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军权天下 » 第六十三章:锦衣卫架贴火急

第六十三章:锦衣卫架贴火急

    袁应泰虽然能做出慷慨赴死之事,但是,人一旦卸下压力以后,每天都想享受生活,怎么会甘心拿一颗脑袋给小皇帝出气?

    鞍山驿的一切气象都让这个当了半辈子官的老头看着新奇,不论是军票,还是军商,亦或者是在迎着风雪砥砺熬练的军士,都让他看到一幅在大明别处都看不到的生机景象。

    袁应泰的仆役整日进出城南,为主家买了不少生活用度,袁应泰摆出了一副将在鞍山驿常住的样子。

    但是,魏忠贤权柄在手,他把周永春弄出来顶替袁应泰,一方面是不想让熊廷弼这个两党(楚党、东林)交好的猛人再次上位,另一方面就是想弄死袁应泰这个封疆大吏,以震慑东林党徒。

    魏忠贤的生祠建好了,全辽东文、武都觉得杜文悍是个毫无底线的阉党马仔,张举甚至跑到白虎节堂指着大门骂人,气得孟三儿把他绑了起来,招来两个铁匠拿烧红的铁钎子捅穿了这小子的两条大腿。

    这下子可惹毛了御史张铨,当即写了好几封弹劾杜文悍的文书快马送入京师。张铨找袁应泰共同上书参核杜文悍,但是袁应泰根本不理他。

    袁应泰也不满意杜文悍的所作所为,但是他却并不言语,因为正有大麻烦找上了他。

    年关将至,各堡垒的人口迁移工作已经完成,以军票为经济轴心,鞍山驿左近的所有村寨都被迁移到驿城城南。包围居民区的十几道壕沟被挖好以后,充裕的闲散人力被分配到了铁匠铺、被服厂、匠人营、茶酒肆、畜牧场、盐场、铁矿山,脱离土地的鞍山驿军户和大明流民被杜文悍强制的转化成了手工业、商业附属工人。

    鞍山驿铁匠铺每日都有海量的兵戈、铁甲被打造出来。购买力坚挺的军票被再一次大量刊印,那十几个不能放走的广宁暗娼,现在都被杜文悍关在后宅天天拍手印,十几双粉嫩的小手终日都是红彤彤的。

    同样是因为年关将至,杜文悍把千山军营、长宁堡、东胜堡、古城屯四地守军悉数召回,除留守的必要人马外,连同充实军伍的团练、壮丁也裹挟着家小被带到了鞍山驿。

    除去这四地军卒近两万人以外,另有四千新募兵卒将一同充实军伍,他们将在鞍山驿城北校场,进行长达四个月的高强度军事整训。直到全新的甲胄兵刃将他们完全换装以后,杜文悍将再次分配将领镇守四方。

    数量庞大的军队不仅带动了城南的军票经济,还引起了袁应泰的注意。

    待悄悄的点验了把总官的牙旗以后,杜文悍麾下的军力实在是让这个老头胆战心惊。即便如此,杜文悍麾下拉壮丁的得力干将卓砚昭,依旧奋斗在拉壮丁的第一线,每天都有多则上百、少则十几人的流民破落户被塞进新兵营。

    ……

    这天,轻雪飘荡,两伙快马驰骋的骑客闯进了鞍山驿的势力范围。

    纵横交错的壕沟和黑黝黝的枪铳拦下了这两帮人。

    杜文悍正和一帮心腹在自己的宅子里喝酒吹牛,麾下数得上号的千总、把总官都来了,总共放了八张桌子列席陪坐。众人酒气正酣,在鞍山驿城外巡守当值的程柏青裹着一身寒气推门进来。

    “锦衣卫?徐鸿儒?”杜文悍端着一杯热酒递给程柏青说道:“这两伙人来干什么?”

