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猫竟然是上官婉儿 » 第二十一章 拜山门!

第二十一章 拜山门!

    “臣曾听闻一言,亡族灭种有三策,下策:以杀止杀,屠尽异族;中策:以利诱之,经济驱使;上策:文化蚕食,身份同化。”

    “我大唐国力强盛,征突厥,服百济,灭高丽,如此赫赫战功在世,异族仍觊觎我大唐疆土,可见以杀止杀终究是难以亡族灭种,是故,臣以为当以文化蚕食,让这些异族人从根本上变成我大唐臣民,方能永绝后患。”

    “大唐文化源远流长,随便一种都足够吸引异族,但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输出我大唐文化之精髓,唯有诗词才能做到。”

    “可如今的大唐文坛,能作为输出异族的诗词太少太少了,名家诸多作品仍延续着上官体之流的宫廷风,只重声律不重思想,颇有些小家子气,幸得杨炯杨司直革新文坛,创立了豪放派诗风,这才让大唐文坛有了新鲜血液。”

    “只可惜像杨司直这样的名家屈指可数,王勃王参军溺水而亡,卢照邻卢县尉沉水而死,骆宾王骆县丞坐事免官后也不知所踪,偌大的文坛,竟只有杨司直一人支撑着文坛新风。”

    “臣在弘文馆教书已有些时日,李正此人才思敏捷,却极为谦逊,可诗词风格多变,有大气磅礴,也有悲情婉转,若将他放入大唐文坛这个漩涡之中,臣相信,诗词一道将会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于国有利!”

    上官婉儿不吝赞美的言语,也让武则天对李正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文化蚕食,文坛革新。

    这些可都是国策。

    任何一个决定都会给时局带来巨大的变化。

    将这些东西全都压在一个少年身上?

    武则天笑了笑,“婉儿,那上官体可是你阿耶创立的,这般将其革新,婉儿不觉得可惜吗?”

    上官婉儿不敢有半分情绪,叉手道,“大唐文坛若想繁荣,需包罗万象,歌颂升平的上官体本就不应该成为国之主流,臣分得清轻重。”

    武则天满眼欣慰地看着上官婉儿,只是欣慰中多了些打趣的意味,“看来这些年身处朝堂,你也学了不少,文化蚕食的确是个新颖的国策,但你如何保证我大唐文化就一定能被异族接受?语言上的差异你可曾想过?族裔之间的文化冲突你可曾想过?将文化传出去又要花费多少银两,国库是否充足,人员如何调配,这些你想过吗?”

    “想法固然不错,但此事牵扯甚广,且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利弊得失也需做些权衡,再者,改变大唐文坛之风向仅靠一个李正,婉儿,看来你对这个李正,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了解啊。”

    上官婉儿赶忙解释,“娘娘,臣……”

    武则天摆摆手,“无妨,吾不会探究他人秘密,你无须解释,吾教导你这些年,就是要你明白两件事,一,吾让你做的事,你必须做到,二,吾不让你做的事,你不可插手,剩下的,便由着你自己来便是。”

    “既然你想改变大唐文坛风向,那就放手施为,吾让杨炯全力配合你,至于那个李正,若是他连那些人都对付不了,你也没必要在他身上浪费心思了。”

    闻言,上官婉儿面露惧意,心中惶恐不安。

    难道娘娘知道自己要借助此事,让李正的仇家们不敢轻举妄动?

    她本以为自己伪装的很好,可没想到娘娘还是一眼就将她看穿。

    不仅如此,娘娘还让她不得插手李正与他仇家之间的事。

    这……

    本就小心翼翼的她,此刻更加不敢再有什么小心思。

    自己就不该提李正,现在倒好,自己连暗中相助的机会都没了。

    真要让那个登徒子独自面对一众仇家,那与寻死有何区别。

    上官婉儿并不知道自己现在就像是个护仔的小母鸡,焦急之色溢于言表,惹得武则天连连摇头。

    女子生于世,终究逃不过一个情字。

    宛若她当年!

    不过这些终究会过去!

    站在权势之上,情之一字,终究会渺小。

    “今日便聊到这,吾乏了,退下吧。”武则天道。

    “喏。”上官婉儿应声缓缓离开。

    走出宫殿,上官婉儿的步伐快了些,又快了些。

    后悔!

    非常后悔!

    复盘的路上,上官婉儿懊恼不已。

    李正,李正,李正,烦死了!

    早知道就应该真的不管这个登徒子,害的自己还被娘娘警告。

    都怪你!

    上官婉儿气得直跺脚,连自己什么时候走到弘文馆都不知晓。

    “没想到啊,李正竟然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句,只可惜就这一句,真想看看这首诗写完是个什么模样。”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写的实在是太好了,我虽看不起他,但不得不说,这句诗简直写到我心坎里去了。”

    “这完全写的就是他自己,难怪他要来弘文馆,看来是真的想靠科举光耀自家门楣啊。”

    “无可厚非嘛,若不是他阿耶当年过于自大,他的出身也不会比我等低,他有此等志气,将来成就定然不凡,我等还是不要轻看了此人。”

    “那也得看张巍雲之流答不答应了,今天他们只是想要李正身败名裂,往后恐怕就是要他性命,也不无可能。”

    “国子监的人也就能对付对付李正之流,你让他们动一下我等试……额,见过上官先生!”

    弘文馆几个学生交流之际,忽然便看到上官婉儿迎面走来,微愠的脸庞让他们面色一紧,赶忙叉手行礼。

    “见过上官先生。”

    上官婉儿收敛情绪,摆出先生架势,“你们刚才在议论何事?”

    见上官婉儿询问,段怀本立刻道,“回上官先生,方才国子监学生来弘文馆滋事,欲寻李正麻烦,幸得宋学士出面,这才将他们喝退。”

    “找麻烦……”上官婉儿没想到李正的仇家动得这么快,而且竟然还敢在皇城之内行事。

    “先生,这帮国子监的学生胆子也太大了,就算他们与李正有仇,也未免太不把我们弘文馆放在眼里,要不是李正还有些急智,只怕今日还真的会被他们逼得身败名裂,届时,我弘文馆也将颜面扫地。”

    “没错,学生认为此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弘文馆岂是他们国子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先生,不如让我等与那国子监众人比试比试,好叫他们知道我弘文馆不是好惹的!”

    弘文馆地位本就高于国子监,学生虽少却个个背景深厚。

    张巍雲一众虽并未针对他们,但即便是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也污了他们的眼睛。

    若非这些人打着大唐文坛的旗号,只怕国子监的人都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众学生义愤填膺倒是让上官婉儿灵光一闪。

    既然娘娘让自己放手施为,那自己索性就先让弘文馆与国子监开战,让这如一滩死水的文坛就在今日彻底沸腾起来。

    至于李正,哼哼,这是本姑娘看在叫花鸡和鸡蛋灌饼的份上,最后一次帮你。

    “既如此,那一个时辰后,弘文馆所有学生都来学堂等候,某带你们去国子监拜拜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