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职场手志 » 第十六章 领英发文(7)

第十六章 领英发文(7)

    鱿鱼游戏

    火爆剧《鱿鱼游戏》在全球风靡,但在中国地区没有引进和播放版权,所以,如果有人在大陆地区播放了此剧,均有涉嫌盗播和侵权行为。

    我们的日常行为是受到法律法规约束的,当一个人没有这个法律意识时,仅凭个体的自觉和道德约束,可能很难让个体在根据情势权衡利弊时做出符合他人期待的选择和行为。

    《鱿鱼游戏》这个剧本创作从2008开始构思,导演和编剧黄东赫曾这样表示:“我想撰写一篇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寓言,讲述一些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激烈竞争的故事,但我也想使用那种我们都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人物形象。”

    剧中总共有6个简单游戏,但游戏失败者会以死亡为代价。游戏围绕面对自己(游戏1,2),面对竞争对手(游戏4,6),和面对集体(游戏3,5)时,人性中的光明和黑暗面的复杂心理斗争。

    游戏1:只要参与者按游戏规则管控好的自己的肢体行为,注意自身周围情况,在限定时间内到达终点,就算通关。这个规则更多的焦点在于个体在面对自己时,如何管理,规范,和约束自我。

    游戏2:考验个体的智慧和随机应变能力,同时个体的应对之策也要符合游戏规则。男主用口水舔糖饼化开图形的方法,推而广之也让其他参与者获得通关。相反地,另一参与者通过烧烫细针而通关的做法,因其违反游戏规则,既不能推广也见不得光。每个人都有智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只是可能层次水平会有差异。“好的”方法不但助己,也助人;“差的”方法只助己,不助人。

    游戏3:占据优势的一方落败于不如自己的竞争对手。力量在拔河中似乎是首要优势,但忽视经验与技巧,就会成为竞争中的致命伤。老弱病残的这组人看上去是没有任何获胜希望的,但队中的老人有经验,拔河的布局中,最前面和最后面得安排力量占优势的队员,中间的队员要有正确的拔河姿势和用力方法,同时,以退为进的计策助力成功。优势中会有缺陷,劣势中会有长处。

    游戏5:领导者的智慧与才干。编号1的队员如果没有对玻璃的知识和经验,就会丢掉性命。队伍中有1人具备这样的资格,但游戏开始时他不是编号1,在看到数人成为“垫脚石”后,他成为了编号1,有经验固然好,但游戏难度也在增加,到最后一块玻璃时,灯光变得忽明忽暗,让他视觉观察的技能没法再发挥了,而更不幸的是,后面的队员冷不防的推他一把,让他成为了通关最后的“垫脚石”。

    游戏4,6:竞争对手的存在,既伴成长,又必竞争。竞争对手伴成长,是因为双方彼此了解;而必竞争,是因为狭路相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生存游戏再所难免。人性在这种游戏中要经受的考验与煎熬最惨烈。

    职场游戏也跟这些简单游戏很类似,公司和行业竞争对手,商业伙伴,客户,供应商,内部员工,政府部门等构成的商业生态圈。公司内部不同职能部门,同级员工,上级领导,下级属下,总部与分公司等编织成的组织生态圈。员工个体,家庭,朋友,同事等汇编成的人际关系圈。HR在面对这么多的圈圈时,说实话,有时候,多多少少会有点懵圈。(哈哈~~)

    品牌与厂家

    假如A=厂家,B=品牌方,C=消费者,D=市场,E=品牌中介,

    A的产品满足C的需求,从而在D中有了知名度和影响力,请注意,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市场经济中很重要,多数C是受这两样东西而左右其消费行为的,尤其是电商虚拟环境中的放大效应,让知名度和影响力传播范围更大,更深,更远。

    在市场经济的早期,A与B通常是一体的,比如A生产衣服,那么它须得给它的商品取个名字,叫a好了,当a因其质量和口碑在C的集体中留下良好impression时,就有了在D中所看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A也就变成了B。

    随着市场经济运行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化,A与B开始脱离,因为A的品牌已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所以,A的经营战略开始转变,关闭工厂,成为专职的B,或者将品牌委托E经营管理,每年收取品牌授权费用。但如果A爱惜自身羽毛,那么A会定期随机抽检被授权方的商品是否有问题,用以决定是否继续授权或终止合作。同时A也从法律角度评估自身可能因为品牌授权而遇到的风险问题,尽量确保C的利益损失应由被授权方或者销售方去承担,而非自己成为冤大头。

    当然,在网络发达的现在,应对公众危机事件,有商业头脑的A,B,E深知表态很重要,所以,C也习惯了各种商家的“公开道歉声明”,同时在评价区“各抒己见”。

    从商品品牌逻辑延伸到雇主品牌塑造,一个面对消费者市场,一个面对劳动力市场,而劳动者又同时是消费者,但两个市场完全不同。在消费者市场,消费者花钱购买产品和服务;在劳动力市场,劳动者被他人购买其服务(即劳动能力,知识,技能,从业背景等)。由于没有统计数据说明有多少企业是看重雇主品牌的,所以,只能以我个人的从业经历给个直觉预判。大约是95%以上的企业主没有什么雇主品牌意识,而那5%的企业主有这个意识,又因表里不一而打个折扣,即在外部招工市场中塑造一个“美的”形象,吸引劳动力;在企业内部又是另一张“美的”面孔,管理员工。这里没有好坏的批评,毕竟企业主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多变的经营管理模式也是适应市场变化的一种手段。

    HR的理想是在组织内找到适应组织变化的一种动态平衡,可以随着市场和组织的变化而“灵活应对”,基于这样的愿望,HR得边学习,边成长,边思考,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