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史之列侯争霸 » 第七十二章 金婵左貂

第七十二章 金婵左貂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章。

    数月之前,灵帝曾召向介、周宣、许永三人前去帮其解梦。之后独留下向介一人,恳请他为朝廷服务。

    向介不欲为官,即拒之,后见灵帝失望之时,想到灵帝已是改前非。心肠一软,就附灵帝耳边细语一句。

    “皇上,草民窃以为董仲颖不宜手握兵权!”

    这,不就是自己的选择吗?其实,自己心中早就有了决定。

    为了天下苍生不再流离失所,不知不觉中,协助曹操争夺天下的梦想早已退归次位。

    只是,向介仍不免会耿耿于怀,心中总有负曹操的感觉。但相对于天下万民之安危,弃一人的理想亦是无可厚非。

    主意已定,向介随即恢复了从容之态,襟怀坦白面对大将军何进的发问。

    大将军是否尚记得上年陈仓之战?”

    “犹记得王国率凉州叛军作反,率兵包围陈仓。

    皇上见军情甚危,遂封皇甫嵩为左将军,董卓为前将军。二人各率军二万前往救援。

    何进回答得头头是道。

    “后结局如何?”

    “董卓认为陈仓危在旦夕需要速战速决,遂对皇甫将军提议:

    ‘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全灭之势,在于此也!’

    然皇甫将军观陈仓之况后却认为以逸待劳方为上策,遂不纳董卓之言,答其曰:

    ‘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彼。

    彼守不足,我攻有馀。有馀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

    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

    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埶也。

    夫埶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

    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

    后事已广为人知,不需本大将军多言矣!”

    “反贼王国自冬迄春,围陈仓八十余日,不能破城,果自退兵,皇甫将军遂率兵破之,大获全胜!”

    何进的门客张津见何进不欲多讲,忙不失时机地为主分忧。

    “子云只知其一,不知详情也!”何进对军事战况果然了如指掌。

    “皇甫将军欲进兵之时,董卓曾力阻其行。曰:

    ‘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追。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鬭,蜂虿有毒,况大众乎!’

    然皇甫将军则明察秋毫,反之曰:

    ‘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鬭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

    皇甫将军遂亲率其军追击王国叛军,令董卓为后拒。

    连战皆破之,斩首万余级。至此马腾、韩遂等人共同将王国罢免。王国为此气愤至死。”

    “大将军日有万机,尚事事躬亲,襄某佩服!”

    向介于适当时机不忘奉承何进一番,见何进喜形于色遂继续说道:

    “然董仲颖寸功未立,皇上有何赏罚?”

    “皇上征董卓前往京师任少府一职,其所辖营吏士皆属左将军皇甫嵩。

    然董卓上表言: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发暛命之秋。

    吏士踊跃,恋恩念报,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

    辄且行前将军事,尽心慰恤,暛力行陈。”

    董卓当然不会将兵权拱手让人,这一点向介焉会不知?虽然他所说不多,但足可引导何进走进他的意图之中。

    “据襄某所知,本年皇上亦有旨传召董仲颖,是否真有此事?”

    “然!皇上下召以董卓为并州牧,敕以吏兵属皇甫将军。

    董卓复上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乐为国家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州,效力边陲。”

    “大将军可知皇甫郦此人?”

    “进知公矩先生欲云何事。”

    何进并不是一个鼠目寸光之人,焉有不知“襄楷”所言何解?当下他回答道:

    “皇甫郦乃左将军从子也。当日董卓拒交兵权。皇甫郦于军中说左将军曰:

    ‘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

    今怨隙已结,埶不俱存。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此逆命也。

    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

    大人今为元帅,杖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

    皇甫将军答曰:‘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裁之。’

    故皇甫将军上书以闻。皇上下诏责卓。”

    “襄某尚有一事欲问大将军。”向介打铁趁热:

    “数年前,別部司马孙文台可曾力数董仲颖三罪,奉劝车骑将军张温立诛董仲颖?”

    (此事孙坚曾于平乐观校场比武之时对部下说过。)

    “确有此事!”何进如实回答。

    “董仲颖如今身在何处?”向介明知故问。

    “董卓现率兵驻扎于河东郡!”

    “谢大将军作答襄某欲知之事!还望大将军万事需三思而后行!”

    向介聪明之处就在于此。虽然他一句提议的话也没有说出来,但已令董卓真正的目的昭然若揭,路人尽知。

    皇甫嵩与张温二人其时均手握重兵,特别是皇甫嵩,身经百战,当明董卓之豺狼野心。

    就算孙坚与皇甫郦不提出建议,二人亦已心里有数。

    事实上,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皇甫嵩与张温两人均清楚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将董卓完全铲除才不敢轻举妄动!

