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史之列侯争霸 » 第四十六章 以毒攻毒

第四十六章 以毒攻毒

    看着刘、关、张三人先后不支倒地,应玥不禁笑逐颜开。

    强如吕布都不能将其三兄弟降服,自己只是略施小技便已马到功成。

    过了一会……

    “四妹,此药效竟是如此强,出乎意料否?”

    刘备望着躺于席上,颠三倒四口中仍不停嚷着“好酒,好酒,再来一碗”的张飞和纹丝不动却满脸通红的关羽,心有余悸道:

    “亏四妹先赠为兄解药,否则为兄此刻定亦丑态尽出矣。”

    “大功告成!”

    应玥喜不自胜,这段时间汲汲忙忙只为研制及其解法,所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但如今总算硕果有成功德完满了。

    一旁陈到与邓芝忙上前祝贺,应玥亦不做作,照单全收,毕竟此药的一确二出于自己之手,当然受之无愧。

    原来当日李当之于面摊时的喃喃自语,说出“帝师”与“国老”之词。

    虽说言者无心,但听者有意。顿开茅塞的应玥异想天开,立即躬体力行,不遑启处。

    曼陀罗花——麻醉作用——蒙汗药;

    甘草——药中之帝师,国老——专解百毒。

    在华佗欲带其三个徒弟踏上旅途之前,应玥马不停蹄研究着自己心目中的灵草妙药。

    首先,应玥将曼陀罗花之花朵晾干后,将其磨成细粉,此制成品果然威力无比。

    将其混入肉中再用狗只试之,轻而易举就抑制了它的中枢神经,不消片刻狗只就已倒地不起。

    就连应玥自己亦意想不到,杀人于无形的蒙汗药竟如此轻松就研制成功了。

    然而,此蒙汗药却有两大缺点。

    一是其药味颇重。

    对付动物只要混以肉骨已是绰绰有余,但有极高智慧的人类,特别是走南闯北的老江湖,就像帝师此类感觉易于常人的老姜,要想令其上当受骗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二是其色泽太深。

    动物固然不懂鉴别之法,但任何一个正常的人类都能辨别颜色是非,欲令其轻易进食恐非易事。

    但绝顶聪明的应玥只是略施小计,此难题就已迎刃而解,甚至还能更上一层楼。

    事实上,她只是利用她的独门秘密武器,就已将此药的药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反而解药却耗去了应玥不少时日。

    李当之所言非假,被誉为“国老”的甘草果然是众药之王,其有养肝,利湿、活气及治疗皮肤之效。

    当然,对应玥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其解百毒的药性。

    甘草之药效还真非同凡响,果是药到病除,可解曼陀罗的麻醉效果。

    然应玥总觉得其有不善之处,就是药力不够强,所以他最后找到了华佗请教。

    华佗与李当之在这方面果然有甚有经验,不约而同向他推荐的另一个另一种药材——大豆。

    此物确有画龙点睛之效,与甘草甚配。

    大豆一词出自《神农本草经》,即今日的黑豆。

    其具消肿、润肺、活血、祛风、明目、健脾、补肾等功效,与甘草同具解毒功效,而且以甘草一样,味甘性平,两者相得益彰。

    几经试验后,应玥最后将甘草与黑豆的比例锁定为一比五的分量。

    他用二两甘草加一斤黑豆放入两千毫升的水中煮沸后一试,果然两者相辅相成,有事半功倍之效。

    最后应玥将实验的目标放在刘、关、张三兄弟身上。

    此三只白老鼠实为最理想人选,刘备代表普通之众,张飞与关羽身材魁梧,只要将此两人成功制服便无惧世界上任何人了。

    所以应玥祭出她的独门武器——东汉无人能制成此水平的佳酿。

    她将蒙汗药置入酒中令两者中和,这样就能将蒙汗药的浓味统统掩盖住,而且那琼露本非纯白色,是以蒙汗药混于其中丝毫不显。

    最惊奇之处就是药与酒混成一体,麻醉效果有增无减。

    当日刘备,应玥等人投靠卢植后,张飞第一件事就是要四妹重新打造另一台新的酿酒器具。

    应玥挽不过他的日缠夜磨,便画好图样在不同的地方打造不同的器具零件,以免被人侵犯自己的知识产权。

    只是张飞怎么也想不到:自己铁杆磨针得回来的成果,最后会还治己身。

    三兄弟中,刘备首当其冲一喝便倒。

    关羽亦难过此劫,第二碗还没有喝完亦一头载倒。

    张飞倒是最为强壮的一个,但亦是三碗不过岗。

    还没来得及找嘲笑大哥、二哥今日为何会如此不济便让蒙汗药将其副交感神经完全阻断。

    其中枢神经系统一经抑制,就算平时如何神通广大,力敌万军,如今也只是毡板上任人宰割的一堆肉,只见他摇摇欲坠,扑通一声已倒地不起。

    站在一旁的应玥喜上眉梢,立刻唤来候在门外的陈到与邓芝端上甘草大豆汤灌刘备喝下。

    此药剂果乃灵丹妙药,很快就立竿见影。

    刘备如梦初醒,对所发生过的事情茫然不知。直至应玥将其中细节解释完后才恍然大悟,大叫“惭愧”。

    没有喝上解药的张飞与关羽,足足昏睡数个时辰才先后苏醒。当两人获悉一切后均呼“神奇”。

    虽然对应玥的所作所为啼笑皆非,但对这任性的四妹却又无可奈何。

    特别是张飞,深知若惹四妹生气了,自己日后的美酒便会不翼而飞。所以普天之下,他就只怕此人。

    至于刘备大哥,那是用来尊敬的,岂能相提并论?