    眼下程柏青是杜文悍手中兵力最弱的一个千总官了,只领着两百多个骑兵和五百城防兵力管理着鞍山驿城南的十几个壕沟哨塔。

    程柏青饮下热酒,摇摇头道:“锦衣卫说是奉了中枢旨意。至于那个徐鸿儒,一脸的故弄玄虚,非说要和将军你见一面。”

    “先让那徐鸿儒等着。咱们兄弟先去看看那锦衣卫是怎么个威风气势。”杜文悍麾下有个魏忠贤派来的监军名叫艾玄子,这小太监身边跟着四个锦衣卫。

    这小玄子刚来的时候看不清状况,被杜文悍踹断了一条腿,自那以后一直在城南养着,也不知道现在好没好。那四个锦衣卫也是点背,跟着小玄子没少被杜文悍手下拿捏,现在一个个都跟良民似的,听说都在城南倒卖军票呢。

    ……

    杜文悍披上棉衣,领着一众灌多了酒水的军汉去了忠义节堂。

    堂中悬了一副巨大的关公坐像,下面的桌子上是一个盘子大小的黄铜香炉。

    待杜文悍率众人拐进节堂大门的时候,十几个披着兜帽大氅的干练汉子正站在一起,许久不见的监军高出也在一旁。

    杜文悍是上个月传讯召回那一众死士汉子的,因为辽阳没了袁应泰,眼下李秉诚已经是辽阳话事人了,投靠魏忠贤这么久也没啥好处,杜文悍早就没最开始的心气儿,升官发财还得找李秉诚走东林党的路子,杜文悍也不在乎这个阉人再给他穿什么小鞋。

    “杜将军,这位是锦衣卫千户沈忡。”高出的眼神刻意的躲闪着杜文悍介绍道:“此次沈千户是奉了京中旨意来擒拿袁应泰速速还京的。”

    言罢,那神情冷凝的千户沈忡草草的抱了一拳,算是给杜文悍行了一礼。然后自怀里掏出了一个皮兜夹,一张青灰帖子和一个铜印被递到了杜文悍手上。

    只听沈忡说道:“好教将军晓得,犯官袁应泰怠于行路,卫帅领了宫中旨意此番命我等特来缉拿袁应泰。”

    架贴自正统朝起,旨在言明宫中旨意,缉拿犯官防止犯官出逃,并不是定罪文书。但是,领了架贴的犯官首先要进镇抚司诏狱,而后转刑部大牢。可想而知,袁应泰此番入京一旦落到许显纯等人督管的诏狱,那是绝无生路的。

    此时,魏忠贤已有决定诏狱中文官生死的权柄,再加上蛊惑天启皇帝的意志,那自然是想整死谁就整死谁。眼下锦衣卫都来了,这说明对袁应泰的生死,最少天启皇帝是不在乎的。

    杜文悍捏着架贴和铜印有些犹豫,一想到袁应泰这老头要被送进诏狱凿一脑门的钉子,他心里就有点不舒服。如果,袁应泰那老头知道了天启皇帝要弄死他,他会怎么想?这文官老头自然认定都是权阉的错,这真是彻头彻尾的自欺欺人。

    杜文悍对东林党的办事能力根本不报任何希望,以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六君子被剥皮拆骨的悲惨下场来看。这伙嘴炮大佬最多也就是再怂恿言官递几个折子了事,指望他们救人,基本上是扯淡一样。

    东林六君子这些可都是东林党的头马,这都一样惨死,最后还得靠孙子、儿子的努力翻案,叶向高、张鹤鸣、刘一燝这些东林大佬也就事后可劲吹逼,啥忙帮不上。孙承宗这会儿还不知道在哪缩卵呢,魏忠贤当权以后,他总领宁前道、山海关全军不也没把魏忠贤怎么样吗?

    袁应泰算什么,他儿子现在还没中进士呢,这老头如果现在死在魏忠贤党徒手里,等天启五年他儿子中进士以后,估计迟早也得被魏忠贤弄死,他如果死了,袁应泰估计连翻案的机会都没有。

    杜文悍脑袋里转着乱七八糟的念头,随口吩咐道:“沈千户既然来了就安歇几日,抓人这事我来办了。”

    闻言,沈忡点点头,他来找杜文悍也是这个意思。杜文悍随手点了几个人陪这人应酬,自己转出大门就跑回了自家后宅。

    那秦婉娘、王宁儿这两日正和袁应泰的一双女儿玩的熟稔,正好赖此给袁应泰递个消息。

    杜文悍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