    此后,灵帝刘宏听从“襄楷”的提醒,两次欲夺回董卓的兵权而不果。

    董卓反而在灵帝驾崩后,率军移至河东,对雒阳虎视眈眈。

    何进听罢向介之言,低头不语,心中左右为难。

    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外戚实非何进所愿。他尚有一崇高的理想:成为一个显祖扬名的世族!

    他好不容易才将异己全部铲除,只剩下宫内的十常侍才是他的绊脚之石。

    但如今,半路杀出来的董卓会否成为他新的忧患?

    终于,何进想出了一个折衷之策。

    虽然,何进的方法尚不知能否行之有效,但起码没有浪费向介的一片苦心。

    首先,何进下令董卓引兵西撤至关中的上林苑驻扎。

    上林苑乃东汉时期最大型的皇家园林。史载其南至宜春、鼎胡、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祚,北绕黄山,濒渭而东,周袤数百里。

    上林苑与雒阳相距几百里,根本就不可能让董卓有机会影响京师的局势;

    接着,何进再令东郡太守桥瑁率军进驻成皋,武猛都尉丁原领兵向河内挺进;

    第三,何进再令手下骑都尉鲍信,大将军府掾王匡二人回乡募兵以充实军力。

    应玥虽然对军事所知不多,但亦认为何进这个做法合情合理。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听从了襄楷的劝告将董卓调离雒阳范围之外;

    再顺从袁绍之言安排桥瑁、丁原二人进军雒阳附近给何太后施加压力;

    而且还有备无患派人外出征兵。

    大哥刘备三人就是随大将军何进手下都尉毋丘毅前往丹杨募兵的。

    但是,此时此刻,应玥并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挂念刘、关、张三人。

    因为,她的视线片刻没有离开过襄楷这个方士。

    此前,她就曾想过阻止董卓进京的人最有可能就是来自未来的人。

    虽然郑泰、曹操等人也是反对引董卓进京的一份子,但依应玥的推测:最有可能之人还是这个“襄楷”。

    不知为何,应玥总觉得这个“襄楷”与众不同。而且,应玥心中老是好像捉到了一些什么,但又似近实远。

    总之,就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只可惜文凯此时不在此处,否则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或许两人商议后能理出一点头绪来。

    何进见事情在自己的手中得到完美的解决,遂功成身退下令散会。

    向介虽然仍略觉不妥,但又说不上来错在何处,只好闷声不响随曹操走出百郡邸。

    只见不远处,荀攸还在与郑泰密议不已。稍微走近,尚听见郑泰对荀攸发出由衷之言。

    “何公未易辅也!”

    曹操听罢,亦情不自禁有感而发:

    “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种辑等人此时亦鱼贯而入。王允好客,力邀襄楷等人前往其府中作客。

    众人对刚才发生之事尚意犹未尽,均欣然应允。

    于是,曹操、襄楷、郑泰、荀攸、种辑一行人便随王允齐赴其府。

    夜幕低垂,满天星斗悬挂于万里无云的夜空中。

    王允索性命人将几案移至庭院之中。让下人摆上菜肴,与众人浅饮畅谈,共赏月色。

    大家对目前的形势各抒己见,谈着谈着,自是义愤填胸,嗟叹不已。

    郑泰得知何进后来的安排后稍感安慰,暂打消了辞官他去的念头。难得大伙志同道合,不免传杯弄盏,畅饮一番。

    前车可鉴,明知酒能乱性,向介现在一直都洁身自受,轻呷即止。

    王允见状,立即命侍婢上前敬酒。

    “奴婢敬公矩先生一杯,还望先生赏面!”

    “姑娘贵姓?乃何方人氏?为何会知襄某之字?”

    向介闻那婢女之言大骇,旋即对此女孩子大感兴趣,连问其三个问题。

    需知自己一直不肯出人头地,亦深知降尊纡贵的重要,故向介经常自诫不可锋芒毕露。

    自问在这方面自己已做到无可挑剔。想不到如今王府内一个小小的丫环侍婢竟会知道自己的名字?

    当他举眼细看之下,已是目瞪口呆!

    一直以来,描绘古代女子如何美丽动人,洋洋洒洒百千字的描述不计其数。但从来未看到有古人会提及她们的身高。

    眼前的女孩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身高。如果她在现代的社会中生存,职业模特一职非其莫属。

    此女孩身高起码一米七五以上,正是碧玉年华,肤如凝脂,吹弹可破。一双丹凤明眸含情脉脉,撩人心弦。盈盈一笑已是风情万种。

    向介一生阅人无数,虽然自己能坐怀不乱,但亦难阻心中为她暗暗喝釆。换了另外一个男性此刻肯定已是神魂颠倒了。

    如果硬要找其美中不足之处,向介只能说她太过羸弱了,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让人我见犹怜。

    “婢女姓任,乃临洮人。”那美女回答了向介的两个问题后,并没有直接说出第三个问题的原因,反而回问向介道:

    “先生可曾听过金婵左貂?”

