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军权天下 » 第六十章:辽镇换帅

第六十章:辽镇换帅

    王安死后,魏忠贤广布爪牙将曹化淳、王裕民、杨春、张若愚等人暗中羁押,遣爪牙重责酷刑加以虐杀。于大内二十四衙门安插亲信,任王体乾为司礼监掌印,王体乾虽职位更高,但他忠心于魏忠贤,绝不违逆。

    闻听王安死讯,熊廷弼、邹元标、杨涟等朝中大臣经相顾垂泪,更有一人在暗处记住了魏忠贤这个罪魁祸首,他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天启皇帝的弟弟朱由检。

    ……

    魏忠贤大权得手有心报复,就想起来曾经配合王安上书参核他的那些个大臣,辽镇军议便是清理东林党的开始。这日,他于宫内招来锦衣卫卫帅骆思恭、东厂督公邹义,以及新近活跃的几个狠厉走狗许显纯等人。

    众人堂间坐定,魏忠贤眉头挑动,眼睛刚一搭在王体乾身上,这王体乾会意,立刻躬身起立像个仆役小厮一般退出门外。

    魏忠贤倚在堂间主位上,他捧着一个暖手炉慢声道:“各位大人,咱家虽得了内廷,但这外头可依旧乱的很啊。”

    骆思恭挺身安坐,面目刚毅,此人久历朝纲,如何不晓得此间又有权阉将起,为保全阖家富贵,他只得附庸内宦。他接口骂道:“内相所言极是,这帮招权纳贿的杀才留不得!”

    骆思恭言语煊赫,但说了就跟没说一样。

    魏忠贤人老成精,自然晓得哪些人因权势相附,哪些人真心来投。他含笑看着一脸愤愤的骆思恭没有做声。

    旁有一人面目消瘦,眼神阴利,他理了理膝间袍服冷笑道:“卫帅所言不错,须得虐杀几人,方震慑这般不知生死的书生。”

    此人乃是驸马都尉许从诚之孙许显纯,武进士出身,世袭锦衣卫千户。其人秉***、嗜好杀虐,多于市井间横行。

    骆思恭自打自己开口骂完人以后,就在一旁作思考状,此时听许显纯言语也只是附和的点点头。

    魏忠贤听了二人先后言语以后,顿时觉得自己手中厮杀汉太多,能出谋划策鼓动朝堂的人太少,他摇摇头自怀中摸出两本文书道:“此乃山东按察使阎鸣泰、宁前道右参议王化贞的上书,这二人参核辽东经略袁应泰出镇辽东战守不利,眼下沈阳以北,凤城以东都不算咱们大明的了。”

    事实上,还有一封杜文悍递给魏忠贤的密信,魏忠贤并没有拿出来。

    杜文悍在信中简明扼要的说了一下辽东战况,然后就开始说自己杀了多少人,砍了多少脑袋,多么的能征善战,最后又说山东转运的米粮不够吃喝,杜文悍称山东按察使阎鸣泰和广宁城一把手王化贞如此克扣鞍山军的粮饷,根本就是不给内相您面子,这直接导致了杜文悍给内相修生词的速度变慢,因为杜文悍太穷了。

    东厂督公邹义笑呵呵的摆弄着手里的朱红玛瑙手串,他笑道:“辽东战事不利,换一个管事儿的便是了,如此,内相有何计较?”

    此事还得多言。

    沈阳战事,朝堂已经议论三日。小皇帝朱由校并不觉得沈阳城陷是自己赶走熊廷弼导致的,他满不在乎的在朝堂里当着众朝臣说道:“该镇各官平日抚驭乖方,人不用命,深可痛恨。”

    大致的意思就是当官和当兵的打仗不拼命。

    实际上,辽东镇的战守时局不是用哪个人做主官就能改变的,熊廷弼在任的时候,后金全族还在和叶赫部打仗,一样没耽误他时不时的抢掠辽民。至于说不用命,沈阳一战,总兵官就死了那么多,从副将到把总更是有一百多个将佐战死,川、浙、秦三地援军被打残了建制,如何能说将士不用命。

    皇帝脸皮厚,但是架不住文官的嘴炮,大学时刘一燝当堂张嘴呛小皇帝道:“如果熊廷弼在辽阳,辽事应不至如此。”

    此时,东林党头马叶向高还没有还朝,东林党的马仔们还是以刘一燝为魁首,这家伙以张嘴怼皇帝,就相当于地痞流氓吹哨子喊人,两日之间,言官乱七八糟的奏章不停上书,直把小皇帝埋汰的忍不住下诏罪己。

    罪己的同时,朱由校就命人去找在家锤老婆的熊廷弼,说是问问他愿不愿出来当官,替天子守国门。熊廷弼虽然性如烈火,但他见到皇帝家的老臣王安都被弄死了,深知这个小皇帝刻薄寡恩,他不敢再闹情绪,赶紧就拿出了自己的平辽策略。

    要说熊廷弼也是个狠人,这家伙生的人高马大,经略辽东时到哪都自己骑马,腰上总是插着一把宝剑,随时准备宰武官。辽东不下雨的时候,他就拿着家伙去庙里吓唬神仙,说是再不下雨就宰了神仙。说也怪,随后就下雨了,一时间辽东百姓口耳相传。

