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死肥宅室友 » 我的电视剧史(回忆史)

我的电视剧史(回忆史)

    可能是因为写了游戏史开始回忆过去,前几天晚上突然想起来了一首《火力少年王》的歌曲“蓝天之歌”,就去搜索,去网抑云听了后看了下评论,评论区有句说的很好,小时候后动画片尾多半会带点悲伤的感觉,当年的制作人似乎意识到孩子终有一天会变成成年人回头看。

    小学主要是看光碟

    我有印象的看的第一步动画片应该是《马丁的早晨》,通过爷爷奶奶家小电视看的中央一台下午五点半动画城里面播放的动画。后面再就是无意中发现晚上七点半的中央七台会放《蓝猫淘气三千问》,我记得放的剧情是在外太空,其实感觉当时剧情很简单每次都是飞船没能源了然后不断找能源,那个时候电视比较少,我有时候起的早,发现早上都是那种彩色圆形的那种图像,没有节目看。我就会到处翻台,后来发现早上差不多七点半,中央十台会放一个科普的视频,那个主持人是一个外国人,会拿一些道具模型做实验,这可能是我对科学产生好奇的开始。但是我稍微大一点之后那个节目就没了,后面随之取代的就是晚上八点半的走进科学。

    在少儿频道还未出来之前,那个时候我们小孩大多数都在看影碟,我记得家里的影碟机质量不是很好,有很多碟子都放不出来,但是在其他小伙伴的家里就可以放出来,每次放不出来,妈妈就说别放了,别把影碟机弄坏了,我说这可能就是影碟机是坏的,碟子是好的,可能还把碟子弄坏了。后来我妈跟我说,以前影碟机还是比较贵的,当时买的时候三千多,舅舅结婚比我妈早一年,那个时候五千多,我当时想这也太贵了,当时的人才赚多少钱呀?我后来还去百度了,发现还真是,最开始上市的时候还真这么贵,这还真的结婚才能买。

    以前看的就是猫和老鼠,葫芦娃,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类。我后来买了一个存碟子的东西,这些碟子我至今还放在存储箱子里面,小时候的玩具放在老家的柜子里,我本来想拿出去挂在网上卖,我妈说这都有个十几二十年了,搬家都搬了十年,估计都发霉了,我一想也是,就不管了。我最早接触奥特曼是在隔壁家,他家奥特曼比较多,我记得最开始名字叫做杰克,这个看的不多,后面泰罗,赛文,艾斯,雷欧看得多。一直到后面我也不知道啥时候,迪迦出来了。当时是国语版,隔壁左右都没有这个碟子,我知道迪迦好像是哪次开学的时候去我表哥的一个同学家看的,就是迪迦从黑色然后获得其他颜色的剧情,我后来才知道那是迪迦第一集。我当时想看这个我爸就骑车带着我去找,一直找到了快到外婆家那里。押金二十,看一天五毛,在我印象里,我看了一个下午,我爸每次只租两三个光碟,每个光碟就一集,我一下子就看完了。来回去租了好几次,看了整个下午,就看到了最后一集。

    当时租碟子的商家,一般都是把碟子的壳放在外面展示,碟子放在柜子里面,我当时很好奇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把碟子放在壳里面呢?这样有没有租出去这个碟子或者直接租给客户也方便,后面高二的时候有次同桌跟我说因为有偷碟子的,所以才不得以出此下策,我才焕然大悟。我最后租碟子看是马上去初中的时候,当时去租蜡笔小新去看,我感觉我租的是个盗版碟子,三个碟子感觉就把当时现有的剧集还有剧场版都录到里面了。我看了好几天都看到快初中开学了,我妈都奇怪了,她说你这三个碟子还没看完吗?我说我哪里知道它这么多,后来我把碟子给我隔壁让他录到电脑里,我后来又花了一个下午才看完。

    直到少儿频道出来之前,我看电视都是那种很随机的,到处换台看,如果有成龙和周星驰的电影就太好了,就去看。我观看他们的电影主要也是在隔壁家里,他家毕竟有电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少儿频道,那个时候就代表无聊的只能不断翻电视频道日子过去了。

    在少儿频道之前电视里面的动画片只能看中央一台和七台,还得准时的去看,有了少儿频道日子就好过了很多,但是我印象中它的广告也不少,卖好记性学习机之类的,但是至少能让我一个人的时候不那么无聊,虽然这样的日子当时还并不多,因为暑假的时候同学朋友都放假了,都在一起玩。平时晚上八点会放动画片,我妈也让我看,看完就要去睡觉了。那个时候暑假寒假还有国庆会放一些平时看不到的动画片,国庆的时候每天晚上好像是10点有哆啦A梦剧场版,还有丁丁历险记。暑假有老夫子十兄弟,但是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导致,每次都只能看到一些片段,有次好不容易在亲戚家刚好看到最后一集,我说我要看完,妈妈硬是要我回去看,等我回去了都大结局了。

    平时少儿频道没有好看的节目的时候,会去其他台去找,记得以前有个台中午放哆啦A梦,把我高兴坏了,这个台连放三集然后放差不多半个小时的广告,他放广告的时候,我就写作业,放的时候我就看,差不多可以看六集就要去上课了。

