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猫竟然是上官婉儿 » 第二十章 安利话本

第二十章 安利话本

    他应该,没事了吧。

    上官婉儿一撇头。

    怎么回事,我怎么突然想起那个登徒子!

    那个下流胚子,当时真该杀了他!

    他竟敢摸我的肚子,还搓来搓去。

    啊!!!

    上官婉儿到现在都能感觉到身体上的异样。

    就仿佛那只手还在。

    上官婉儿极力控制自己不要去胡思乱想,可越是控制那种感觉就越发清晰。

    以至于直到现在,上官婉儿脸颊还如火烧云一般,怎么都褪不去。

    正是因为害怕李正看出端倪,上官婉儿才拜托宋之问去代替自己上课。

    尽管她也知道李正断不可能将她与一只猫联系在一起,但没办法,她就是有些心虚。

    算了!

    不去想他!

    “上官先生,皇后娘娘召见。”

    院外,一宫女的声音传来。

    上官婉儿闻声立刻推门,来到院外便瞧见了那宫女,是个熟面孔,皇后娘娘身边最为亲近的人之一。

    “姐姐可知所为何事?”

    濯瑶摆头苦笑道,“看皇后娘娘的脸色,似乎是有些不太好,过去之后,你切莫多言就是了。”

    “谢姐姐。”上官婉儿面色一紧。

    最近这几日,宫里似乎对突厥叛变一事极为头疼。

    皇后娘娘召见大臣们商议了好几次,似乎都没有什么结果。

    有大臣建议即可出兵平叛,认为这股突厥势力一旦壮大,势必会威胁到大唐北境,对大唐非常不利。

    但也有大臣认为突厥已灭,这点残余势力不足为惧,此时出兵粮草不足,若不能速战,则定会延误春耕,秋季来临之时,举国将会面临缺粮的危机。

    争论来争论去,都没有一个好办法,只能就此搁置。

    难不成是要问她?

    上官婉儿摇摇头。

    这么重大的事,皇后娘娘怎么可能会问她?

    可不是这事,又会是什么呢?

    不知不觉间,她们二人就进了宫城。

    一路来到了皇后居住的地方,清宁宫。

    来这里的次数不少了,可每每踏入这道门槛,上官婉儿心情都格外的惶恐。

    仿佛是来自心底的恐惧,怎么也驱散不走。

    “皇后娘娘,上官婉儿到。”濯瑶躬身道。

    高座之上,武则天闻声抬眼,看到上官婉儿后嘴角微微上扬,“婉儿,来,看看这书写得如何何。”

    经书?

    上官婉儿松了一口气。

    皇后信佛,平日里也多有看各类经书,不过鲜少与她说道。

    “喏。”上官婉儿上前,双手接过武则天手里的经书,细细端详起来。

    佛经她研究的不多,只略读过一二。

    这本佛经上的言论不算深奥,以她的学识要看懂不难。

    不对,应该说没读过多少书的人,也能看得懂。

    那为何皇后娘娘要给她看这本经书呢?

    “如何?”武则天继续问。

    上官婉儿斟酌片刻,“回皇后娘娘,此经书言辞精简,字字珠玑,颇有大道至简之风。”

    武则天抿嘴笑道,“你倒是会说话,这不是朝堂,用不着这般拘谨,叫你前来也只是闲聊而已,昨日大臣们商议,欲派遣一人前往单于都护府任都护,与那叛唐突厥交涉,你认为应该派谁去?”

    竟真是这事。

    上官婉儿眉头紧锁,不敢怠慢。

    在她看来,此去交涉之人,必定位高权重,且在突厥人心中颇有威望才行。

    如此,才能震慑住宵小,让那叛唐的残余突厥势力不敢肆无忌惮地壮大。

    这样一来,朝中能去的也只有一人了!

    礼部尚书裴行俭!

    可就在上官婉儿开口之时,脑海中却是浮现出了李正那张让她厌恶的脸庞。

    若裴尚书此时去单于都护府,那李正怎么办?

    那些仇家会不会铤而走险,用些非常手段来对付李正?

    上官婉儿莫名烦躁起来。

    “怎么?举荐一人这么难吗?”武则天眯着眼睛,笑容消失的瞬间,一股无形的威严扩散开来。

    上官婉儿浑身轻颤,立刻叉手道,“臣以为右领军卫将军薛仁贵可担此重任。”

    论军功,二人皆有赫赫战功,论官职,薛仁贵乃三品大元,虽不如裴行俭,却也差不到哪去。

    由他前去应付北边的突厥,应该没有谁会有异议。

    “薛仁贵……”武则天笑了笑,“他倒是适合,可惜他在代州,诏书下达到他去单于都护府,怕是要一月有余,北边可等不起了。”

    上官婉儿颔首,若是考虑到路程这个因素,薛仁贵的确不合适。

    而且薛老将军已经临近古稀,怕是经不起这般折腾。

    “那程务挺程将军如何?”上官婉儿道。

    程务挺虽军功不如前面这两位,但征战西突厥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武则天含笑道,“婉儿,你觉得轮儿能否担此重任?”

