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被抹去的女人 » 史料增订版:再探库狄御正官制、不合葬等问题

史料增订版:再探库狄御正官制、不合葬等问题

    【再探库狄御正官制、不合葬等问题】

    “最后如何被你们记录?”

    拉康:“女人是不存在的。”

    波伏瓦:“女人不是天生的。”

    御正库狄氏是一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大女主,但在小说《大唐明月》中,她遭受了作者惨无人道的贤妻良母化改造。

    但愿今后不要再商业炒作歪曲历史的穿越言情小说《大唐明月》了,也但愿人们不要再吃库狄氏这位伟大又辛苦的女性的人血馒头了。

    歪曲一个人远远比遗忘她更可怕,我宁愿库狄氏从此淡出人们的视野,也不想人们通过小说《大唐明月》继续扭曲她的形象了。

    歌曲《被抹去的女孩》已经不能表达我的心情,这次跟我一起唱《小娟(化名)》:“隐去我姓名,忘记我姓名。同一出悲剧,不断上演继续......无声将眼泪织进绸缎锦绣。”

    (以下是短篇小说《被抹去的女人》“作者有话要说”部分的修订版,包括了一些历史猜测,并非绝对的历史考证。)

    1.关于“御正”可能为外官的参考信息

    《通典》与《新五代史》对“御正”官职有不同记载。

    《通典》记载北周至隋朝,“御正”为起草诏书的外官(后周隋正五命天官司会、宗师、左宫伯、御正......)。

    而《新五代史》记载“御正”一职也为宫廷女官(至庄宗时,后宫之数尤多,有昭容、昭仪、昭媛、出使、御正......其餘名号,不可胜纪)。

    武周时期女官具体职能不是宫廷事务,而是起草诏书。另一位女官李氏丈夫的墓志记载:“宸极一十五年,墨勅制词,多夫人所作”。但其它朝代的女官职务不可能是起草诏书。

    库狄御正担任的“御正”职能为起早制(诏)书,确实与外官的职能等同(《周书·申徽传》:明帝以御正任总丝纶。其中,“丝纶”指诏书)。

    时间介于隋朝与五代之间的唐代,官制不再设有“御正”一职,而武周新设官职很多。

    因此我过分大胆地猜测,“御正”是武周朝新设的外官,由于这个职务只有短暂的武周朝由库狄氏一人曾经担任,到五代设置官制时为掩盖这项身为女性过于离经叛道的行为,因此将“御正”索性划分为宫廷女官职务。

    又因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指明上官婉儿曾为高宗中宗父子共妾,由于这种对墓主人人生履历不合礼法的记载,我过分大胆地也猜测可能有比之更不合礼法的事更需要被掩盖,比如上官婉儿在武周时期的具体职务。

    封建史书对女性功绩的抹杀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还有,对女性之间友谊的扭曲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提及另外一个猜想,有学者已经提出过上官婉儿的祖父因武则天坐罪的历史事件是《新唐书》虚构的。

    无独有偶,裴行俭在显庆二年被贬,距离武则天成为皇后已过去两年,这反射弧太长,因此其原因也可能完全与反对武则天被立后无关。

    由于7世纪末至8世纪初的这群女人坚固的友谊让世人“嫉妒”,编造她们男性亲属与她们的女性同伴之间的对立关系也是歪曲女性之间真挚情谊的有效手段。

    2.再探库狄氏的不合葬原因

    卢向前在《唐代胡化婚姻关系试论——裴行俭结姻之分析》中,推测库狄氏先为裴行俭长子裴贞隐之妻,后嫁裴行俭,并将其视为库狄氏不愿合葬的原因。

    《唐代裴氏中眷宗教信仰探析》一文又将库狄氏迁葬终南山的原因诠释成宗教流派,并因此附会了中眷裴氏的信仰成分。但从裴行俭西州长史、安西大都护的任职,以及库狄氏的民族源流等因素看,库狄氏的籍贯更可能是在西州附近、安西都护府辖内,裴行俭的胡化婚姻状态(如果有)也是为了迎合当地习俗。库狄氏起草制书的才智、胆魄足以印证其高深莫测的哲学境界,西疆出身的库狄氏无需在婚后再受夫家宗教信仰的反哺。

    就此看来,尊奉信行恐怕也是假言说辞。至于库狄氏不合葬的原因,应该还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武周时,库狄氏的事迹并非特例。武周另一位女官窦氏的墓志《邓国夫人墓铭》字里行间充斥了墓主人的高调、独立与个性。并且,窦氏也不愿与丈夫合葬。因此,武周朝女官不合葬倒可能是一种常态,或许也是这段独特的历史赋予的独特风景。

    近年上官婉儿、太平公主第一任丈夫薛绍的墓被发现,却在发掘过程中证实受到当代人故意毁墓。库狄氏逝世于开元五年,哪怕再低调收敛主动放权,生前也会与这些人走的很近。以当时政局来看,库狄氏遗言迁葬到较远的终南山附近,又借信行之名假言庇护,也可能是在防范人为的毁墓行为。