    以前看的动漫感觉很精致,有个叫做《精灵世纪》,我后来有电脑了就去网上搜索看完了。我当时都忘了这部动画的名字,只记得片尾曲霞光特别好听,通过歌曲找到的动画。我当时还奇怪为什么没做续集了,听说是因为做的太好了,消耗了太多钱公司顶不住了,就没做了,还有那个宝莲灯的动画也做的很好,也消耗了太多钱导致后面公司都出了问题。还有一部动画我当时印象也挺深刻,故事差不多是一个孩子家里条件不好勤劳刻苦的边在家干活边学习,我还记得歌词,有一个男孩瘦瘦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负担,摇摇晃晃,后面的记不得了。我去百度都找不到这个动画了。

    除了动漫还有些电视剧,小时候的电视剧质量也非常精良,不仅仅体现在动画片还有历史剧,《东方朔》《汉武大帝》之类的,我也会去看这些。在武林外传之前没有什么情景喜剧,那个我爱我家我不是很喜欢看。有次在央视看到过某部电视剧的第一集,败家子不争气找不到对象,爸爸都老了去买血给他赚钱,他在外面租车花钱追女生,回来的时候做出租车花了十七元,回来时没钱付车钱,他爸付的,拿出来都是一元和几毛的面值的钱,看着我触动很大,后面这个败家子还打算找其他亲戚借钱就是第二集的内容,但我当时忘了这部剧叫什么,后面也查不到了。

    小时候一般不看现在剧,看到了也一般记不住名字,但是有些电影确实令我印象深刻,比如《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些是我还能记住名字的电影,确实拍的真的好,能让我懂得生活的不易,还有《大气层消失》宣传保护环境。以前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海尔兄弟》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在想看的时候发现看不下去了,网上的画质特别粗糙,而且我心智也成熟了,也看不下去这个了,但我以后如果有孩子了,我会让他/她看这些东西,还有《鼹鼠的故事》这个我大三的时候还去看过,感觉还是一样的好看,《猫和老鼠》现在看还是能感觉到欢乐。这就是最佳的动漫,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人群,你都能看下去并且还能会心一笑。

    除了动画片,再就是TVB的各种改编金庸小说的电视剧了,我好像只喜欢金庸改编的电视剧,古龙的看不下去。每次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就看湖南卫视的电视剧,除了改编金庸小说的电视剧,还有TVB拍的《寻秦记》《封神榜》《西游记》之类的,确实感觉太好看了,每次午饭我可能吃个二十分钟,奶奶老说我吃年饭。直到现在我都觉得TVB拍出来的东西真的是很好,杨过就该是古天乐,韦小宝就该是陈小春,TVB的道具看着简陋但是拍出来江湖气显出厚重感,后面尤其是现在的一些新版本我都觉得失去了那种感觉,更像是一部美颜的仙侠剧。

    好像是四年级寒假的时候,《武林外传》腾空出世了,那个时候好巧不巧,我每天晚上写寒假作业,中央八台晚上播放,当时好像是一天两集,等它快放完了,我才把作业写完,当时只能听表姐和妈妈说里面一些内容,等这部剧大火之后,我就到处找放《武林外传》的电视台看,以前我记得有次暑假青海台早上每天放五集武林外传,把我乐坏了,我就每天早上看到中午。

    好像是五年级的某天电视需要机顶盒才能看,我当时好不容易刚找到云南台在放《武林外传》,结果回来的时候发现多了一个机顶盒,我再去找云南台,发现没有了。机顶盒这个东西要钱,当时好像是一年一百八,不装的话就没电视看了。装之前看的频道还是很有限的,我记得之前好像就三十二还是三十三台来着,湖南卫视是二十五台,其实就接近边缘了。小时候去武汉玩,叔叔家没有装机顶盒就没办法看电视,我印象中好像只能看到三个频道,而且还有雪花,叔叔家有电脑,就说看什么直接看电脑就行。还有姨娘家也没有装,只能看到几个地方台,就在租影碟看,感觉那个时候人的娱乐真的很有限,没啥好玩的,凑合着过。我们有些家里很困难的同学也没装机顶盒,就没有电视可以看了,后来初中的时候我认识的一个家里比较困难的同学和我说的,他说因为这个事情失去了唯一的娱乐活动,周六日还不得不和父母去乡里干农活,不然呆在家也什么玩的都没有。

    我庆幸自己家的条件还行,装了机顶盒后就有了很多频道,好像有一百多台了,能搜到星空卫视和金鹰卡通。星空卫视里面看到了七龙珠和火影忍者,听同学说后面还有海贼王,但我当时已经不看了。当时最火的还是火影忍者,当时小学同学都跟着看呀,我还特意跑到很远的地方,买了一个木叶忍者头饰,我妈从10元讨价还价到8元,到了高一的时候我都还找到了这个头饰,后来不知道去哪里了,当时我买的时候只有一个黑色布和一个蓝色布的了,火影里面是蓝色的,我想买蓝色,我妈说你看这个蓝色的铁皮好多划痕,黑色的干净,就买黑色的,不然太亏了,我说行吧,就买了戴上了。

