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来,我见,我征服 » 第二十七章 杀人

第二十七章 杀人

    林冲的事情和水浒传上写的大体一般,不过并没有所谓的陆虞候请客,高衙内施暴的情节。

    高衙内尾随林冲娘子归家之后,第二天便带人去了林家,想要强抢。

    结果先被住在林冲隔壁的张教头舞着朴刀撵走,又被林冲拎着长棍截住,一行人尽数被打断了双腿,林冲也因此进了大牢。

    要说高衙内也是个狠的,腿断之后让手下弄死了一个小厮,直接给林冲安了一个殴伤人命的罪名,纠结了一帮苦主,叫嚣着要让林冲偿命。

    张教头,也就是林冲的岳丈上下打点,耗尽了家财,总算寻了一个姓滕的官员看顾。

    这姓滕的官员不在乎高球,遂以那小厮本有宿疾为由,断了一个误伤人命,只在林冲脸上刺了金印,过些时日便要发往沧州牢营效力。

    张老根听了浑家打听到的消息,知道事不宜迟,立刻把杨二姐、史进和杨春叫来商议。

    “要不……我们劫牢?”

    出这个主意的是白花蛇杨春。

    白花蛇杨春的意见一出,立刻就被张老根否决。

    这里可是汴梁,小打小闹的死个把个人官府不管,要是劫牢反狱,恐怕天子都会被惊动。

    “我们可以在路上劫人。”

    最后还是史进想出了办法:“林冲不是要刺配么,我们就在半路等着,劫了他之后便去方山坳落草……呃,效力!”

    杨二姐听了一拍大腿,说道:“对,我们可以先联系林冲的娘子和家人,先把他们送过去。”

    张老根思考一下,觉得这个这个计划没什么问题,便和大家一起敲定了细节,而后分头行动。

    大伙认为杨二姐是个女人,心思细腻,说服张教头一家前往方山坳的事情她做比较合适。

    杨二姐欣然受命,当天便带着王招娣、孙三娘等六个手下在张教头家附近寻了一间客栈住下。

    第二天,杨二姐早早地起来,带着手下买了几匹昂贵艳丽的布匹做礼物,径直敲响了张教头家的门。

    “我等是金明寨的士卒,奉命与林教头送信,如今林教头蒙冤,只得找张教头……”

    杨二姐是女人不假,但她的心思绝对谈不上细腻,敲开门之后便把王进的书信和关牒文书递给了使女,见了张教头之后便直截了当的说明了来意。

    张教头是老禁军,识得关牒的真假,对边镇的情况也知晓一些,还听说过金明寨,但却不知道什么方山坳,也没听说过燕家军。

    “看着些女兵的气势,俨然是从边镇来的,曾有人说王进携老母去了延安府,这么说燕家军应该是个将门……”

    “不过我与王进相识却并不相熟,也没听说林冲与他有什么交情,他邀请林冲投军是否有些交浅言深……”

    “再说我大宋军中何来营督这个职司,西夏没有,北辽也没有……”

    张教头带着若干疑问,问道:“你家将军与林冲素不相识,如何能让让他当骑兵营营督?”

    杨二姐沉吟了片刻,才开口说道:“嗯……我家将军剿灭了三百余西夏擒生军,缴获了五六百战马,因为手下无人精通骑战,王进教习便推荐了林冲教头。”

    “我家将军听过林教头的名头,便让我等前来接洽,原本只想看看林教头的意向,却不料碰上了这等腌臜事,与其在这里受高衙内鸟气,不如去边镇建功立业,也好博个封妻荫子……”

    张教头听杨二姐提到高衙内,心里忽然警觉起来。

    “去边镇为国效力是件好事,只是我们一家恶了那高衙内,恐怕会给你家将军招来祸殃……”

    这段日子高衙内可没少来这里骚扰,谁知道这帮女兵是不是高衙内耍的手段,张教头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便想拒绝了杨二姐。

    “这个啊……不妨事,高衙内的事情,我们明天就帮你解决掉。”

    杨二姐是个直肠子,听不出张教头的话外音,当即大包大揽的告诉张教头,高衙内那边不需要担心,自己会想办法帮他解决。

    “二姐,我们在汴梁没有门路,怎么帮林娘子家解决高衙内的事情啊?”

    从张教头家离开之后,孙三娘好奇的询问。

    “哼哼……怎么解决?”

    杨二姐嘴角噙着冷笑,抚了抚腰间的牛耳弯刀,冷酷地说道:“哼哼……人死之后,一了百了!”

    是夜,在某小厮家中胡混的高衙内及其一众恶奴,全都被人砍掉了脑袋,无头的尸体被搭成了台基,人头则被筑成了一个小小京观,其中还用了两颗狗头和一块砖头充数。

    张教头平时关门闭户,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几天,整座汴梁城早已被闹腾的如同翻天覆地一般,据说徽宗因此事大为震怒,严令开封府十日之内破案。

    有刑名高手在辨认了现场痕迹之后推断,行凶的是六个年龄在20上下的女子,其中两个生过孩子,同时还腿算出了她们的高矮胖瘦,绘出了大致的图形。

    这些刑名高手们甚至还推断出六个行凶的人都穿着盔甲,兵刃是北方蛮人惯用的牛耳弯刀,杀法是西夏麻魁军常用的梅花战阵。

    通过脚印、伤口、指纹等痕迹断案的技巧,早在东周便已经有了,那时候的人犯案,常常会在现场留下脚印和沾有鲜血的指痕,古人们便利用这些痕迹作为线索破案。

    经过百年乃至千年的积累,这种断案技巧逐渐形成了一套严谨的判断方法,并且成为秘传,一代一代的延续。

    可惜的是,捕快在中国自古便是贱业,这么珍贵的技术并未成书,只有断案的事情被少数人当做奇闻异事记载了下来。

    民国末年和建国初期,仍有警察和公安靠这种技巧断案,不过现在,已经被更先进的断案方式完全取代。

    杨二姐等人不是专业的盗匪,杀人没有问题,却不会处理留下的痕迹,所以人看出了端倪。

    另外还有擅长追踪的刑名高手,循着杨二姐等人留下的痕迹找到了她们投宿的客栈。

    幸亏这家客栈有很深的黑道背景,悄悄出手制造了一些假的痕迹,将线索引到了无忧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