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雪北歌 » 南雪北歌 35-36

南雪北歌 35-36

    十四岁的司马覃已经到了尚书阁。

    司马覃,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清河康王司马遐长子,晋惠帝司马衷之侄,曾被立为皇太子。

    羊献容命太监拿出惠帝年轻时的冕服,赶快给清河王更衣,并模仿惠帝手迹草写遗诏。

    显阳殿外传来混乱喊杀声!

    一个小太监慌张跑进来,摔了一跤。

    “慌什么?”羊皇后快步走到小太监面前,甩手就抽了对方一耳刮子,她冷脸怒斥道:“成何体统!”

    “东海王率军杀进来了!”

    羊献容瘫坐于东床,她的思绪混乱,脸上清清楚楚写着失望和忧虑。

    “就差一步!”

    东海王领军包围宫殿,在皇后看得到的地方斩杀后党军师王延,罢免有爵位的宿卫。殿中诸将有羊家门生故吏,故此一律罢免。

    司马越担心司马覃最终会成为皇太子,于是假将他囚禁于金墉城。不久之后,就派人用棉被子捂死了司马覃,时年以庶人的礼仪安葬。

    晋惠帝,葬于太阳陵。

    这位毫无尊严的皇帝,从登基的第一天就是傀儡,媳妇给他带了无数顶绿帽子,兄弟们把他呼来唤去,他软弱昏聩受人欺负,最后却得到八主神太阳的名号,颇具讽刺意味。

    司马家崇尚简葬,羊皇后把丈夫经常用的汉代草叶纹铜镜放进了惠帝的棺木陪葬。其背后铭文为“见日之光,天下大阳,服者君卿,常贵未央。”

    她在祈求赫赫太阳神,以永恒耀眼的阳光,实现大晋天下太平、国家兴盛的美好祝愿。

    “日月心忽而愿扬忠,然雍塞泄而。”

    羊皇后默然站立许久,她身后是一轮火红的夕阳。

    成为储君的司马炽给了羊献容一个“惠皇后”的尊号,随随便便地把她供在了弘信宫里。

    她从此寂居深宫,成了小叔子和朝臣们眼中的一个活死人。

    她的生活已经不再会有任何变化,就是在数着日子,等待死亡后与讨厌的人一起合葬。

    ……

    在丞相府百官朝会殿中,常朝散会后,羊献容穿云英紫蚕服,垂云髻插金步摇,宽袖翩翩,其华丽而贵重。

    皇后的銮驾挡在路中间,羊献容于车内隔着纱帘,朗声说道,“百官公卿,惠帝中毒身亡,哀家请东海王及诸位大臣主持公道,查明真相,严惩凶手!”

    她跪坐作揖。

    百官们冲着皇后,深鞠躬回礼。

    皇帝中毒而亡,非同一般。如果司马越不是凶手,一定要大兴缉查,以提高自己的声望,至少也会有所表示,以避免人们对他的怀疑。而事实上他对缉查凶手之事竟只字不提,这种不合情理的沉默恐是心虚的表现。

    他们心知肚明,但是畏惧于东海王司马越的屠刀,却只能面面相觑。

    十一月二十一日,23岁的司马炽即皇帝位,是为晋怀帝,实入宫行大赦,尊皇后羊献容为惠皇后,住在弘训宫,追尊生母太妃王媛姬为皇太后,立妃梁氏为皇后。

    司马炽,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多年来,司马炽不参与八王乱事,并且行事低调,不太热衷于交结宾客,不涉足世事,爱好钻研史籍,受到人们的称誉。

    他少年时的志向是成为历史学家,司马炽相信只有不可磨灭的学术,但是从来没有不衰败的国家。他的偶像是太史公,司马迁用著书立说在每个人的思想里开疆拓土,建起一个永不破灭的国度。