    “是否指中常侍所戴礼帽上装饰之物?貂之尾与刻有婵形花纹之黄金小片——貂婵冠?”

    貂蝉?

    就在向介大怔之际,那女孩子接下来所说的话更令向介尴尬不已。

    “先生果真博古通今,奴婢此前确于南宫内职管朝臣所戴之貂婵冠。后被调往服侍圣上……”

    那女孩顿了一顿,终于鼓起勇气再说下去。

    “当日先生于西园望舒荷池边与皇上商讨国家大事之时,小女子有幸一睹先生风采……”

    说到这里,那女孩粉面一红,显然是想到了其时灵帝的荒淫无度和一众宫女赤裸相见的情况。当即已脸红耳赤,羞人答答垂下头来,一副楚楚可怜的娇俏之态。

    果是貂婵!

    向介心中暗暗称奇:想不到居然会在这种情况下见到传说中“四大美人”之一的貂婵。

    虽然貂婵并非其真名,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此妙龄少女,并沒有说出是在“裸游馆”见到自己已是给足面子了。

    一想到那些与自己肉帛相见的宫女们,向介亦不禁老脸通红。

    那女孩子冰雪聪明,见襄楷先生面色如此,肯定是与己如出一辙想到了同样的事情。忙继续说下去,免先生不知所措干坐在那里。

    “皇上驾崩之后,何太后将吾等一众服侍皇上之宫女悉数赶出宫外,幸得从事中郎收留小女子,才不至零丁孤苦。”

    “姑娘是否精于歌舞?”向介随便找个话题来缓解一下自己的尴尬。

    “奴婢随皇上后只懂文墨丁点,歌舞之道一窍不通也!”女孩如实作答。

    向介本欲再问,王允已来到二人跟前,只见他解下腰间宝刀,献于向介面前。

    “昔日王某随左中郎将皇甫义真与右中郎将朱公伟受降数十万黄巾蚁贼。允获此宝刀。

    公矩先生对允之恩,允无以为报,此劣刀望先生不弃纳之!”

    七星宝刀?!

    望着其刀柄之上镶有七颗宝石。向介立即知道这肯定是传说中锋利无比的七星宝刀。

    然向介对武器、宝马这些东西毫无兴趣。

    心想自己对王允有义救与推举之恩。所以王允感恩图报才以刀相赠。但即使自己受此大礼,无非是给曹操用来行刺董卓的工具罢了。

    最重要的是结局还是无功而返,七星宝刀白白送给了董卓。所以,这礼物要之何用?

    突然,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向介的脑中应时而生。略一思索,向介对王允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

    “襄某不惯舞刀弄枪,此宝刀襄某纳之无用,然我有一请求,还望从事中郎恩赠!”

    “恩公但说无妨!”王允忙答。

    “此女……”向介难再启齿下去,唯有面红耳热指了指面前的女子。

    那女孩听到襄楷先生如此一说,眼波荡漾,心中激动之情已溢于言表。

    王允微怔,立改容回道:

    “诚蒙恩公不弃,允焉有不允之理?”

    一旁的女孩闻言虽仍羞羞答答,却难掩俏面上的喜色。

    此时,夜空之中一袭乌云悄盖明月,曹操显然为襄楷不爱宝刀爱美人的行为大感兴趣,只为自己亦是同道中人也。于是,他打趣道。

    “恭贺公矩兄喜得闭月美人!”

    众人哄堂大笑。向介满脸通红,不知该如何应对,唯有干笑数声以盖其羞。然心中却为曹操一句“闭月美人”而感慨良多。

    古代四大美人中,“闭月”不正是对貂婵的写照吗?

    历史似乎冥冥中已有主宰,何去何从令人难以捉摸,唯有时间才是最好的见证。

    此晚众人兴高采烈,尽兴而归。那女子泣谢王允后,亦随曹操、襄楷一道归去。

    只是这一次,他们没有再回军营,曹操引着一行人齐回曹府。毕竟,曹操亦有很长时间没有见过其亲人了。

    一回到曹府,向介已急不可耐带那个女子入其房中。

    众人暗暗偷笑,自不想败其雅兴,遂各自散去。

    翌日,曹操遣其佣人尹大目前去邀请“襄楷”先生共商要事,可是敲门良久仍不见有人应门。

    尹大目情急之下,忙推门进去,始发现襄先生房中已空无一人。

    欲知后事如何,请续阅下章《利令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