    正值众人为应玥的神药啧啧称奇之际,卢植带着一封密函走了进来。

    众人见是尚书光临,纷纷站起来向卢植行礼。

    卢植虽乃大儒,但性格豪爽,不拘小节,非一般的迂腐士大夫。

    这样,大家对他反恭若神明,与他亦师亦友,无所不谈。

    卢植捎来的书函是给刘备的,寄件人居然是徐州刺史陶谦。

    “是否上一年于刘焉老头到来前登门拜别,曾视司空张温如寇仇那陶老头陶恭祖?”

    想不到张飞居然对陶谦有印象,需知当时陶谦只是如过客般在尚书府中逗留片刻就已离开。

    张飞的记性果真不错,他说的丝毫不差。

    大约在半年前某天,尚书府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连卢植都惊叹自从搬进此尚书府后,这里从来没有如此热闹过。

    所以大伙对那天所发生的事皆记忆犹新。

    那天最早登门的就是陶谦。

    少年时的陶谦外貌不凡,放荡不羁,为曾任苍梧太守的甘公所赏识,力排众议将女儿下嫁与陶谦。

    后来陶谦亦不负其望,仕途平步青云:考诸生,举茂才,拜尚书郎,任县令,迁幽州刺史,徵为议郎。

    当陶谦为尚书郎之时,卢植就是其顶头上司。

    因为陶谦性格嘴直心快,所以得罪不少同僚。只有卢植并不党同伐,待他始终如一。

    后来,陶谦任车骑将军张温讨伐西凉叛军的参军。

    然陶谦对张温的厚待并不领情,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公然侮辱张温。

    所谓人比人,比死人。陶谦对待张温与卢植的态度简直是天渊之别。

    正如上一年因为青,徐两州黄巾军死灰复燃,攻打郡县。

    朝廷拜陶谦为徐州刺史,前往镇压黄巾军。

    陶谦临行前特来相向昔日上司辞行。

    犹记得当日陶谦带着两人前来尚书府。应玥对其中一人印象特别深刻,另一个她只记得其名叫薛礼。

    给应玥印象颇深的那个人叫笮融。

    他与陶谦同为丹阳人,应玥记得很清楚:

    那一天,他们正在卢植府中谈论京师洛阳内中国的第一古刹白马寺,随陶谦同至的笮融对他们的话题表露出超乎想象的浓厚兴趣。

    当时应玥无意中讲了几句佛经,笮融居然缠着她不停地问长问短。

    另一厢,陶谦正在向卢植大吐苦水:朝廷遣他去讨伐黄巾之行肯定凶多吉少。

    徐州土地富饶,但地势平坦,所以黄巾军频频去而复返,令徐州境内永无宁日。

    所以陶谦认为此行必会荆棘满途。来向卢植辞别,其中尚有一重要原因就是向卢植请教该如何平定徐州之乱。

    对于黄巾的猖獗卢植早已领教过。他与黄巾军不知打了多少次硬仗,黄巾的优势就是人多势众。

    而陶谦此次不是带兵前往征伐,而是要到徐州去带领当地早已溃不成军的士兵与黄巾对抗。是吉是凶,人所共知。

    所以,卢植对此亦是无计可施。

    刘备于旁同样无甚良策,唯有好言安慰陶谦。

    陶谦虽然经常目中无人,但或许是爱屋及乌之故,知道刘备乃卢植的爱徒后对刘备甚是客气,特别知道刘备原为汉室之后对其更是刮目相看。

    当时赵云尚未随公孙赞离开洛阳,见自己的主子似也无计可施,心有所想的他遂在应玥耳边窃窃私语,应玥听其言后顿恍然大悟。

    而且,应玥好像联想到了某些事情,瞬间已目放异彩,显然是想出了什么深谋远略。

    应玥并不贪功,而且她亦不喜自我表现。她一直都将大哥刘备的利益放在首位,所以这一次她亦会故技重演。

    当她悄悄于刘备耳边呢喃细语一番后,刘备渐面露起色,不住的点头,目中尽露对应玥的感激之情。

    “陶刺史,刘某四弟有一挚友于徐州颇有地位,如陶公能得其相助必能指日功成也。”

    “果真如此,实乃陶某之福也!陶谦大喜:“不知此公姓甚名谁?可否烦贵弟修书一封与陶某付之?”