    只有历史才是真正的度量单位,没有了历史,我们便不复存在。

    著书立说才是无上光荣的大事业,可惜他那几个优秀的兄弟们都牺牲在家族内战里,作为武帝最后的子嗣,他必须站出来承担起家族传承的责任。

    晋怀帝遵循旧制,与群臣到太极殿,使尚书郎读时令,听群臣议论政事。也与群官讨论政务考证经书典籍,他对历史有着自己的见解:

    “史记人物模式开创的后代古典书籍,知识点主要记载道德和计谋,局限在于只教授治人的知识。长期以往会导致内争内行,所以我们更多需要走出去兼收并蓄,寻找更有力量的文化。”

    朝政焕然一新,百官备受鼓舞,大晋帝国看到了中兴的希望。

    老臣傅宣激动地流出两行烛泪:

    “今日复见武帝之世矣!”

    荀崧也是激动到语无伦次,“陛下天姿清劭,少著英猷,足为守文令主。”

    ……

    永嘉元年,正月初一日。

    改年号后,丧乱更加厉害。

    雍州以东闹饥荒,百姓多数饥饿乏困,相互变卖儿女,奔走流离迁移,逃亡到漠南东北鲜卑的人多不胜数。幽、并、司、冀、秦、雍等六个州闹大蝗灾,草木以及牛马的毛都没有了。全国范围内的瘟疫开始流行,百姓又被强盗杀害,漂流的尸体布满河面,白骨遮蔽田野。

    皇帝命令各地郡守赈灾,实行大赦,并废除诛灭三族的刑法。

    他主持史无前例的大朝会,其召开规模较大,主要是彰显国家威仪。参加人员庞大,⼀部分是两千石到六百石的官员,还有部分是仍然臣服晋帝国的代国拓跋部,鲜卑慕容家的代表。

    司马炽生来就气概不凡,不肯听任司马越的摆布。

    他又以清谈的名义秘密召开了内朝会议,太傅大将军司马越被排除在外。参加内朝的人员都是在皇帝身边比较受宠的人,主要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他们不属于三公九卿系统,也不同于为皇帝日常寝食服务的仆役。他们本职主要是议论政事、谏诤拾遗、作为皇帝顾问、宿卫皇宫保护皇帝安全等,与皇帝关系密切。

    内朝召开地点的私密性,参加人员的亲近性,也使这次内朝召开意义重大。

    司马炽说话从不藏着掖着,他是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

    “以后朝堂禁止清谈玄理,今天我们不谈论宇宙万物存在变化之理,也不去先秦道家的思想中获取思想资源。今天就谈一个问题,什么原因造成八王之乱?”

    关于八王之乱,门阀世族私底下经常讨论,皇帝家的家事,大臣们也不敢多言,司马家生殖能力强大,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封王,城头变幻大王旗,站错队押坏宝就是灭门之祸。

    “造成八王之乱全国混乱局面的根源全在武皇帝,先帝为保护司马家天下,罢州郡兵后,由“藏武运于地方”改变为了“集武运于都督”,形成亲王担任都督掌军的传统,把兵权交给了一群二十多岁的司马家青年后辈们,派遣宗室亲王领兵作战,膨胀了他们的野心。他们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缺乏政治天赋与敏感度,年轻人掌权往往是祸国殃民,他们葬送了三十多万帝国精锐部队,造成全国武运基础极端薄弱,也给了杂胡们反叛的机会。”

    司马炽知道群臣的盘算,他理好思路,侃侃而谈,“秦汉盛世之前,有一个八百年乱世,就是春秋战国一塌糊涂的纷争杀戮,导致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就有了后来无比强大的秦汉帝国。

    一个国家一旦拥有更多的土地,就会产生更多的人口,当人口多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地大小所能承载的极限,战争、瘟疫、饥荒纷至沓来,人口急剧减少,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三国多年战争,汉族人口急剧减少,朝廷为了增加劳动力,招募边境的胡人到中原工作。随着胡人越来越多,胡汉人口比例逐渐缩小,有的地方多数人口已是杂胡为主。世代居住于华夏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乌桓丁零诸部落将会形成全新的战国,只是各部之间的征战杀伐能持续多少年,即使最优秀的预言家也说不清楚。各民族经过汉文化的融合,会再次出现大一统的盛世帝国。”

