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刘琦,匡扶汉室 » 第三十五章 蒯家密谈【求追读】

第三十五章 蒯家密谈【求追读】

    一连串的问题下来,蒯祺言语坚铮,反倒是令质问的蒯越一时愣住。

    半响后,蒯越神色也平复下来,相问道,“阿祺此话何意?”

    “德珪所靠蔡家与我蒯氏一样,皆是荆州本地大族。”

    “那长公子一向亲近北方士人,与我等不睦,若不相助德珪,令其羽翼丰满,日后掌控荆州,岂可还有掌控荆州大权的机会否?”

    此话落下,却不料一向言听计从于他的蒯祺忽是有了主见,面色肃然,拱手道,“叔父此言差矣,”

    “若是蔡氏与刘琮联姻,并成功拥立其上位,那蔡家之势力届时必将凌驾于荆州诸方家族之上,独掌大权。”

    “纵然我蒯家倾囊相助,终究也只能屈居人下!”

    “难道这是叔父想要的乎?”

    一语落的,本该有所回应的蒯越却陡然是沉默不语。

    片刻后,蒯祺察觉到其神态,心下信心足了数分,沉吟一番,直言道,“何况,此次侄儿还亲自南下亲眼目睹了一切。”

    “叔父可知,短短两月,长公子已从三千余众发展至万余人乎?”

    “几乎让除了江陵城的整个江北土地都受其实际掌控。”

    蒯祺话语到这,语气亦不由有些高昂,“而且蔡军师多次针对长公子之事,想来叔父比侄儿还要知之甚详吧?”

    “据闻蔡军师先前为公子挑选的南下部众皆是由蔡家的亲信担任军官,可短短时间,公子不仅能掌控全军,亦能击破士气正盛的叛军。”

    “此等才干,若假以时日,叔父觉得长公子的成就如何?”

    一席话落,蒯越神色越发凝重。

    心绪也愈发不宁,略显复杂。

    下一秒,蒯祺神情还颇为坚决,语气中透着数分赞扬道,“或许叔父还不太清楚,不消多久,怕是连江陵城都要易主了呢。”

    “嗯?这是何意?德珪乃南郡太守,江陵亦是其经营多载的重镇,纵然今日主公革去了太守一职改任长公子。”

    “可想要从德珪手里抢过江陵也非易事吧?”

    此话一出,蒯越面色大变,他一时也不自觉的惊愣起来,为何自家这侄子去了一番江南便对刘琦如此推崇起来。

    “叔父不知,江北之地的人心基本已经尽数归附至长公子处。”

    “外兼江陵外围都受掌控,仅凭孤城,蔡军师纵有手段,又焉能抗衡?”

    说罢,蒯祺面上波澜不惊,还爆出了惊天内幕,“不仅如此,据侄儿的观察,长公子似乎还暗中联络了纵横江、汉之间为友,威名赫赫,屡剿不除的锦帆贼。”

    “先前蔡军师欲将江陵军实暗中运往自家蔡洲的仓库储存,却在江津渡遭受洗劫,也正是由于长公子与甘宁之间的关系颇为密切,如今这批军需物资才能落在他的手中。”

    “难道叔父认为,长公子无法成事乎?”

    一席话音吐落,蒯祺语气严肃,开始劝说着他做抉择,不要完全与蔡瑁站在同一利益链上。

    听闻着这种种之语,蒯越内心深处也与初至江南的蒯祺基本上心态一致,都是颇为震撼。

    这还是身居襄阳那位饮酒作乐的长公子乎?

    长公子控兵权,退叛军,据江北。

    短短两月,羽翼渐丰?

    这犹如传奇一般的经历在短短两月做到,无疑不是令了解刘琦过往的众人震撼不已。

    瞧着其面上浮现的震撼,蒯祺满面笑容,还轻声道,“侄儿前两日听闻个事,据说孔明的恩师,名声响彻荆襄的水镜先生曾在当初的招贤会上对长公子有过如此评价。”

    “长公子,乃隐麟也!”

    “静者潜藏地底之下,动则动于九天之上。”

    “一出襄阳,便是腾飞之时。”

    他郑重将司马徽的评价如实道来,遂道,“水镜先生之名讳想来叔父并不陌生,他精通道家阴阳学说,颇通相面之术,看人极准。”

    “他能对长公子有过如此之高的赞誉,公子身间定是有过人之处。”

    “如今公子两月便逐渐掌控江北之地予以立足,侄儿以为已经是腾飞的开始。”

    一番番的言语道落,蒯祺为蒯越接连分析着刘琦的不凡。

    “所以,阿祺是欲让我疏远德珪,转而站在刘琦一方乎?”

    蒯越听罢,细细沉思良久后,方才吐落一语道。

    言语落下,谁料蒯祺面露笑意,沉声道,“叔父多虑了,侄儿所说这么多并非是要您立即便与蔡家断绝一切联系。”

    “诚如叔父所言,蔡军师身居高位,颇受刘荆州器重,其蔡家又势力强盛,我家与之彻底站在对立面,殊为不智!”

    “但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蔡家的利益完全跟长公子反目呢。”

    “若是日后长公子当真得以掌控荆襄,那可就毫无回旋余地呢。”

    “那阿祺之意是?”

    言语吐落,蒯越面色严肃,问询道。

    “叔父可继续交好蔡军师,与之表面上互相帮助。”

    “至于侄儿则暗中为长公子谋求利益,咱们两边下注,以后不管谁胜出,我们都能相安无事。”

    铺垫了许久,蒯祺方才娓娓道来了自身内心的真实想法。

    话落,蒯越稍作思索,便道,“若真相助长公子继承荆州之主,他重用北来的士人一派,岂还能重视我等本地大族乎?”

    “当然!”

    谁料,蒯祺面上信心十足的回应着,“长公子英明神武,聪慧异常,他定然也能权衡利弊。”

    “他很清楚若无咱们本地家族的相助,纵是夺得了荆州之主,内部亦将难以稳定政局。”

    “那我蒯氏仅次于蔡家,若能相助,岂还怕不得重视乎?”

    “何况,前番刘荆州不是向长公子与诸葛氏提亲么?”

    “等成婚以后,侄儿与长公子便是亲戚,到时候关系将更上一层楼了。”

    一席话娓娓道来,蒯越听在耳中,思索于心下。

    他目光紧紧凝视着自家侄子,瞧其思维敏捷,将这事的每一个步骤几乎都已经考虑其中。

    他内心深处一时无疑是欣喜不已。

    自家从子终于展现出担起家业的才干了。

    同时,他也慢慢的沉思,逐渐接受了蒯祺暗中接触刘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