    “糜竺,糜子仲,徐州富商也。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刘备答道:“备立让四弟为陶公效劳。”

    应玥见刘备口出此言,自是不敢怠慢,忙去准备一切事宜。

    此前赵云见主子计无所出,即密语与她,谓昔日平乐观校场箭术较量之前,糜竺曾与他许下诺言:如果落败,倘赵云有事相求,他糜子仲必会鼎力相助。

    想不到此刻还真应了糜竺之言。

    顷刻,应玥已修书完毕,将之交到陶谦手上。而且将心中所想尽告与他。

    “陶公此行虽有糜竺相助,虽说事可功倍,然亦只能自保而已,固守徐州虽无大碍,但欲全胜仍需靠外力也。”

    “愿闻其详!”陶谦心想:此行算是来对了!卢植尚书府中卧虎藏龙也。

    刘备固是真龙之后,其二弟、三弟与猛虎何异?难得尚有一位能纵观大局的四弟。此子之能正如司马迁所描: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陶公是否闻过‘以毒攻毒’之计?”应玥面露微笑,从容应对。

    “倘某才疏识浅,对此计谋闻所未闻也。”

    其实何止陶谦,厅内所有人包括大儒卢植对应玥所言都大感兴趣。应玥顿成众人焦点。

    赵云,陈到与邓芝皆为自己能找到如此神通广大的主子倍感自豪。刘备三兄弟则为自己能有如此三头六臂,奇招叠出的四弟而高兴。

    特别是刘备,如果不是应玥年纪比他小,他都想叫应玥为兄长了,因为在刘备心目中应玥无疑就是他的幸运之星。

    “窃闻徐州东海郡有一好汉姓臧名霸,泰山郡人。

    其父乃县中一小官,曾为太守所害,臧霸率十余众将其父从狱中救出。时役卒百余人惧其健勇皆避而逃窜。

    此后臧霸及其父逃至东海郡,与其结拜兄弟孙观等人落草为寇,雄踞于东海,无人敢惹。

    若陶公能请糜子仲解囊以助,说服臧霸相佑。有遍闻乡野、孝烈勇猛臧宣高及其兄弟相助,以山中之贼对抗黄巾之贼,此谓‘以毒攻毒’之计矣!

    其时,里应外连,何愁黄巾不破?”

    应玥一席话,命众人皆佩服到五体投地,就连卢植都心中暗赞此子千万不能小窥。

    陶谦更不遑多说了,闻应玥之言后更是大喜若狂,连声道谢。

    “尚闻徐州彭城有一父子,二人足智好谋。陶公如能得此二人相助,凡事定能化险为安也。”

    陶谦想不到刘备此四弟如此见闻广博,忙向其称谢请教。

    “徐州下邳人陈珪及其子陈登是也!”

    应玥不慌不忙,把这两个日后将东汉第一猛将吕布玩弄于股掌之中的两人名字说了出来。

    “陈氏父子乃名人之后,若得其相助,恭祖定能如虎插双翅矣。”卢植显然对陈珪父子亦有所闻,故有此一说。

    陶谦将应玥所说铭记心中,千恩万谢后才带着笮融、薛礼离开远赴徐州就任。

    想不到数月后就有消息传来。

    刘备将陶谦送来之函看毕后,交与卢植等人观看。众人阅后,皆替陶谦的功德圆满高兴,同时亦对应玥的神机妙算折服。

    原来,陶谦至徐州后,将刘备之信交与糜竺。

    糜竺乃正人君子,严守当日对赵云的承诺。慷慨解囊,终于用财打动了以臧霸为首的东海山贼集团帮助。

    因为顾及自家的性命财产,陈珪父子亦鼎力相助。结果一战即击破黄巾军,徐州之围立解。

    陶谦遂上表拜臧霸,孙观为骑都尉,令两人率兵驻守琅琊郡,保护徐州北面;

    再表糜竺为别驾从事追随自己;

    陈登为典农校尉,负责农业耕种。

    至此,徐州境内晏然无事。

    可惜此时赵云早已离开随公孙瓒远赴幽州,不能与众分享由他首先提出的硕果。应玥想到此处,心中凄然。

    不知孤身只影的赵云如今一切安好?

    想至此处,应玥颇为后悔当初让刘备准赵云追随公孙瓒而去。

    应玥用有些埋怨的眼神瞟了一眼刘备,霎时间,那一丁点抱怨之情立即烟消云散。

    当她看到了刘备那茫然若失的表情,女孩子的心立刻为之融化掉。

    她对刘备的想法一清二楚,大哥感怀身世,见陶谦已功成名就,自己如今仍是碌碌无为又开始在自怨自懊了。

    她很想上前安慰刘备,告诉他时势造英雄,只是时辰未到而已。

    今日陶谦之成就,他日亦乃大哥囊中之物。

    虽然得而复失,但终归走出了举足轻重的第一步。自此刘备之名天下无人敢轻视矣。

    正值众人各怀心事之际,下人来报门外有来自大将军府的人求见。

    应玥怎么也想不到,正是此人的到来,自己的一生就此改易!

    欲知后事如何,请续阅下章《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