    无论库狄氏不愿合葬有怎样的种种原因,不合葬却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如果库狄氏与裴行俭夫妻感情真的足够好,那么任何原因都不至于成为其合葬的阻力。反之,也可见库狄氏婚姻生活的真实状况。

    ——————

    另附:

    武周时期女官墓志铭等原始资料:

    李氏:

    《大唐故梓州通泉县尉上柱国司马公墓志并序》(《司马慎微墓志》):

    夫人陇西李氏,荆州录事参军、蒲州永乐县令、洛州寿安县令嗣源第四女。温德贞明,清神肃穆,织仁组义,非假物于鸳机饰性,端仪讵资,形于鸾镜。曹大家之词赋,誉重寰中;卫恭姜之志节,名流海内。载初年,皇太后临朝求诸女史,勅颖(颍)川郡王载德诣门辟召侍奉。宸极一十五年,墨勅制词,多夫人所作。

    颜氏:

    《杭州钱塘县丞殷府君夫人颜君神道碣铭》:

    君号真定,琅琊lín沂人。北齐黄门侍郎之推府君之元孙,皇朝秦王记室思鲁府君之曾孙,著作郎、宏文崇贤学士勤礼府君之孙,皇曹王侍读、赠华州刺史昭甫府君之季女,钱塘丞殷履直之妻也。聪惠明达,发乎天性;孝仁敬让,迥出人表。精究国史,博通礼经,问无不知,德无不备。其在家也,九族仰其壶仪;其移天也,六姻赖其任恤。天后当宁,旁求女史。太夫人殷氏,以彤管之才,膺大家之选,召置左右,不遑顾复。二弟曰秘书监元孙府君、太子少保惟贞府君,藐焉始孩,倾隔怙恃。君躬自诲育,教之《诗》、《书》,悉擅大名,皆君力也。叔父吏部郎中敬仲府君为酷吏所诬,君率二妹宜芳令裴安期妻、司业岑献妻割耳诉冤,因获减死。又诞男成已,而左耳缺焉。君有三子:长曰武康丞嘉绍,尤工小篆,为寸字飞白,劲利绝伦。绍子婿郎中柳芳,今之良史;芳子太乐令冕,幼立盛名。次曰处士齐望,有成人之姿。幼曰晋州长史成已。雅善填书,兼综才艺,鸣谦勇退,不登清秩。每与文士族祖浚、武平一、吕因、李嘏、陈齐卿、族舅厈朝、内弟曜卿、允南、姨弟刘璀、族弟寅同赋诗,多擅警绝之句。六女:长适李氏,生安陆令铨,孝养于君。次适王元淑,著《汉春秋》。次适蔡九言,生燕学生(阙)为当代之冠。次适颜昭粹,粹女适司勋郎(阙)才器为海内(阙)扬钦生濯季淮。幼适我兄阙疑,仁亲友悌,有(阙)度为尼感殊(阙)慈明及女娉。真卿童孺时,特蒙君教言辞音剖(阙)延寿《王孙赋》、崔氏《飞龙篇》、江淹《造化篇》、《五都赋》,不幸开元二十五年秋七月有五日,以随牒终于成已尉氏尉之公馆,享年八十四。粤以明年春正月,合祔于东京万安山之王宝原,礼也。呜呼!君全德内充,慈仁外被,才明可以升博士,法度可以律母师。虽偕老不俱,无石窌鱼轩之贵;而长筵律庆,多锵凤乘龙之欢,于足云也!真卿不敏,夙承诲诱,追深仁而莫逮,谋不朽其庶兹。铭曰:于惟我姑,德盛才无。受深伦育,耳割冤苏。惠及疏贱,仁涵朽枯。子孙宴喜,龙凤相趋。教我音辞,王孙五都。期颐未究,人世俄殊。刻石坟阿,声流八区。

    裴氏:

    《大唐故引驾韦君志铭并序》:

    君讳余庆,字伯休,京兆杜陵人也。原其作传楚元,家声盻蠁。为臣汉代,祖德纷纶。曾祖艺,隋齐州刺史、魏兴郡公。祖或,隋千牛、安吉公。考元方,唐礼部郎中。君庭珠待价,赢金得宝。青田逸羽,宜在君轩。丹穴奇毛,聿来帝囿。弱冠任上台引驾,恭惟卫禁。匪懈周庐,就国桢。忽坏良木,春秋卌四。以上元元年夏六月卒于巴陵郡,上元元年冬十一月陪殡于先茔。夫人河东郡夫人裴氏,祖散骑常侍、眉亳二州刺、春陵思庄。考唐中书舍人、万年县令晖。妣文武圣皇帝侄女新野县主。河汾一曲,流鼎盛于清通;天脉五潢,擅铭华于紫气。夫人诞应梦蛇,早包惟鹊。闻弦闇室,笑蔡氏之知音;拟絮寒青,谢家之斐作。岂因箴训,婉有柔范。自河鲂而出偶,从兆凤而于飞。主馈服勤,宾敬不怠。无几,子咸先逝,掩怅而难居;君命克宣,为良家而入侍。遂与女俱事官掖。自司彤管,宠洽丹闱。岂徒衣翟肃客,必以当熊卫主。国家恢愎,骏命诞受鸿,其以先圣宫遂放还初业。嗟夫,爱女已亡,徒思稧水。良人早丧,谁吊弊庐。虽有誓于柏舟,竞归宗于棣萼。春秋七十一,以景龙四年二月十二日奄终于升平里,即以廿一日合祔于凤栖原,礼也。南山松吹,四起多悲,东海桑田,千秋永闭。季弟左屯卫将军,风格恭睦,天成友悌。感同气之忽逝,痛连技之半枯。特建坟茔,虔礼送。虽道元爱洽,亲重未隆。由也戚容,唯增不忍。望黄垆而洩涕,思白瓦而留文。谨闻命矣,敬为铭曰:

