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王朝民族英雄传 » 第二十九章 铁炮与鸟铳,开战前李应试阻止李如松处理沈惟敬

第二十九章 铁炮与鸟铳,开战前李应试阻止李如松处理沈惟敬

    明朝万历21年、朝鲜宣祖26年(公元1593年)1月3日早上,李如松等人率领大军到达安州和吴惟忠、钱世桢等人率领先头部队会合后,然后李如松就带领大家在安州城南开始安营扎寨,明军大营也就在此建立了。晚上,李如松等人在大营内和朝鲜的领议政柳成龙见了面后,李如松先特意向柳成龙出示了父亲李成梁写的家信,根据史料记载:李氏家族的祖先在唐朝末期为了躲避动乱,于是来到朝鲜境内安了家,明朝初期,李成梁的高祖李英从朝鲜境内回到明朝境内,然后在辽东的铁岭安了家。因此李成梁在这封家信中写有一句话:“朝鲜乃吾先祖乡,汝其勉之。”接着李如松补充道:“家教如此,敢不为贵国尽力。”

    然后柳成龙从自己随从那里接过平壤地图递给李如松看,李如松看了一下这张地图后就把它放在案上铺开,并对柳成龙说道:“请大人指点”。

    柳成龙回答说:“好的,李提督。”

    于是柳成龙在地图上一边指着,一边对李如松等明军将领说道:“几位将军请看,我们平壤建城已超过千年,这座城有三面靠近江河,一面靠山,可以称为天险,城东北面的牡丹峰是一处日军占领的制高点,在这座山峰上可以俯瞰城的全部,在城里驻扎有日军的第一军团,是丰臣秀吉的嫡系部队,去年的4月13日他们最先从釜山登陆,是最凶狠的一帮家伙,他们很快进攻,并占领了平壤城,祖承训将军就是败在他们手下,骑兵是抵挡不了倭寇的鸟铳的。”

    柳成龙还指了一下平壤城每座城门的位置,以及日军在平壤城内的其他情况,李如松一边认真地听着柳成龙的介绍,一边用毛笔在地图上圈点,并且说道:“倭寇掌着他们的鸟铳厉害,而且射击速度快,但是这一次,我朝天军有攻城的大炮,射程可以达到五六里,倭寇如何能抵挡地住呢?”

    后来柳成龙在告退前说道:“期待天军胜利的好消息。”

    柳成龙等人告退后,李如松后来派人送给柳成龙一把折扇,并在扇面上还题了一首诗:

    提兵星夜渡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斗气心逾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平壤是朝鲜半岛北部最大的城市,和王京、开城一起被人们称为“朝鲜三都”,并且在这三座城市中平壤的历史是最悠久的。平壤古城的东南两面靠近大同江,西面靠近普通江,北面靠近堪称天险、易守难攻的牡丹峰。日军在占领平壤城后加强了城防的修建,使它成为一座坚固不催,敌人很难攻破的城池。

    柳成龙和李如松的对话中提到日军使用的鸟铳是指日军装备的一种火器,明朝嘉靖22年、日本天文12年(公元1543年)间,一艘葡萄牙人驾驶的商船遭遇到台风,漂流到了日本的种子岛(今日本九州岛鹿儿岛县大隅诸岛境内)上,后来在岛上日本人从这些葡萄牙人手中用2000两黄金买了两支火绳枪(14世纪60年代一种由欧州人发明靠燃烧的火绳来点燃火药的火器,长度在二到三尺,外直,内有管,是由金属制作成的;它内部贯通,底端封闭;一侧有曲杆,是通火之路),日本把这种火器称为“铁炮”。鸟铳又称为鸟嘴铳和鸟枪,是明清时期对火绳枪的称呼,而关于鸟铳的来历在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有说从欧洲传入,有说从日本传入,也有的说法是由明朝嘉靖年间火绳枪传入中国后,嘉靖37年(公元1558年)间,明朝政府成功制造出第一批由自己研究和改进后的1万支火绳枪,明朝人把这些火绳枪取名为“鸟嘴铳”,后来又经常被称为“鸟铳”。

    晚上李如松派了一名夜不收(明朝辽东边防守军中的哨探或者间谍的特有称谓)到平壤城内侦察日军的情况,后来夜不收从平壤城侦察回来向李如松报告说,日军还不知道明朝大军已经进入朝鲜。

    明朝万历21年、朝鲜宣祖26年(公元1593年)1月5日,李如松率领大军到达顺安县。接着李如松决定在率军攻打平壤城之前要先处理掉沈惟敬,于是在这一天,当沈惟敬进入到李如松的大帐后,他向李如松汇报之前和小西行长谈判的情况时,李如松是一位不主张谈判的将领,并且他对平壤城志在必得,所以李如松还没等沈惟敬说完就对他发怒道:“你个混帐东西,我朝自从太祖皇帝登基以来,就从来没有过议和之事,沈惟敬你可知罪?”

    沈惟敬听后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说了一句“这”。

    然后李如松又说道:“来人,立刻把他拖出去斩了。”

    李如松说完后两名随从正要把沈惟敬押出去斩首时,李如松身边一名叫李应试的幕僚,他大喊了一声:“将军,且惯,刀下留人。”

    接着李应试又对李如松小声说道:“将军,此人能用,在下有一计要给将军说。”

    于是沈惟敬就没有被拖出去斩首,然后李应试就开始向李如松说出自己的计策,李应试说的是什么计策,咱们下一章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