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刘琦,匡扶汉室 » 第三章 我若定江南,又待如何?【求追读】

第三章 我若定江南,又待如何?【求追读】

    “长公子当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啊!”

    “这素衣锦袍,令公子颇为英武不凡。”

    随着刘琦昂首挺胸,面怀笑容的走进堂内,两侧间的诸名士们见状纷纷赞叹着。

    虽然刘琦本就继承了其父刘表的姿颜,但由于原主享乐过度导致身子骨很虚,气色不佳,自然影响容貌。

    可这段时日,刘琦整日勤练体术,又习剑法,搏斗术,身子骨也健硕起来,整个人的气质也不可同日而语!

    变化如此大,众僚属自是赞不绝口。

    刘琦对这一切视若无睹,缓缓走到右侧之首屹立,身后则依次是伊籍,王粲,王凯,傅巽等北来士人。

    左侧以最受亲待的军师蔡瑁,蒯越为首,依次则是宋忠,韩嵩等荆州大儒。

    两派站位可谓泾渭分明。

    荆州本地派以蔡,蒯马首是瞻。

    北来士人则支持着长公子刘琦。

    很快,就见刘表内穿儒衣,外裹棉衣行到主位之上落座,随即目光扫视四周,方才面露严肃之色道:

    “诸位,想必江南变故都有所耳闻吧?”

    “叛军猖獗,我军初剿不顺,反令战局不利,不知汝等可还有何平叛良策否?”

    由于军情紧急,饶是一向行事较缓的刘表这时也雷厉风行了起来,直接开门见山的问策。

    此言一落,堂下骤然寂静无声。

    众人似是各自陷入了沉思之中。

    而此时,刘琦则是不轻易间扭头向后面示意了一番眼神,伊籍见状顿时会意,迅速正了正衣冠,拱手抱拳道:

    “明公,江南贼子猖狂,究因前番领军之将无能所致,若不然,战局何故如此恶化,让叛军士气大振,趁势渡江袭我南郡诸城?”

    “依籍之见,当撤换督军之人,再度南下平叛!”

    一语吐落,伊籍面色十分严肃,沉声建议着。

    刘表闻讯,神色一动,随即相问着:“机伯可有举荐人选乎?”

    “籍推举长公子!”

    伊籍毫不迟疑,高声答道。

    此一言宛若是震耳发聩般,令堂内诸众都微微咂舌。

    部分中立名士也顿时是嗅到了浓浓的火药味。

    “阿琦?”

    听闻推荐之人,刘表微微用余光瞟了瞟一侧昂然而立的长子刘琦,随即面上浮现些许迟疑。

    他深知其子从未入过军旅,骤然接此重任怕是担不下来,也并未咨询刘琦的主意,而是十分有倾向性的将头偏到左侧,目视着蔡瑁、蒯越道:

    “德珪,异度,你等以为机伯所荐阿琦南下督军如何?”

    眼瞧着其将目光扫向自己,蔡瑁亦是顿时间来了精神,遂率先拱手回应着,“启禀主公,瑁以为此举不妥。”

    “哦?德珪详细道来,”

    蔡瑁神色自若,沉声道,“张羡久居江南之地,曾历任桂阳、长沙太守于四郡间民望颇深。”

    “这也是此番他振臂一呼,江南从者如云的缘由。”

    “此贼又兼与交州牧张津叛合,声势浩大。”

    “长公子从未统率过将士,又焉能担此重任?”

    “若是再败,恐荆襄难保!”

    一言吐落,蔡瑁言语掷地有声,直截了当的驳斥了伊籍之荐。

    话落,他还小心向一旁频频使眼色,蒯越见状,也接着拱手附和着,“明公,越以为蔡军师之言不无道理。”

    “现叛军势大,我方马虎不得。”

    “长公子无临阵之能,不宜统御将士南下。”

    随着蔡,蒯两大领头羊一发话,身后的一众荆州本地众僚属也纷纷出言附和,反对着刘琦督军一事。

    刘琦此时立于堂内,目视这一切一言未发,冷眼旁观着。

    他深知,目前还不是自己该开口的时机。

    得等子弹再飞一会!

    瞧着荆州派系诸人一齐异口同声,伊籍自不愿屈居人下认怂,神情间情绪再度凌厉数分,拱手进言道:

    “明公,不,蔡军师、蒯太守所言籍不认同。”

    “长公子虽无军旅厮杀经验,可他却天资聪颖,正趁此番叛军席卷之机令其历练。”

    “若公子不成长起来,日后的荆州明公又将交由谁执掌方能保全乎?”

    此言落下,一侧的州府笔吏王粲也拱手附和着,“没错,伊从事所言不虚,长公子乃明公长子,日后理应是承继衣钵提领荆州。”

    “又如何能因未入军旅就驳回这事,而不给大肆历练的机会乎?”

    “是呀!”

    “还望明公三思而后行,务必给长公子机会。”

    一时之间,两派间瞬间就水火不容。

    相互因刘琦是否督军平叛一事而大肆相争起来,争吵不休。

    “肃静!”

    半响后,还是刘表轻锤案几,面色揾怒,斥责道:“汝等皆已饱读诗书之人,如今于大堂上争喋不休成何体统?”

    “现南边大敌当前,我等内部还吵闹一团,如何御敌?”

    一席严厉之语过后,他神色方才是缓和了数分,看向右侧问道:“琦儿,你自己是何想法?”

    瞧着便宜老爹终于是将焦点放在了自己身上,从旁沉吟了许久的刘琦才微微长舒口气,立即拱手答道:

    “父侯,孩儿已是长大成人了,理应为您分忧。”

    “您多年来执掌一州,处理军政,年岁已高,精力多有不济。”

    “如今南边有贼子野心勃勃妄图颠覆荆襄,孩儿虽才疏学浅,却也愿代父亲南征叛军,还荆州百姓太平。”

    一席话落,刘琦语气坚决,神情严肃。

    既表现出了为父分忧的孝心,也有坚持督军平叛的执着。

    刘表听罢,内心深处亦是颇为欣慰。

    他随即微微起身,往堂下走了下来,轻轻拍了拍刘琦肩膀,随后面向蔡瑁的方向高声吩咐道:

    “德珪,你掌控荆州大军调度权,此番就由你为琦儿挑选精锐南下。”

    “切记,必须是百里挑一的精兵,万不可滥竽充数!”

    此言极其严肃,刘表特意强调着。

    他受刘琦一番表孝心的话语所打动因而同意下来督军,却也担忧其安危。

    “主公,这……”

    “不可啊!”

    蔡瑁还待拒绝,可却被刘表“哼”的冷声所打断,只得被迫拱手道,“遵命!”

    但从旁的刘琦眼见此幕,忽然面露自信的说着:“既然蔡军师不相信琦,那咱们打一赌塞如何?”

    “打赌?”

    蔡瑁一听,面色狐疑,遂沉声道,“赌什么?”

    “我若定江南,蔡军师又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