    以前就是电视放什么我们流行什么,小时候有段时间流行游戏王,刚好我爸拉我出去理发,刚好理发隔壁有租碟子的,我就去租了一集看,我记得好像是第八集,然后想租后面的,老板说没有了,后面租碟子的店铺倒闭了,我说那些碟子呢?他说都便宜卖了,后来理发店也倒闭了。我和我爸唯一的交流,就是他带我去理发,后来搬家后,楼下就有理发店,他也就基本不带我理发了。有时候我会让爸爸帮我去买游戏王卡牌,那个时候特别贵,两元一小些。后面我觉得够多了就不买了,这些东西感觉后面也没用了,只是对当时的自己来说是种财富一样。

    有段时间电视上面放映《四驱赛车》,我就存钱买赛车和电池也花了不少钱,当时我爸说你少买那些垃圾赛车,我给你买个好的,就花了八元,不知道在哪里买的一个拼装的,我当时就自己尝试真拼接,但是在拼开关那一步的时候有点用力过猛,那个连接处有点坏了,后面电池连接那块又不会拼接,我就很着急,怎么办呢?我在外面玩的时候看到一个不是很熟但是住的也比较近的一个高年级的人,他在给其他人修打火机,本来那个人打火机是坏的,他好心帮着修,当时没有修复好,那个人就说是他干的,我刚好从路过走过他就找我评理,我说没有这样的,然后那个人感觉也不好意思就走了。然后我和他说了我有赛车不会拼,他就说他可以,就帮我去拼。帮我拼好了,我说我之前拼的时候前面有点坏了,他说没事,你那个最多就是关不紧,而且是在内部,外面用壳子关上后就不打紧,但是后面我玩的时候还是感觉开关有点接触不良,这也只能怪自己。然后我把以前的坏的赛车拿出来,他就告诉我,这些坏的可以进行拼接,然后一步步教我怎么拼接,跟我说你大多是马达坏了,你应该是平时拿它放在家里跑,然后它碰壁了,你就去抓它,从犄角旮旯倒拖出来,这样对马达不好,你直接去买个好马达就行,我当时也不知道去哪里买,他说你这些赛车壳子有的都挺好,就留着吧,后来他教会了怎么拼接赛车,我后来也会一个人拼接了。把之前坏的拿出来,拼接好了三辆。但是爸爸买的最好的那个跑的还是最快,我拿透明胶把电池开关那里固定,然后那个赛车有专门充电电池,跑起来极快。有次去奶奶家,奶奶家不远处有个和我同姓的人说,我的赛车没用了,送你一个赛车壳子吧,他这个壳子极好,之前我把赛车给表弟玩,车从三楼摔下去,壳子先着地,看着毫发无伤。

    再到后面电视台放《火力少年王》就开始流行悠悠球,我最开始不知道什么叫做定时的悠悠球,什么叫做不定时的悠悠球,只知道一放一收。同学就和我你看,定时往往是球里面有那种滚珠的,你用力甩出去,过一定的时间他会自己回来,不定时就是没有滚珠的,它会一直选择到没有动力。然后开始教我一些技巧我才会玩。后来读六年级转校后,碰到一些有钱的大佬,他们玩的悠悠球有的要十元,这个对我来说太贵了,我就不参加了,只是自己去玩以前两三元的悠悠。后面有个悠悠球我玩的挺久,甩出去自己能转差不多一分多钟,后来不小心弄到水里了时长就打折了。

    《围棋少年》热播之前家里就有围棋,当时不会下,爸爸教我下,我看完之后还是不咋会,就跟着依葫芦画瓢,爸爸说你这个技术变高了,我说我也不咋会。当时还有《快乐星球》我挺喜欢看的,小时候经常停电,每次一下雨我就说完了,又要停电了,又看不了《快乐星球》了,到了第三部我就没看了,据说拍到了第五部,我觉得这都是狗尾续貂,就和《还珠格格》一样,第一二部挺好了,非得拍第三部,其实感觉第三部也可以,但是有点审美疲劳了。

    到了六年级后开始慢慢的不看少儿频道了,去看金鹰卡通了。有段时间放映的《快乐东西》,里面片头曲的rap我找了好久才找到,后来我在看这个,感觉里面的时代都是零几年的事情了,很过时了。周日的晚上会放一些搞笑的东西,主持人是杜海涛,在其他的事情我就记不住了。

    还有两部动漫,一部是《蜡笔小新》一部是《名侦探柯南》,最早看蜡笔小新是我的一个邻居带我去他亲戚家看的,他家亲戚刚好就住我姨奶奶家,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姨奶奶家搬家到县城了,我有次路过的时候发现姨奶奶不见了,我就没进去,还好没进去,不然就尴尬了。《名侦探柯南》是在电视上面看的,其实电视上面放的就那么些集数,有一集我印象很深刻,柯南看一个房间的洞本来没有人,但是突然出来一个人的眼珠和他对视,当时我就叫出来了,我表姐当时没看那幕,就说咦,怎么还叫起来了。还有些动漫真的记不清名字了,只能依稀记得场景,百度去查也查不到,真的很遗憾。

