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崇祯元年开始的盛世 » 第五章 第一次朝会

第五章 第一次朝会

    慈庆宫。朱建面前端坐的这位,就是他的皇嫂,懿安皇后张嫣。朱由检的生母不受自己的父皇所喜,加之又早逝,曾经的他,或许做梦也没想到皇位会属于自己。哥哥朱由校(天启皇帝)临终之时,正是张皇后力排众议,支持自己登上皇位。

    天启皇帝英年早逝,张皇后如今尚不满三十,加之保养有方,精致的面容上透着母仪天下的威严,在一身华服的衬托下,越发显得光彩照人。

    “由检给皇嫂请安。”朱建进门便拜倒在张皇后面前,“由检未能早来,还请皇嫂恕罪。”“皇上新近继位,心思当放在国事上,”张皇后示意朱建平身,用平淡的语气说道,“哀家事事都好,不需皇上时时挂念。”“由检不敢,”朱建依旧跪在地上,“皇嫂对由检的恩情,由检没齿难忘。没有皇嫂的支持,也就没有由检的今天。”

    “好了,快起来吧。”张皇后走下玉座,伸手将朱建扶起,“皇嫂没有怪你,你无需自责。如今国事艰难,你哥哥走的又早,还有很多事等着你去处理。这偌大的天下,都要靠你担起来。这些个繁文缛节,依我看,不要也罢。”“皇嫂体谅由检,由检感激不尽。只是由检对皇嫂的一片崇敬之情,亦是出于真心。”“行了,咱们都别说这些了,你坐过来,咱们聊聊家常。”

    走出慈庆宫的时候,已然是掌灯时分了。朱建没有去找周婉儿或是其他嫔妃,而是直接回了乾清宫。明日是大朝会的日子,也就是说,终于要面对群臣,要和文官们,和东林党正面交锋了。

    晚上,朱建躺在床上失眠了。白天的时候,他更多的是朱由检,一个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少年天子。而现在,他是朱建,一个熟知历史然而曾经一事无成的普通人。明末的连年天灾,四处蜂起的农民暴动,后金越发严重的威胁,每件事都不是好应对的。更可怕的是,朝廷衮衮诸公,每天不是给皇帝分忧,而是专门唱对台戏。这样不准,那样不行,最后叛军兵临城下了,连把太子送到南方都不行。很多人都以为明朝是因为魏忠贤之流才灭亡的,然而他们不知道,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大臣们比那些宦官们更可恨,更没卵子:李自成来了,他们降了;曾经死也不肯拿出来的银子,鞭子一打,都拿出来了。清军来了,他们又降了...

    虽然想了许多办法,然而究竟能否奏效,朱建心里并没有底。但是他没有退路。任何坐上这个宝座的人,都没有退路。要么闯出一场盛世,要么身死国灭。所以,他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天亮之后,他必须是那个英明神武的人。

    折腾了半宿,到了后半夜,或许实在是太累,朱建终于睡着了。

    然而没过多久,还在迷蒙中的朱建又被唤醒。叫醒他的,正是昨天的那个小太监,赵飞虎。早朝是五更天就开始,也就是后世的五六点钟。为了及时赶上早朝,一些住得远的官员半夜就得起床往皇宫赶。皇帝好些,住得近,不过要给太后等人请安(朱由检则是给皇嫂请安),四更天过些也得起来了。所以,真正算来朱建只睡了三个多小时。朱建让赵飞虎给自己打来冷水洗脸,这样多少精神些。穿戴完毕之后,朱建随即前往慈庆宫给懿安皇后请安,同时他吩咐御膳房把早膳也送到慈庆宫,以便自己和皇嫂一起用膳。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离五更只有一刻钟的时间了。于是朱建又匆匆赶往太和殿。

    走进大殿的时候,群臣都已经到齐了。朱建尽量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换上一副威严的表情,缓缓坐上金銮宝座。看着殿下黑压压的文武百官,朱建有些迷茫。或许是因为大殿里人多,或许是这身龙袍对于这夏末的早上还是有些略厚,朱建感觉自己额头已然有了些许汗珠。

    早朝的议程,首先是昨天奏报的陕西大旱。这个内阁已经讨论过,朱建也已经披红,所以并无多少争议,只是针对赈灾粮的数额,朱建作了解释,由原先的二十万石,增加到三十万石。这多出的十万石,由钦差太监曹化淳“自筹”。至于怎么个筹法,朱建当然不会说出真相,不然这群读圣贤书的“君子”们的口水就能把自己给淹死了。反正到时候锅甩给曹化淳,想要升官就得有点牺牲,不然怎么证明自己的忠心。

    然后是一些官员的任免宣布,包括袁崇焕重任宁远总兵的决定。这些都不算大事,也没什么人反对。之后又是一些日常的政务,都是按部就班。如此看来这朝会也没什么可怕的,只是太折腾。很多常规工作发个公告就行了嘛,非得大清早的把一大群人叫来站上几个小时。朱建心里暗暗吐槽道。前世的时候他就讨厌开会,屁大的事情讲上半天。然而自己现在这幅身体的前身,却是刚好相反:历史记载他极为勤政,和明朝后期那些动不动就几十年不上朝的前辈相比,他简直是个异类,三天一小朝,五天一大朝。可惜开了这么多朝会,和群臣吵了十多年,大事一件没办成,大明终究还是亡了。这一世,朱建决定,这早朝还是少开几次,免得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