惟敬赶快来和他见面。

    15日,沈惟敬等人到达朝鲜的义州。19日,他们离开义州前往朝鲜,26日,沈惟敬等人进入平壤城与小西行长等人见面后,沈惟敬就把《兵部帖》拿给他们看。

    在《兵部帖》中,兵部对日军宣称:兵部已经知道日本原先只是为了从朝鲜通过,向大明求贡;而朝鲜轻易许诺日本借道,后来却失信,日本才出兵朝鲜,并没有别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兵部同意日本向明朝通贡的要求,到时候按照封贡的先后程序,先册封日本诸将为日本国王,日本诸僧为日本国师。现在日军既然已经接到《兵部帖》,就先退出平壤、王京,将这一带地方还给朝鲜,把俘虏的朝鲜王子、王女也还给朝鲜,然后罢兵还巢。兵部会让水陆各军不对日军兵刃相加,也会告诫朝鲜不得阻拦日军的归路。

    《兵部帖》中的内容,不能只从表面上的文字理解,其实在这封公文中并没有代表明朝真的同意了日本方面提出的通贡请求,实际上只是一种笼络的策略,试图用一纸公文将日军骗出平壤、王京,并释放俘虏的两位朝鲜王子,并从朝鲜撤军。

    小西行长等人看完后,他们已经被里面的内容绕晕了。小西行长他们一起商量一下后,小西行长对沈惟敬说道:“大人,被俘虏的朝鲜王子在咸镜道加藤清正的手里,我不能做主。至于平壤城,是我把守,可以还给朝鲜,但是大同江以东到王京的区域,各有5位将军把守,我也无法做主。”

    沈惟敬说:“不行,这样的话是没法谈下去的。”

    几个小时后双方决定都各退一步,小西行长决定先把平壤城交还给大明,日军退到大同江以东,其他条款等禀明了丰臣秀吉再说;沈惟敬则表示,他会先说服朝廷把册封丰臣秀吉的事办了,以表示诚意。最后双方约定,在万历21年(公元1593年)的1月7日,大明朝廷特使会在平壤以北的肃宁馆恭候,与日军进行交接。于是小西行长就问沈惟敬,朝廷会派谁为特使前来?沈惟敬回答他:“李如松。”谈判也就结束了。

    12月25日(公元1593年1月27日),李如松、宋应昌等人终于率领大军渡过鸭绿江后进入朝鲜境内的义州,明朝万历21年、朝鲜宣祖26年(公元1593年)1月3日早上,李如松等人率领大军到达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