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红衣小枪王 » 第四十章 落魄老书生(二)

第四十章 落魄老书生(二)

    落魄老书生自报家门后,跟着薛秦儿回到客栈。

    两人在靠窗位置落座,点了饭菜,等待的间隙里,薛秦儿百无聊赖,与这老书生聊起些日常,奈何饿了一整天的老书生再没什么心思聊天打趣,最后薛秦儿也不赶鸭子上架,两人相顾无言。

    薛秦儿用力嗅嗅,发觉这位读书人身上有先前遇到两位读书人不同的味道,不同于吴去先生的穷酸和赵知命的挣扎,名叫彭木春的老书生有股难得的腐朽味,如老树之根,却死气沉沉。

    但薛秦儿无心去问,毕竟在这个世间,江湖人与读书人分得明明白白,向来井水不犯河水,没必要去牵扯其他。

    可随后薛秦儿便意识到问题所在,自己原本是去卖书赚钱,怎的最后还要请人吃饭?

    饭菜上齐之后,薛秦儿将那枚养剑葫取下,老疯子曾叮嘱过,左旋为剑气,右旋出酒,先给彭木春倒了一杯酒,之后给自己倒了小半杯,将养剑葫小心翼翼别回腰间,询问道:“先生不忌酒吧?”

    早已饥肠辘辘的老书生苦笑道:“读了一辈子书,也没读明白,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清贫,最近这几年更是难熬,常常有上顿无下顿,哪还妄想什么美酒佳肴,果腹已经知足。能喝到酒,给小友你写多少封家书都愿意的。”

    薛秦儿轻笑道:“家书之事酒足饭饱之后再说也不迟。先生请。”

    眼看这少年如此好说话,落魄老书生也不再寒暄,不顾读书人那三分薄面,当即狼吞虎咽起来,薛秦儿轻抿一口酒,夹起酱牛肉细品,不得不说,这大城里的口味,就是比他那小山村要好得多。

    一阵风卷残云,最后老书生将那杯酒细品而下,发觉自己有失读书人的风度之后,报以赧颜,却恰恰打出一个不合时宜的嗝,当即闭目低头,十分羞愧。

    薛秦儿半杯酒还没喝完,诚恳说道:“先生莫要觉得不好意思,我这人出身泥腿子,哪有这些风俗礼数。吃饭这种事情,能吃饱才是好的。而打个嗝,恰恰证明先生吃得不错,让我这请客的也放下心来。”

    老书生彭木春点头笑而不语,心有感慨。

    自己闷头读书,与人接触甚少,加之又没读出个所以然,一众亲戚朋友也早已远离,没了牵扯,却遇到这白衣公子如此洒脱之人,实在是一幸事。

    可自己到底不是那些寻常读书人之流,所习之学派,无法为这少年公子赠上三两诗句,以做感谢。

    想到此处,不免有些遗憾。

    老书生摸了一下袖中书籍,考虑直接赠书如何?

    窗外一阵叫嚷声,原来是有几个读书人与一位劲装少女吵了起来,原因是一位读书人看到少女身姿出彩之后,装腔作调地送了两句诗,这种手段对一个碧玉少女来说可谓杀伤力十足,奈何这位面容清冷的佩刀少女,只是面无表情地回了句“滚”。

    这可让那位年轻读书人自觉有失颜面,这是哪儿?太高城,一代儒家圣人坐镇的地方,在东洲可谓巨擘存在,加上楚国本就重儒,怎能让一个女子如此轻易嘲弄。

    于是便伙同几位读书人拦住去路。

    在这座重礼谦和的太高城,往往再有什么问题怨气,依旧只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可见此城地位在读书人心中是峰顶存在。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在场围观群众都大开眼界,只见那名黑刀少女接连几脚,踢飞那些拦路读书人,特别是那始作俑者,更是被踹得口吐鲜血。

    那名读书人强撑着起身,惊骇喊道:“圣人脚下,你怎敢出手伤人!”

    黑刀少女置若罔闻,向前走去。

    极其好面的读书人不敢造次,撑足最后一口豪气,问道:“敢不敢留下姓名?”

    黑刀少女面不改色道:“薛秦儿。”

    原本看戏看得津津有味的薛秦儿,当即神情僵硬,一时间无语凝噎。

    一旁酒足饭饱的落魄老书生由衷赞叹道:“真是个好名字啊。”

    薛秦儿打趣道:“敢问先生好在哪?”

    老书生彭木春说道:“好在人,人好,名字便是好了。”

    薛秦儿继续问道:“那敢问先生,若是那名叫大狗二猫在某些方面登顶,是否有些掉颜面?”

    落魄老书生笑道:“不妨公子安心想想?”

    薛秦儿闭目凝思,想到若是一位名叫大狗的人登顶东洲武道第一人,连这“狗”字都变得耀武扬威了。

    一如“郭开”这名字,实在也朴素平常,但在东洲江湖人士心中,不亚于儒家圣人在读书人心中地位。

    落魄老书生解释道:“公子八成是出来游历江湖吧?容在下多说两句,哪怕如今世间气机几近断绝,止境如南墙,让一众江湖高手望而兴叹,也要切记事在人为。有人曾言’不登太山如何晓天下’,一如’不撞南墙如何极武道’?”

    薛秦儿陷入沉思。

    自薛秦儿练枪起,只觉得能去外面江湖逛逛就以知足,被那白衣修士断定之后,才咬紧牙关拼命练枪,后来知晓听水山庄之事,薛秦儿嘴上不言,在心里默默记载,日后有了本事,必定要去登门一问究竟。

    可从未想过“登顶武道”四字,便是帮他重塑气府的止境高手老疯子汤奎,也从未说过此话,实在是此路缥缈,初境圆满的薛秦儿不敢多想。

    落魄老书生寥寥两句,却如一枚石子投入水洼,让薛秦儿心境发生变化。

    结账之后,两人回屋,直奔主题,薛秦儿让老书生代笔写了两封家书,其中篇幅较长的是写给薛老头的,语气欢脱,将这段时间有趣见闻一一记载,但对于那些打打杀杀场面只字不提,最后叮嘱薛老头保重身体,然后表明自己没忘记当初临别之时那句话,查看一遍之后,薛秦儿觉得没有问题,便着手想第二封家书。

    薛秦儿原本是想把董杭与花姐的书信分开来写,最后觉得没什么必要,便合在了一起。当中所写跌宕惊险,甚至略加润色之后,无异于薛秦儿早已经历几场浴血奋战的生死关头,让代笔的老书生都啧啧称奇,最后才用狐疑的眼神打量薛秦儿,质疑当中是否属实。

    但不管是否属实,似乎都与他这代笔之人无关。

    饭吃了酒喝了,只管着写字代笔就好。

    薛秦儿也发挥出死不要脸的优良传统,滔滔不绝吐沫星子四溅仍旧面不改色,让老书生暗道你这公子若是读书,定然要有出息的。

    两封家属写完。

    落款之时,彭木春才发现自己只顾着填饱肚子,还不知这公子名字,便大呼失礼,作揖问道:“还未请教公子大名?”

    白衣少年轻笑道:“薛秦儿。”

    落魄老书生先是惊讶,随后撑起大拇指由衷道:“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