    他的平辽策略却和他的秉性迥然相反。

    熊廷弼的战略以守御为核心,他说欲全复辽东,须三方布置,再募全国兵勇赴辽。

    第一方,再募辽西兵勇陈兵盖州、海州、鞍山驿一线,防范辽南,更可助援辽阳。

    第二方,于天津、登州、莱州编练水师,于鸭绿江畔的镇江堡登陆,助援定辽右卫凤城,威慑后金腹背。

    第三方,招辽民于辽河西岸,特设经略府于广宁卫,总制山海关、蓟镇、辽东三边,持尚方宝剑独断专权,不再将经略府放在辽阳。

    在此基础上,熊廷弼要求再募全国战兵二十万赴援辽东。所需军械,粮草,军饷不得克扣延缓。

    如此三方,须得军资白银不下八百万两白银,一时间直把以朱由校和刘一燝为首的大明中枢吓的迟疑不决,三日一过,这事还没个结果。

    熊廷弼此时的战略和历史上出入不大。但就怕有王化贞这样的队友,更遑论袁应泰现在还活蹦乱跳呢?

    熊廷弼的奏疏,魏忠贤自然清楚其中内容,王化贞、袁应泰自然也清楚。

    王化贞纠集监军御史方震孺、吏科给事中薛凤翔接连上书,再提贿买蒙古人的战略,大言称道,只要能让我王化贞独领广宁专权,再给我一百万两银子,我就能带着广宁副总兵江朝栋及其麾下等将士克复辽土。

    这一百万两银子自然是用来贿买蒙古人的。

    前言曾说,一万两银子约为两百万斤米粮,四千多石。一百万两银子,那得是多少米粮,这么多米粮能让多少蒙古娃子呱呱坠地,待长成以后骑着大马到中原砍人?

    和王化贞相比,袁应泰、张铨二人的上书更是言辞无稽,他们二人反复说,只要中枢再拨下军资粮饷,他们就能把建奴赶到辽东长城外,然后让建奴在冰天雪地里自己饿死自己。

    魏忠贤虽然没读过书,但是他用每天拉屎的闲散时间,粗略的琢磨了一下熊廷弼、王化贞、袁应泰三人的方略,他觉得也就熊廷弼的战略兴许能有点用。

    “熊黑子是个能办事的,但是咱爷们不打算教这人再任封疆大吏。”魏忠贤朝着骆思恭努努嘴道:“若咱们就按熊廷弼的谋划办事,有没有哪个人能当此大任?”

    魏忠贤觉得既然战略计划已经有了,找个差不多能办事的人,自然都能把事办了。别看王化贞、阎鸣泰上蹿下跳,魏忠贤自觉自己也算是统治集团的一份子,他打算拉拢一下东林党的对立派系。

    东厂督公邹义帮忙想招:“眼下浙党方从哲、沈一贯、姚宗文已然势微,内相可引几人为用。”

    “这些言官监军、巡按尚可,不得督帅三军。那方从哲可是害死先帝的,浙党不可!”魏忠贤晃晃脑袋,觉得自己很有指点江山的气派劲儿。

    朝中能成势的派系就那么几支。浙党、楚党还有点样子,齐党干脆都是些外任官员。

    骆思恭出口推荐一个人:“山海关总督王象乾如何?此人知兵事,常与蒙古诸部往来,而且是人丁稀薄的齐党。”

    商议稍定,众人最后把目光放在了一个齐党人选身上,他就是前任辽东巡抚周永春。前辽东巡抚周永春在任上曾与两个辽东经略多有配合,前一任乃是威名素著的熊廷弼,后一个便是直接造成萨尔浒全军大败的辽东经略杨镐。

    周永春很会办事,他和熊廷弼混日子的时候,知道这个上司不好打交道,就不多事,专门搞后勤,把战马养的膘肥体胖,顺手还整治了不少贪官污吏。到杨镐上任的时候,周永春知道这杨镐是个找死的家伙,更是不敢掺和前线战事,好景不长,萨尔浒大败,明廷战败。

    因为,周永春一直以来是个管后勤的,前线战兵都吃得饱饭,所以中枢并没有处罚他,恰逢老母死去,这家伙就回家守丧了。他甚至还很会打仗,他回山东时有上百个辽东军汉随身,这些人平时练武,没事就在他家田里种地。天启二年徐鸿儒作乱山东的时候,想占领徐鸿儒老家山东金乡县,就是被他带人打跑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有本领的家伙没有再次被启用,只是因为齐党在朝中说不上话罢了。

    魏忠贤很会拿捏人的心思,只是着人写了一封忠君爱国的书信递给人在山东的周永春。

    才过了几天,周永春便回信,大意是感谢国家没有忘记他,他愿意为大明赴汤蹈火,后金什么的,砍就完了。

    毕竟都是人,哪有谁不爱当官呢?

    魏忠贤把熊廷弼的战略稍改一通,属上周永春的名字,便递到了朱由校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