    小学时间看电视的时间真的是很多,虽然我在印象中我和朋友玩的时间也很多,当时看的动漫很多,因为一个人发现好东西其他人都知道。那个时候韩剧也开始热播起来,《大长今》算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韩剧,后面基本上不看韩剧,只是听其他人说。偶尔去表姐家也会跟着看一些台剧之类的,记得有《爱情魔法师》,里面开始认识明道。还有一些比较好看的综艺节目,各种反转。也忘了是哪个频道的什么节目。我自己看的综艺就是星空台一个叫胡瓜主持人主持的节目。一直对综艺和明星没啥兴趣。

    还有一些有印象的综艺就是中央台的《城市之间》、《购物街》、《家庭主妇》、《幸运52》,还有一个是闯关的节目,好像是《天才冲冲冲》。后来有人打着《家庭主妇》和《幸运52》骗人,这两个节目好像就没了。其他节目我也逐渐没有关注了。

    还有些印象的电影就是《哈利波特》了,记得有次早上去外婆家,去看外婆新买的电视机,当时好像就在放《哈利波特3》,我早上去的时候没吃饭,我出门想吃炒面,当时我们那里一碗炒面五毛钱,外婆那里卖炒面的说一元,我感觉她可能认为我是小孩欺负我,我说我就想要五毛的炒面,她说五毛炒面可以,但是要加一根五毛火腿肠,最少消费一元,我就有点生气了,最后好像就吃的别的。外婆家对面有一个理发店,那个理发的老人两元一剪,剪到了我六年级就没开了,老了剪不动了。我在小学理发也是很便宜一般是两元一剪,到了六年级才涨价到三元,我一般在奶奶家附近理发,因为关系很熟,有时候剪完钱都没给就走了,回家后想起来才回去给。到了初中后感觉出去理发就变贵了好多,都要五元了,我就想在便宜的地方剪头发,爸爸就带我去哑巴店理发,那个店里面都是哑巴,老板是半个哑巴,能发音,但是含糊不清。他知道哑巴不容易,就收留当地哑巴教他们理发,有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说来也巧了,后来我搬新家,新家和县里的格子房一样,但是送一个一楼的储物间。那个哑巴老板的家刚好就在储物间门口,他刚好老了干不动了,把那个理发店关了,他就把我家储物间租了下来,接着干理发。一年租金我们就收一千,很便宜了。我每次去理发他也不收我钱,有时候我也不好意思就给钱。他家现在理发才七元。到了高中理发真的是太贵了,好一点的十五元一剪,这是干嘛呀这是。到了我出去工作后,理发最便宜要38元,咋地我看着像很有钱的人吗?20年在BJ理发好不容易通过导航一个15元理发的地方,不知道被哪个举报了,又只能去38元理发的地方了。现在在上海找到了一个老人理发,只要8元,但是剪的太差劲了,平头都没减好,就去了一家15元的,感觉挺好,就一直在那里剪了。

    外婆家的电视本来在里房,后来里房放东西了,就放到了前房。外婆很节俭,做饭一般不用电饭锅用的以前的高压锅,说是挺花电费挺花钱的,最早做饭生火的柴火用的家门口的树掉下来的枯枝,后来城市管理把树砍了赔了外婆一些钱,外婆也就没有枯枝生火了。刚好外婆家门口不远就是早餐店就去那里扫一些筷子收起来生火。外婆不喜欢扔东西,觉得东西以后可能会用得着,导致后院和两个小房间还有走廊和大厅摆着很多东西,只有卧室稍微好些,外公在的时候会定时清理废物,外公走了外婆就不怎么清理了(外公在我出生前就过世了),舍不得扔。妈妈辈不能扔,扔了就生气。我们小辈就帮着整理扔掉外婆才不生气。外婆近些年身体不好,有些脑萎缩,但是还能独自生活和认清人真的很不错了。

    奶奶常问我外婆身体怎么样,我说还挺好,就是有些脑萎缩,差不多两三年要去医院输液一次。奶奶说这就很不错了,她说最近她睡眠不是很好,然后对时间比较敏感,就把手机设定成整点报时,不然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前些日子奶奶体力不支摔倒了,一体检,血小板只有9×10^9/L了,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这就很危险了,就去输血,过了一个月才好,奶奶之前市里叔叔家住,市里有电梯,后面觉得市里没有玩的,就回县里伯伯住,可以打麻将,但是县里没有电梯,估计就是爬楼的时候摔倒的,现在回了镇里,住在奶奶家的干儿子家,这个干儿子是很多年前认得。我爷爷有次家里需要装修,看这个装修工人挺老实就认了干儿子,我得叫他干叔叔。前些日子我看自己要离开上海了,想着医保的钱不能白交,就把医保钱用完给奶奶买了生血的药品,给外婆买了一些维生素寄回去。

