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猫竟然是上官婉儿 » 第五十章 两难的选择

第五十章 两难的选择

    李治抬手,金吾卫瞬间停止了动作,萧玦等人立刻跪在地上,丝毫不敢整理自己狼狈不堪的仪容。

    “皇后也听过这个话本?”李治问。

    “吾觉得有趣,便让婉儿从李正那拿来手稿一观,这个李正可是不得了,竟然把太宗皇帝写的下了地狱,还遇见了建成太子化身的厉鬼索命,吓得太宗肝胆俱裂,这些内容若是传出去,定会使得百姓重提当年玄武门之事,指责太宗皇帝杀兄弑弟的行为,陛下,您说他该不该杀?”武则天笑道。

    上官婉儿急了。

    不是这样的,话本不是这样写的!

    娘娘,您为何要这样搬弄是非?

    上官婉儿不明白,此前娘娘看看了话本后,分明还在为李正说话。

    今日为何故意颠倒黑白,企图将李正置于死地?

    当真是为了杀李正吗?

    不对!

    娘娘行事绝不会只是泄愤。

    她应当另有所图!

    难道……是要激怒皇上?

    可激怒皇上对娘娘有何好处?

    上官婉儿一时间根本无法猜出武则天的想法。

    “哦?那朕倒是要好好瞧瞧,这个李正究竟是如何编排太宗皇帝的,皇后可否将那手稿借我一观?”李治道。

    武则天颔首,目光瞥向一旁的女官,“婉儿,去,将我寝宫中的手稿取来。”

    “喏。”上官婉儿道。

    说完,上官婉儿快步走出大殿,一路上小跑地冲向皇后寝宫。

    还好!

    还好皇上要看手稿。

    这样一来,他就能看到真实的内容了。

    即便话本的描述不甚妥当,也绝对到不了娘娘说得那般程度。

    不一会,上官婉儿便来到了皇后寝宫。

    进去之后,她便看到了一摞手稿放在桌前。

    嗯?

    这手稿……

    为什么墨迹有点不对劲?

    上官婉儿发现这手稿的墨迹竟然还有些新,不像是放过好几天的那种。

    墨的味道也不对,不似民间的墨香。

    上官婉儿翻了翻手稿,果然,这是有人重新撰写过的内容。

    前面的几乎没变,但太宗皇帝下地狱那段,却是彻底改变了。

    太宗皇帝在这份手稿中,被刻画的极为不堪,甚至是有些卑劣。

    看到这些,上官婉儿只觉手脚冰凉,心中骇然。

    娘娘这是真的要置李正于死地!

    这份手稿若是拿给皇上,李正必将百口莫辩。

    自己要将这份手稿拿给皇上吗?

    上官婉儿犹豫了!

    此时的她手上捏着的就是一道催命符,送过去,李正死,不送,自己死。

    怎么办?

    上官婉儿再次陷入两难之境。

    【不对!

    自己为什么要替他着急,我们明明连朋友都算不上。

    我只是变成了猫,经过了他住的地方,是他自己要给我吃的,跟我说话,让我住在他那。

    我求过他吗?

    没有!

    我从始至终都没有拿他当过朋友!

    而且我曾经也帮过他那么多次,这次不帮也没什么,对吧?

    对了,他还非礼过你。

    他就是个登徒子!

    不值得你以命相抵。

    上官婉儿,你就是个女官,你没权没势,你有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皇后近臣这四个字,没了皇后你什么都不是。

    你凭什么当救世主?

    别犹豫了!

    这手稿不送过去,皇后娘娘怪罪下来,死的一定是你。】

    上官婉儿捏着手稿缓缓离开了寝宫。

    等到她回过神时,已经出现在了宣政殿前。

    她看着眼前的门槛,脚步再次停下。

    这一步之遥,便是生死之别。

    上官婉儿,想好了吗?

    吧嗒!

    脚步轻点,上官婉儿跨进了宣政殿的大门。

    “陛下,娘娘。”上官婉儿道。

    “把手稿呈上来吧。”李治道。

    一旁的太监走下高台,缓缓来到上官婉儿身前。

    可站了一会,上官婉儿却毫无动作。

    就在太监即将催促之时,上官婉儿忽然道,“回陛下,臣在娘娘的寝宫并未找到手稿,可否准允臣出宫一趟,去那东风茶坊再取一份手稿来?”

    武则天闻声,眸子微眯,嘴角掠过一抹笑意,却是并未出声。

    上官婉儿本以为自己说完这些后,应该会怕的要死。

    但出乎意料的,她却异常平静。

    甚至还有些畅然。

    这个感觉她自己都搞不懂。

    “用不着,老臣这里正好有一份手稿,越公公,呈给陛下吧。”

    就在这时,裴行俭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份手稿来。

    越公公见状,立刻绕过上官婉儿,拿走了裴行俭手里的手稿,随即回到高台之上,将手稿递给了李治。

    李治随即端详起了这个污蔑他阿耶的话本。

    群臣们也一声不吭地等待着李治。

    就这样,宣政殿内持续了长达一个多时辰的安静。

    有些大臣已经站的腿软了,但没有一个人敢乱动。

    他们生怕皇上看到愤怒之时,突然拿自个儿出气。

    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了,高台之上,李治除了一开始皱眉微怒,后面几乎都是略带笑意,甚至有时还会浅笑两声。

    这是为何?

    一些大臣们有些不解。

    不是说这话本污蔑太宗皇帝么?

    为何皇上还会发笑?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这次李治终于将话本看完了。

    “呵呵,皇后,看来这话本所书跟你讲的略有出入啊,我只看到了太宗的仁慈和信守承诺,至于入得地狱撞见建成太子,太宗也并未惊惧,而且玄武门之事,太宗当年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这个话本的确会使得旧事重提,但当初太宗曾言,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朕作为儿子的,又岂能擅自命令百姓闭口不谈,平白辱了太宗的名誉。”

    “朕今日倒是有些奇怪,为何诸位爱卿和皇后都要针对一个小小的弘文馆学生,只因他写了一个话本?裴尚书,朕记得你曾提过这个名字,这个李正应该就是卫国公之后吧?”李治环视众臣,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了裴行俭身上。

    即便是染上了风疾,他的记忆依旧不差。

    裴行俭闻声立刻道,“回陛下,正是。”

    李正阿耶造反的事,李治是知道的,因为领头的就是他兄长,曾经的太子李承乾。

    说实话,要不是李承乾一众造反,这皇位还轮不到他。

    所以,对于李正这个造反派的子嗣,李治谈不上有多大仇,否则当初也不会同意裴行俭的请求,让李正来到长安,进入弘文馆读书。

    “既然诸位都这般看得起他,朕也有些好奇,不如就请他来这大殿之上,见上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