    什么?

    上官婉儿虽然知道武则天心中早有人选,但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人竟然是相王殿下李轮。

    相王殿下贵为皇子,怎能以身犯险?

    皇后娘娘究竟是何意?

    上官婉儿有些捉摸不透了。

    “相王殿下远在洛州,怕也来不及赶往北境吧……”上官婉儿委婉道。

    “婉儿是觉得轮儿不合适?”武则天反问道,言语似乎不掺杂任何意思,但落在上官婉儿耳中,却意味深长。

    “不是,臣不是这个意思,臣是觉得相王殿下乃大唐皇子,前去与叛唐突厥交涉,实在有失身份。”上官婉儿急忙道。

    “呵呵,别紧张,只是闲聊而已,轮儿能否担此重任,还需朝中大臣们定夺,你我说的都做不得数。”武则天呵呵笑道。

    上官婉儿不敢多言,她很清楚,陛下身体有恙,不理朝政已有些时日了,朝中大小事务几乎都由皇后娘娘说了算。

    她要决定让什么人去北境,哪个不长眼的敢有异议?

    可她为什么要选相王殿下呢?

    且又为何事先告知与她,当真是闲聊?

    “不聊这些琐事了,听说你最近几日时常出宫,可有趣事与我说说?”武则天笑道。

    上官婉儿微惊,不敢欺瞒,“回皇后娘娘,臣的确是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我弘文馆一学生写了一个话本,扬言长安无一名家敢立文,此举如今已在长安传开,百姓们都在讨论此事。”

    武则天眼前一亮,“哦?一个学生竟然敢藐视我大唐文坛,他姓甚名谁?”

    “李正,卫国公李靖之孙。”上官婉儿道。

    李靖的孙子?

    武则天没什么印象,不过李靖的儿子她倒是曾经见过几次。

    有野心,却看不透时局。

    看来这一家子颇有些一脉相承啊。

    都是闲不住的主。

    “婉儿可曾看过那话本?”武则天饶有兴致地问。

    “看过,名副其实。”上官婉儿道。

    哦?

    这就让武则天有些好奇了。

    上官婉儿的才学她是知道的,一个小小话本竟然能得到她如此评价,其内容定然不俗。

    “婉儿如此评价,吾倒是有点好奇这个李正写的是什么话本了。”武则天笑道。

    “不如臣就在此讲与您听吧。”上官婉儿像献宝一样,眼睛里闪着光。

    “甚好。”武则天俯下身子,侧躺在扶手上。

    大殿之上,上官婉儿将自己学的一点说书人皮毛尽皆展示出来,西游记前几回的故事随之徐徐展开。

    原本还只是抱着玩闹心态看上官婉儿讲述话本的武则天,不知不觉便被这个故事彻底吸引住了。

    这光怪陆离,天马行空的世界,恍若画卷一般呈现在她面前。

    天上,真有仙佛?

    有那么一瞬,武则天恍惚了。

    身为掌权者,武则天自然明白皇权天授不过是愚弄百姓的手段,坐上皇位根本无须什么天意,那都是人造出来的。

    但造出来并非易事,古往今来多少皇权更迭,皇家都要经过繁琐的祭天仪式,方能取信于民。

    眼前这个话本,竟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着实神奇。

    最可怕的是,它仅凭三两文字,就能勾勒出一个让人信服的世界。

    妙!

    当真是妙哉!

    “……不知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那些小猴,眼乖会跳,刀来砍不着,枪去不能伤……”

    不多时,半个时辰过去了,上官婉儿凭借着过目不忘的记忆,总算是将前两回的内容给讲完。

    高座之上,武则天却还是一副细细聆听的模样,几个呼吸后,发现上官婉儿不再出声,方才意识到结束了。

    “不错,这个李正确实有几分才能。”武则天笑道。

    上官婉儿心中一喜,表情不由变了变。

    察觉到上官婉儿这一举动的武则天眼神一凝,轻飘飘地问道,“婉儿跟李正可有交集?”

    上官婉儿道,“并无过多交集,只是臣在教授学生们诗词时,发现此人诗词了得,恰巧前几日臣去东风茶坊看望一位叔叔,这才偶然得知李正写了这个话本,不瞒娘娘,挑衅文坛之事,臣也有所参与。”

    武则天笑道,“哦?得罪整个大唐文坛,可就彻底断送了他的仕途,他与你有仇?”

    上官婉儿回道,“臣愚见,在大唐能决定一人仕途命运者,唯有陛下与娘娘,文坛众大臣还没有这个权力,臣与李正也并无仇怨,此举只是在利用他。”

    利用?

    武则天觉得事情变得有趣了些,“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