    小时候外婆身体还行还可以跟我打珠子,三点一线的瞄准打过去。大一寒假外婆身体了,我跟她说这个事,她说你竟然到现在还记得。奶奶小时候经常花钱给我买玩具,有次给我和堂姐买了一个可以自动吹泡泡放音乐的机器,我们在那里玩,但是泡泡吹到饭桌那里了,爷爷就生气了,就把它砸坏了,虽然还可以自动吹泡泡,但是不能放音乐了。爷爷是在我刚上三年级的时候去世的,爷爷在我印象中性格很怪,坏的时候就很差,好的时候很好,以前考了第一名他就碰到路人就说孩子得到第一,还请学校老师喝可乐。爷爷离世也是偶然,他吃饭后会喝酒,喝酒后就会去屋后的河里游泳。后来去大伯那里旅游,吃饭喝酒后就直接睡午觉,醒来的时候和奶奶说,我身体有点动不了,奶奶说你别吓我,然后就快点拉医院去了,发现是脑溢血。抢救了一周离世了,我去医院看爷爷的时候,爷爷说不出话了,离世前两天妈妈说爷爷病情有好转,我当时觉得那就没问题了,危险期过去了,结果后面急转直下就离世了,我当时还小,对死亡没有什么感受。爷爷去世的时候,我当天就病倒了,家人说可能是我是小孩,阳气弱碰到这个事就得病了,治疗了两天才好。我小时候也经常发烧,差不多一年得病一次有时候两次,还必须打针才能好,直接六年级的时候才不怎么发烧,后面即使发烧一般睡觉最多吃点药就好了。

    我下象棋就是爷爷教我的,妈妈后来跟我说爷爷是最早的那批大学生,华师毕业的,我才知道原来爷爷考的大学是从爷爷到我这三代人里面最好的。爷爷还参军过,身体也硬朗,如果不是喜欢喝酒感觉也可以很长寿的。对待乞丐也挺好,一般都会给些钱,有时候心情好还会给两元,那好像还是02年的时候。爷爷和曾祖母过世后,奶奶就去市里住了,照顾当时还年幼的表妹。

    这里重新说回电视剧的事情,我自己写作有点意识流,想哪里写哪里。小时候看的动漫中日漫很多,《铁壁阿童木》、《游戏王》、《魔豆传奇》、《犬夜叉》、《百变小樱》之类的,我以前以为《魔豆传奇》是国产,百度查了之后才知道是台湾省和日本合拍的。当时看的国产剧记得的还有《快乐星球》、《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

    六年级看的是《神兵小将》,当时最后一集,班上好多人没看到,我说我看到了最后一集的内容,有些人还不信。那个时候《喜羊羊和灰太狼》也出来了,但是我一直没时间看,播放的时候刚好老有同学找我玩。

    还有一个是《战斗王EX》,那个时候就去买陀螺玩,我平时买的就是五毛钱一个的塑料小陀螺,那个时候有个同学把这个塑料陀螺改装了一下,下面有个尖尖的小钉子,导致和地面接触面变少消耗的能量就小,能转特别久。后来我爸看我玩这个,给我买了一个老式陀螺,拿鞭子抽的那种,我还玩过一阵,后来就一直放在老家柜子里面在。

    有个特别的节目《快乐驿站》,这是把一些小品相声或者说书人的录音做成动漫,我以前不看春晚,老是和同学在玩,是通过这个了解到的赵本山,所以后面春晚就和家长说赵本山出来叫我。说书人我就听到了隋唐英雄传和刘墉的内容,这拓展了我的一些历史知识面。

    初中就基本上不怎么看光碟了

    初一是个例外,当时还有些同学没有去县里读书,大家也差不多知道今年就是最后一年在一起玩了,所以我基本上电视都不怎么看,一放假就跟着出去玩,最多就是一边打牌一边看电视,后来大家说这个太影响打牌了,就没看了。我记得初一暑假的时候大家最多就是看《武林外传》打牌,因为大家差不多记得台词了,就当个背景声音,其他的就不看了。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我喜欢看《武林外传》,小学毕业的时候叔叔给我买了这个光盘,初一国庆我就一直看这个,7天内就把80集的《武林外传》看完了一遍,后来就收起来了,说再也不放这个光碟了,圆满了,那个时候我妈有时候也跟着看,差不多看一眼就知道是哪集了。

    到了初二很多同学就去县里读书了,我家里也买了电脑,就把《火影忍者》重新看了一边,当时好像更新到三百集,第二部基本上都是原创,放的不是主线内容,我也看完了,一直看到了我爱罗死的那集。到了初二开学有同学带我看《终极三国》我就跟着看到最后一集。火影更新太慢了,我就丢了。有同学想看《海贼王》,就周日下午到我家来看,我就电脑放给他看。当时周五周六晚上我就看《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以前表妹爱看《天天向上》,就吵着要在电脑上课,当时用的播放器会把最新的一集放在最下面,但是我们以为最新一集在最上面,所以以为没有更新,都是旧的。后来一个远方亲戚告诉我们,表妹就去电脑上面去看了。我看向上和大本营也是偶然,没有同学跟着一起玩觉得太无聊,就想起来周五周六晚上湖南台晚上好像有节目看,就去看了。