    王衍审视陌生的皇帝,他敬佩不已。大家都没有料到年轻的司马炽能一眼看透时局,而且可以如此直言不讳。

    “陛下圣明,大晋必然千秋万代,一统江山。”

    众臣的恭维总是整齐划一,像是需要事前经过多次排练,才能取得如此同步的效果。

    司马炽生在最顶级的贵族家庭,从小听到最多的就是拍马屁,他已形成免疫力,对夸赞的话可以做到充耳不闻,他按照自己的套路设问:

    “这个盛世帝国会是谁来创建?”

    司马家做曹魏纯臣时,也是门阀世族。在座的各位大臣都来自世族高门,他们不清楚皇帝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很有趣的事,原本寄希望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内朝会,变成了司马炽的一言堂。

    他习惯发问:“大汉帝国时期开疆拓土的力度非常大,原因是什么?”

    大臣们素来清谈,可以咬文嚼字,玩逻辑思辨,就是缺乏看透本质的真知灼见。

    看着食俸禄的百官们,司马炽有点失望:“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大汉建立的政治贤能制度,从而得以释放出集体的巨大潜力,动员起所有人的力量,最终征服了整个漠北草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而且大汉藏武运于地方,土地豪族具有十分强大的凝聚力。外敌入侵时,豪族也是抵抗的中坚力量。所以,朕默许各地组建坞堡,庇护当地的百姓和流民。”

    他明白一个道理,皇子们生长于妇人之手能力越来越弱,权贵子弟崇尚玄谈扯淡,一代不如一代,逐渐纨绔子弟膏粱化。如果没有豪族,一旦朝廷瘫痪,地方就没有凝聚力,往往被外敌一冲就跨。

    王衍等各大臣也能回答皇帝的问题,他们选择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太了解司马炽的性格,伴君如伴虎,新皇登基,保不齐拿谁开刀立威。玄谈可以参与,真正表明立场的谈话,大家就只能附和了。

    “陛下英明神武,必能克成大统,复兴大晋帝国,光大高祖世祖的伟大基业。”

    皇帝令人刮目相看,王衍真心这么认为。

    司马炽厚赏王衍,他需要笼络琅琊王氏。

    他深深明白不会是自己,底层汉人不受重视,胡人更是被压迫的奴隶,现在的乱局,即使晋宣帝司马懿再世,也很难澄清天下。但是祖宗的江山社稷,他还是要尽全力去维持。

    “今天虽然朕说了些丧志的话,但是你们都要给我打起精神来,朕虽生不逢时,却也要逆天改命。我们君臣共同努力,为大晋续命百年,青史留名,做一代有为明主。”

    “陛下……!”

    群臣无不为皇帝的肺腑之言所感动。

    司马炽明白,所有的努力,终究是一场空虚。

    他取下武帝赠送的神剑,走到大殿中央,命王衍弹琴,怀帝开始吟诗舞剑。

    王衍激情的手拨动古琴,银河如琴架,天下似琴弦。雄浑的琴声里,仿佛是帝国边疆的战场。将军的怒吼,战马的呼啸,冲锋的号角,剑戟的撞击,都从古琴涌出,融入诗词歌赋,江河万古流。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

        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

        吾将醉兮,发狂吟。

    司马炽徐徐起舞,挥剑击刺,站剑动作迅速敏捷,行剑静止时姿态沉稳利爽,富有雕塑感。他的剑术雄武,配合着优美的韵律,战斗的势态透着杀气腾腾。

    他把自己满腔壮志却无法抒怀的苦闷,寄托在剑影江海波光里,还有周瑜雄姿英发的诗赋中。

    怀帝表演的是由汉代流浪剑士流传下来的少年剑舞,他唱着跳着,大臣们也感受到这份悲凉。

    他满脸的隐忍看起来却格外的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