    彼苍者天,彼宜者玄。如何万化,同归百年。日下荒陇,尘闇新阡。悲风苦雾南山曲,九原一闭东海田。大唐景龙四年岁次二月廿一日壬寅朔。

    库狄氏:

    《旧唐书·裴光庭传》:

    光庭早孤。母库狄氏,则天时召入宫,甚见亲待,光庭由是累迁太常丞。

    《新唐书·裴光庭传》:

    光庭字连城,早孤。母厍狄氏,有妇德,武后召入宫,为御正,甚见亲宠,光庭由是累迁太常丞。

    《赠太尉裴公神道碑》(《裴行俭墓志》):

    公元夫人河南陆氏,兵部侍郎爽之女也。陆氏卒,继室以华阳夫人库狄氏,有任姒之德,班左之才。圣后临朝,召入宫阙,拜为御正。中宗践祚,归养私门,岁时致礼。娲皇(一作后)补天,进参十乱;少康嗣复,退协三从。晋朝公卿,列拜虞潭之母;周官音注,近同韦逞之家。皇上临极,旁求阴政,再降纶言,将留内辅,夫人深戒荣满,远悟真筌,固辞羸惫,超谢尘俗。每读信行禅师集录,永期尊奉,开元五年四月二日,归真京邑;其年八月,迁窆於终南山鸱鸣堆信行禅师灵塔之后。古不合葬,魂无不之,成遗志也。长孙参元,官至泾邓二州刺史,聿修厥德,人忘道存;次子延休,并州潍令,世载文雄,家传草圣;次子庆远,协律郎,深达礼乐,克和神人:咸负长才,同沦短运。季子光庭,侍中兼吏部尚书。辅政邕熙,致君尧舜,孝理发乎陵庙,仁泽遍乎松贾。是故妻以夫荣,母以子贵,以尚书先赠方伯,申命上公,夫人旧封华阳,增号晋国。

    《诗》云:“文武吉甫,万邦之宪,”上公有焉;又曰:“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小君有焉;《孝经》云:“立身行道,以彰(一作显)父母,”侍中有焉:合三德而为家,横百代而济美信可以主时称伐,镂石刊金者欤!神道前铭,薛令所撰,且有后命,俾馀系述。马迁世家,益孟坚之一传;刘宽表墓,并伯谐之两碑。报德教忠,俱传不朽。

    《唐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上柱国正平县开国男赠太师河东裴公墓志铭并序》(《裴光庭墓志》):

    髫丱之岁,丁太尉宪公艰,属太后临朝,中官作乂,母氏晋国太夫人礼为权夺,道符国桢。起自惟堂,入闻朝政。

    窦氏:

    《邓国夫人墓铭》:

    《诗》美庄姜,传称孟母。庶几绵貌,千载时有。猗嗟邦媛,柔明亶厚。龟玉毁椟,膏兰夭寿。远矣皇祖,肇自伯宗。灵基在晋,华胄陵江。尹兹西楚,宅是南邦。高盖结辙。圆冠比踪。魏馆虚待,周京长发。父对雄风,母膺姊月。珠浦渎润,玉林清越。昆弟三人,羽仪双阙。家芬淑女,国茂贤妃。具瞻四德,旁通八徽。步幛驰辨,连环定机。调弦鱼跃,弄抒鸳飞。娲后创业,轩宫多事。高行登闻,大家入侍。幽替日月,财成天地。温室不传,平城尽秘。大君命我,变礼断恩。卫妻空誓,息妫无言。均养七子,劬劳二门。始赋《樛木》,终歌《采蘩》。多难启圣,群凶构孽。朋家作仇,胁权相灭。临祸不惧,忘生蹈节。彼何人斯?碎此贞烈。氛消日朗,既安且平。皇心震悼,礼备哀荣。启国加等,复土陈兵。外姻来唁,中使临茔。恭惟夫人,宿精智刃。昭昭开士,授之心印。古无合葬,遗言别坟。栾栾孝子,敢废前闻?服不珍绣,盘无腻薰。室暗泉火,松残陇云。神合大化,谁为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