    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大本营,后面好像李湘被淘汰了,后面我就一直没看了,到了初二才重新捡起来。周六日由于闲着没事,我看的电视剧的时候就多了起来,比如《魔幻手机》、《神话》、《杨光的快乐生活》,《神话》还是电影版的时候我就觉得还挺好看的,有次去爸爸朋友家做客,他儿子刚好也在看,我和他儿子就一起下象棋,他儿子当时读高中,我看他的书都看不懂。《杨光的快乐生活》是初二国庆时在外婆家无意中看到的,当时表哥也在,表哥当时不爱看这个,我说这个挺搞笑的,他就跟着看了半集,觉得还可以,当时放映的那段是“不要和陌生人打台球”。国庆后我再去看就发现没了。小学有段时间,表哥住外婆家,我有时候跟着《网球王子》。自从初中后,表哥去县里读书了,聚的也少了。以前表哥在乡下住的时候,我周六周日还有时候去他那里玩。后来搬到镇里住了几年,初高中去了县里,后来高中毕业了,就又回乡里住了,过年就在县里他的外婆家睡。15年圣诞节的时候表哥母亲去世了,因为舅妈长期喜欢吃辣,诱发了肠道癌。15年初年我当时读高三,没什么假期,我妈说去见下舅妈,我说不想去,她说你必须去,搞不好就是最后一面了。当时舅妈化疗头发已经没了,戴的帽子,感觉精神还行,谁曾想一年不到人就没了。

    《神话》放映的时候也是在外婆家看的,第一集中间开始看,班上同学也追剧,就一起聊这个。最开始看《神话》感觉赵高好坏,到了长大在看,发现易小川是个圣母婊,赵高才是适合做朋友的。

    初中平时没有时间看电视剧,到了周五周六晚上就看《神探狄仁杰》,看久了就感觉狄仁杰就该胖胖的,后来看电影版或者其他版本的狄仁杰,就感觉有些不适应。看狄仁杰4前几集感觉特别血腥,后来过几天就没放映了,我还以为是被举报了,后来听说是版权问题,我就百度看完了。那个时候看电视很多时候都是中午,有好的电视就去看,放广告就做作业。

    初中有部剧叫做《一起来看流星雨》,芒果台号称全球首播,当时我在伯伯家,表姐表妹要看,我没办法就跟着看,感觉怪怪的,里面有钱人都这样吗?还有艾利斯顿学院,后面我百度才知道是厦门大学,那几个纨绔子弟是怎么进去的?还有《丑女无敌》也是跟着看,在丑女无敌之前我和我妈在电视上看过一部印度版的丑女无敌,也不知道谁借鉴的谁。后来流星雨和丑女无敌拍第二部我就没怎么看了,感觉没啥意思了。当时的生活剧感觉也可以,有部叫《蜗居》的,我就翻台的看了一些片段,里面一个人说每天睁开眼就想着房贷水电需要多少,一个月赚多少,我感觉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还有些动漫我记不得名字了,比如发生舟曲泥石流的时候那个时候少儿频道放的动漫后面就没放了,我当时记得名字,后来就忘了,只记得里面台词有什么葫芦之类的,我去百度全给我推的《葫芦娃》。哎,估计也找不到了。

    印象中初中看的最多的就是《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固定时间去看,不怕错过,有时候还去第二天中午看重播,一般晚上的时候提前买好烧烤,然后到点了边吃烧烤边看。后面俞灏明出事了以后就感觉《天天向上》在走下坡路了,但是我依然再看,这一看就看到了高中。

    高中

    这段时间除了依然周五周六看向上和大本营外,就是在网上看剧了,高一国庆本来想看小时候在星空卫视看的《Q版三国》,看完了又发现了《Q版三国之三小强》,感觉真的好笑。

    后面觉得没有什么剧看了就去看《老梁观世界》,后来下载了好多集看,都快看吐了。再到了高一的某天中午看到了江西台《杂志天下》,最早就十分钟左右,了解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可能是看的人多了,这个节目时长逐渐延长到半个小时,我以前大一午休前要默写单词,但是我记性不是很好,老是要花很长时间,等默完了就要去上课了,后来妈妈就说算了,直接去睡吧。

    高中暑假会去伯伯家,表妹表姐有年在看《西游记后传》,我说我不看,我小时候看太多次了,有次很多频道都是同步放,结果我一天晚上看了三次大结局,最后一个台还刻意拖延了,我爸说太晚了快去睡,我就没把这最后一个台的看完。

    电脑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一集不漏的看剧,《海绵宝宝》之前都是在少儿频道上面有一集没一集的看,在电脑上就可以一直看完。还有《年代秀》感觉也不错。高一暑假的时候,在家闲的没事,就想到以前有部叫做《秦时明月》的动漫,一直想看,就下载下来,囫囵吞枣的看完了,到了高二刚好更新第四部了,连着看。还有那个时候有个分辨真假的节目《非常了得》,我下载了很多集去看,后来主持人不是郭德纲了我就没看了。

    高二下学期感觉是娱乐行业真的兴盛了,《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当时最长可以从七点二十播放到十点多一些,出去广告感觉也有两个小时了,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活动,限娱令出来后,时长变短了很多,很多活动就没了,感觉没啥意思了就没看了。除非是寒假的时候,芒果台会一直放大本营,就会看一下,其实也就当作个背景音乐了。

