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崇祯元年开始的盛世 » 第六章 东厂与绩效

第六章 东厂与绩效

    眼看着日上三竿了,各种事情总算是拉拉杂杂地说完了。朱建打了个哈欠,漫不经心地问了句,“众卿家可还有事启奏?”

    “皇上,臣有本启奏!”一个低沉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朱建定睛一看,出列的人竟然是个“名人”:礼部侍郎钱谦益。此人在后世可谓是臭名昭著,一句“水太冷”,传为千古笑谈。不过此时的他,想必还没有当汉奸的心思。作为东林在崇祯朝的事实领袖,新皇继位,魏忠贤已倒,此时还不算老的钱大人应该有不少报国雄心。且听他有何高论,朱建暗自想到。

    “皇上,魏逆一党自先皇以来,权势日熏,自魏逆执掌东厂之后,更是广收爪牙,鱼肉天下。四海忠良,无不...”“行了,”朱建有点不耐烦地打断了他,“说重点!到底有何事启奏?”

    “是。皇上,臣谨代表众臣意思,恳请皇上废止东西二厂。”

    “什么?废除东厂?”朱建没想到有这一出,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是。皇上,我等众臣皆是十年寒窗,苦读圣贤之书方才登科入室,是非对错,自有先贤引领,又兼世人共睹,实非阉人所宜置喙。魏逆在时,多少世家忠良...”

    “行,打住!”朱建看他又要长篇大论,赶紧喊停。“此事事关重大,且容朕考虑一番。”

    “皇上,东厂恶迹良多,士林苦其久矣!”“皇上,请即刻废除东西二厂!”“皇上,臣等泣血以求!”“皇上!...”紧随钱谦益之后,众多大臣纷纷出列,都要求废除东西二厂,而且“言辞恳切”,几乎不留回旋的余地。

    朱建此时终于感受到了传说中文官集团给皇权带来的压力。而且这份压力很“具体”,表现为一大群人黑压压的围着你说话,而且不给你反驳的机会,你说什么他们都不听。

    “好了!都给朕退下!”越发烦闷的朱建一声大喝,终止了这一场集体表演。“关于此事,暂且按下不表,三日之内,朕一定给众卿一个满意的答复。”

    寂静。原本吵闹的朝堂突然变得出奇的安静。每个人都不在说话。大概是因为皇上已经发了话了,不好继续纠缠。可是这样的结果并非这群官员们所满意的,于是就用沉默来回应,或者说表明自己的不满。

    “嗯哼,”朱建干咳了一声,想要打破这尴尬的气氛,“给众位卿家说个好事吧,为表彰各位一直以来忠心为国,朕决定给所有人加俸,一到两成不等,具体情形...”

    “皇上不可!”这次出来的是户部尚书毕自严,“我大明国库历来紧张,若是给各地官员都加俸,那么只会亏空得更加厉害,长久以往,无以为继。”简单地说就是没钱。“这个嘛,毕爱卿无需忧心,朕已经想好了几条增加国入的法子,等形成条陈之后,再到早朝上让众卿决议。”

    朱建刚说完,钱谦益又站了出来,“皇上体恤臣下,臣等感激不尽。然而无功不受禄,如此加俸,臣等不敢愧领。”“臣附议。”“臣不敢。”“臣惶恐。”一群大臣再次出列,此起彼伏的声音嗡嗡地响起。

    这群人有毛病吧?给你们涨工资你们也不同意?朱建的内心此时十分抓狂。冷静,冷静。朱建暗暗告诫自己。思索一番之后,朱建想通了问题所在:全体发奖,等于没奖。这群人不是反对自己加俸,而是反对别人和他一起加俸。当然,大明没钱也是事实,但正因为如此,这不多的钱更不能拿到别人手里。想通这一点之后,朱建有了办法。

    “众卿高风亮节,体谅国事艰难,朕心甚慰。”朱建脸上露出笑意,“然而朕深知众卿家的确是尽职尽责,为我大明天下殚精竭虑。如此忠良之士,不可不赏。至于如何赏法,朕有个法子,名为“绩效法”。今后各部官员所行诸事,吏部都要记录其成效,等年终之时,按一年累积的情况定等评级,决定奖励金额。”

    “皇上,这绩效法,和先前的考成法可有区别?”钱谦益再次带头发问。

    “当然不同。这绩效,只影响官员收入,对于众位的升迁调动没有直接的影响。并且这绩效金是在各位的俸禄之外额外发放,每年根据情况而定,并不固定。”朱建知道他的意思。曾经的考成法,被阉党和东林党作为党争的工具,把每年的“京察”作为排除异己和安插亲信的最佳时机。现在必须避免这些问题,绩效就是为了提高官员待遇,收买人心,不能再成为某些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具体的办法,还请吏部尽快拿出个条陈来。王爱卿,此事就交给你了。”朱建朝吏部尚书王永光看了一眼。

    “微臣遵旨。”王永光的声音透着些许狡猾和激动。

    朱建看着他,心知这个绩效到后面肯定也会有猫腻。即便是后世不也一样嘛。自己每天勤勤恳恳地上班,要说为单位所做的贡献,不算突出,怎么也算个中等吧。可是每次发绩效的时候,自己基本上都是垫底。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会拉关系,不会讨好领导,有好处的时候自然也就轮不到他。而且这些东西很难说清,毕竟做事不是做题,很多时候不是那么好量化成分数的,是多是少,有时不过是领导的一句话。

    不过此时的朱建并不担心。这绩效对于官员们本来就是额外的福利,比正俸要少许多;而且就算出现不公,也是这些官员的内部矛盾,对国事影响不大。除非量级太大,或是涉及某些要员,朱建才会出手干涉。如此宣布之后,官员们纷纷表示赞同。只是暗地里,或许又是一番争斗了。只要不跟自己唱反调就好,朱建松了一口气般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