    高三基本上没有看电视了,好不容易放假就看些郭德纲的相声和一些近些年好笑的小品去看。后来我都背的了,高三毕业去外地,大伯停车后去外面买东西,刚好车里收音机播了《大城小事》的小品,我就跟着背,当时堂弟堂姐就在边上笑,大伯回来后就切台了,堂姐说不要换台,看我被小品,他说听其他台的小品,然后晚上让我把那个小品找出来,给他们看。

    大学

    大学有了智能手机,伯伯给我买的,我妈说用诺基亚打电话就可以,伯伯说那怎么行呢?同学都用智能机,你孩子用诺基亚?我最早接触智能机是在高二,我一同学让我帮她手机充电,我就去点了下,也不是很会玩。我当时也没有手机,有次要和妈打电话,就找一个同校的学生借了手机,但是不会操作,我说麻烦你帮我输入号码,打完了我说同学谢谢了。这个同学的妈妈刚好在旁边,我走后,她说这个借手机的是你同学吗?他说不是,她说那你怎么借给他了,他说没事。

    最初玩智能手机就在暴风影音上面看柯南剧场版,看的差不多了就去看其他动漫,一直看到想吐,一方面是看的太多了,一方面是我最早是看的质量好评分高的,后面再看质量差评分低的就不适应了。后面就开始看《暴走大事件》和《暴走恐怖故事》4和5,感觉还挺好看的,然后去看了一些神鬼的东西,《中国诡实录》、《太平广记》、《尸界》这都是漫画。还有两部漫画名字我忘了,好像涉嫌封建迷信被禁了。《尸界》每周更一次,后来我就没看了,疫情的时候我去看了一下,好不容易找到了以前看的地方,然后看到最新更新的地方。后来我又丢弃了,追不动了。

    到了大二下我接触到千古绝响的鬼畜,开始看些历史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国通史》、《春秋》、《大秦三部曲》、《贞观之治》、《大明1566》、《雍正王朝》等等一些,确实充实了我的生活增长了见识。还有部剧《毛骗》这个剧也挺好,据说是一群大学生拍的,真的不容易。这可能是我后来看剧的时光,到了实习期,我就看《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第一季和《哈利波特》,把他们一口气看完了,辉夜大小姐第二季出来的时候我就没看了,开会员又要花钱还是省点好。

    毕业后看见就是看的解说,《钢之炼金术师》、《少年包青天3》我就是看解说看完的。我不想再去看全剧了,包青天我初中毕业的暑假下午经常看,那个时候有个台老重复放这个。早上就看浙江台《仙剑奇侠传3》,还有《喜羊羊和灰太狼》也是在浙江台看的。

    现在我看基本上都在B站看短视频。唯一看的剧就是《是,大臣》了,之后会看下《是,首相》。其实我也想看看国漫,近些年国漫也很不错,《疯味英雄》刚出来的时候我就去看了,没想到最后被禁了,还有《镇魂街》感觉还是第一部好看。《秦时明月》到了5和《天行九歌》,建模建的确实不错,但是感觉剧情有点拖沓了,真正的好剧是要讲好一个故事,而不是靠建模取胜。感觉从《大圣归来》后,国产动漫和电影制作真的是越来越精良了,就差一个好的故事了。《白蛇》1感觉就很不错,2打戏可以,剧情稍微弱点。我去看《白蛇》1是当时B站很多人自发宣传这部剧,我就买了一张电影票去看,这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主动的而且是单独的去看电影。我们小镇上只有两家电影院,只有比较远的那家有排片,我就走老远去看。近的那家电影院我妈有张会员卡,19年年初春节我还去看了电影,当时因为之前我妈老看电影有很多积分,会员卡都升到了最高级,当时买票的时候可以直接报卡号,所以卡还一直是初始卡,没有换成高级卡。我硬是妈妈拿去换,妈妈说明年换不是一样吗?我说谁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看电影呢?我当时的意思是说有可能明年亲戚不来镇里一起过年,那就不看电影了。结果一语成谶,第二年疫情来了,那家电影院就倒闭了,我和妈妈说还真是看不到了,妈妈说那张卡上面还有些钱没用呀,我说那能怎么办呢?反正以前看的够多了,打折的钱应该也省回来了。当时倒闭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我只是想着电影院有没有可能顶不住倒闭,然后看了这家电影院公众号,显示被多人举报了,我当时心想不好,再去实地看了看,发现果然倒闭了。

    妈妈后来也不怎么看电影了,她说反正网上都有,我说以后在想看去ZFB上面预订,不要搞什么会员卡了,她说算了算了不看了,以前看电影就是图个近,现在没了就算了。21年春节去和堂姐堂妹还有叔叔去唐人3,我看它就是因为我看网上看1觉得拍的确实挺好,再去电影院看2的时候觉得虽然推理不如1精彩,但是图个开心可以,到了3就感觉,这都是什么呀?以后不急着看唐人系列了。结果《你好!李焕英》脱颖而出。后面叔叔和我说那个贾玲拍的听说挺好,我说对,我也是没想到,结果看了那么个玩意。今年元旦,表妹去加拿大读书了,也不知道以后还回不回国,以后过年就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杂谈

    到这里我以前看的电视剧和电影就介绍的差不多了,本来写的时候没想到会写这么多,尤其是小时候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我没有提名字的动漫,《狄青》、《杨家将》、《明朝那些事》之类的,杨家将和明朝那些事应该是说书人讲的然后根据他们说的画成动漫。刚好适合我这种爱看动漫的人看。还有《虹猫蓝兔七侠传》和《虹猫蓝兔阿木星》,我以前还抽奖中过虹猫蓝兔的碟子。还有《魔法咪路咪路》和《魔女的考验》之类的,尤其是《魔法咪路咪路》我在星空台看了很多部,网上发现有些找不到,有年寒假在县里过的,让堂姐看咪路咪路,看到第一部的倒数第二集的时候她就要出发走了,后面我问她,我说想把最后的两集看完吗?她说算了,前面的都忘了。

    还有些动漫我都是断断续续看的,长大了虽然有机会可以在网上看完整的了,但是不想看了。百度90后常见的动漫片,里面我都看过或者了解到过,这里就不报菜名了。在讲一下我家里的事情,以前爷爷奶奶都在的时候就在镇上过年,爷爷在我三年级过世的,曾祖母在我六年级过世的,爷爷去世后曾祖母晚上就要人陪,不然就说有鬼睡不着觉,基本就是早上睡晚上醒,我奶奶说,那段时间晚上要陪祖母身边睡,那几年都没睡好。有时候奶奶出门买菜她一个人在家,就要把房门打开,哪怕是冬天,有次冬天我在奶奶家想出门,刚好奶奶出去了曾祖母一个在家,我出门就想把门关上,曾祖母就说把门打开,不然我去世了都没人知道的,我说冬天好冷呀,她说没事,硬是要打开。有时候一个人在家可能感到孤独恐惧就会走动,老了就容易摔倒,跌倒摔伤了几次,之后就不怎么走动了,就在做凳子上或者睡觉躺在床上,后来有次实在是没有力量了,从凳子上摔下了就没了。当时我在读六年级,我作为家里的小男丁应该去法事现场,但是当天下午有课,就让堂妹去了。祖母去世后奶奶才去的市里住。以前过年都是在镇上,后来有次在县里过,和堂姐看咪路咪路就是那次。我那次都放不了烟花,只能玩板炮,就是摔地上炸的那种。

    我们这里过年可以放鞭,但是放鞭的越来越少了,我记得在我读二年级到五年级的时候,街上卖鞭炮的特别多,到了六年级就感觉到减少了,当时也可能和六年级的大雪灾有关。当时去学校发现寒假作业都没到,那个寒假真的是玩的痛快。小时候过年一般是在奶奶家,偶然会在外婆家,我记得好像二年级过完年后,外戚就没有去外婆家过年聚会了,也就没人放鞭炮了,还是前年的时候,我把表弟拉上,把一些我爸买了没放的鞭炮带上到外婆家放,我和外婆说您门口至少有十五个年头过年没有自家人放鞭了。现在奶奶身体也不好了,虽然说内亲基本上过年都会来镇子上过年,但是等奶奶不在后估计就难说了,十有八九得各过各的了,之前奶奶老说在县里伯伯家过年,吃饭就直接去餐馆。结果最后奶奶说去其他餐馆吃饭没有年味,算了,还是回镇上弄吧。每次过年也很不容易,奶奶得提前一个月回镇上,然后把东西洗了收拾,然后找人做腊鱼腊肉,我妈也会过去帮忙,等过年过完亲戚都走了,又要接着收拾整理打包东西,然后来年又来一遍。房子有时候会让干儿子帮着看着点,有时候我妈也会去打理一下,防止灰太多。

    老人对孩子们的关心总是很多,如果孩子能对老一辈稍微好点,老人就把孩子夸得不行。我大四实习的时候买了四双银筷子,给爸妈奶奶外婆用,我爸不要,我就把他的给了姨奶奶,把姨奶奶感动的不行,说孩子心里还是有我的。我小时候除了最亲的内勤外戚基本上没啥亲戚回来我家走动,除了姨奶奶,我妈生我的时候就是姨奶奶在帮忙照顾我妈,我小时候姨奶奶老给我钱买吃的,她平时看报需要放大镜看东西,我不懂事就要玩放大镜,她也不恼,让我去玩。有时候我把放大镜把手弄坏了,她也不说我,那胶带粘一下。后来家境稍微好了一些,一些从来没见到过的亲戚就来走动了。我姑姐跟我说,这都好多年不来往的人了,现在跑过来。前些日子我买药品寄回去给奶奶外婆,她们那说哎,还是这孩子懂事,知道想着家里老人。

    我觉得90后尤其是95后我们这代人童年是真的好,家里普遍富裕一点了又刚好有生育计划,家里养一个富着养,还有些娱乐活动。那个时候孩子也多,大家凑一起啥都能玩,也不像现在都玩个手机。我当初看的动漫真的觉得是精品,有些动漫我真以后会给我孩子看。现在动漫管的太严了,连喜羊羊和奥特曼都会被投诉,孩子只能看熊大熊二,看个小猪佩奇都有家长投诉说孩子看了学猪叫,真不知道这些家长在想什么?

    感觉开始回忆过去后真的是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