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崇祯元年开始的盛世 » 第二十章 拉拢宗室

第二十章 拉拢宗室

    几日之后,便是中秋佳节。今年的中秋,京城的街道上比往年更为热闹:只见各处灯火通明,钟鼓吹奏,各种变戏法的,卖杂货零食的,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喧闹非凡。这一切,只因大明各地藩王在今日悉数进京,参加当今皇上举办的皇室家宴。这番景象,可是大明开国两百多年来少有的,因为当年永乐皇帝定下祖制,大明藩王非有要事不得私自进京。如今这大大小小几十个藩王都来了,连着各自的侍女卫士几百号人,这京城能不热闹嘛。

    当然,这最热闹的光景,是在宫里。太和殿上,各位藩王依宗室亲疏各自入座,每位藩王的面前,是御膳房的特制美食:薯条,薯片,虾球,炸鸡,牛肉卷。基本上就是肯德基全家桶。这些藩王自然是没见过这些东西,小心翼翼品尝一番之后,觉得还不错,于是纷纷称赞。不过,此刻他们的注意力主要还不是在这些吃食上面,而是大殿前,一群年轻少男少女的合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作词:朱由检(朱建),作曲:朱由检。演唱者:皇家文工团一班。歌词追溯了太祖皇帝朱元璋起于褴褛,身经百战取得天下的艰辛历程,又遍历了当前大明江山的面临的困难和隐患,最后呼唤亲情,呼唤朱家子孙们团结起来,一起开创美好的明天。

    这种新颖的表演形式立即吸引了诸王的目光。只是这样的歌词大概并不能触动这群饱食终日的太平王爷们的灵魂。朱建本来也并不抱太大期望,不过是顺便检验一下文工团的训练成果罢了。等各位藩王酒酣饭饱之后,好戏这才开始。

    朱建从座位上起身,高高端起酒杯,“各位叔伯兄弟们,今日是中秋佳节,寻常人家都会团圆聚会,咱们天家贵胄,却是难得聚到一起。在此,由检敬诸位一杯,愿我大明天下太平永固!”“敬皇上!”诸王纷纷附和举杯。

    “各位一定疑惑,为何朕要请大家齐聚京城。”朱建浅酌一口之后,笑着说道,“其实,这次请各位叔伯兄弟来京,是有几件大事要商量。”

    “哦,不知是什么大事?”听到朱建的话,各位王爷都停了谈笑,安静地听他说下去。

    “这第一件嘛,诸位可能都听说了,朕的皇庄,开始向户部纳税了。”“皇上的意思,”坐在前排的福王站了起来,身体肥胖的他有点喘气地说,“是让我们名下的土地都要纳税?”“叔叔说的不全对,”朱建放下酒杯,笑了笑说,“纳税与否,全凭诸位自愿,税率自定。”朱建说完之后,一时席间沉默下来。福王原本想要反驳,但听到全凭自愿,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半晌之后,肃王终于打破了寂静,“大明天下传承不易,本王愿意追随皇上,自请纳税,三十税一。”“本王自请三十税一。”肃王一开口,接着其他几个小王爷也附和道。但福王还是没有开口,站在那里,脸色有些难看。

    “哈哈,古人云,说到钱就不亲热,”朱建笑着端起酒杯又抿了一口,“那咱们不说拿钱,说说赚钱吧!其实这次请各位进京,主要是有几笔大买卖要和诸位一起做。”“大买卖?”福王猛地抬头,朱建看到他脸上的肉都颤了几下。

    “对,就是大买卖。首先是这大明银行,集散海内闲资,转运天下财货。诸位进宫之前应该都去看过了,这刚开张便极其火爆。朕以后还要在大明各地都开遍分行,所以需要各位的支持。”“这个没问题,”福王身边的桂王接过话来,“能赚银子的事,我们都支持。”

    “接下来是各种实业,”朱建看着有些微醺的桂王,“第一便是这茶叶,桂王叔叔的湖广之地正适合种植,朕已经组建了一家东海商社,把茶叶卖给西夷之人,大有利可图。”“那是最好,”桂王兴奋的脸上有些潮红,“本王正愁名下许多山地,不宜种粮,如今都可以种上茶叶了。”“其次是北方的各位叔伯兄弟,”朱建望向略微靠后的几位藩王,“朕打算和蒙古人重开互市,收购羊毛纺织毛线。”“羊毛还能纺线?”几位北地藩王面面相觑,觉得难以置信。“当然能,”朱建拍拍手,随之身后的內侍递过来一个方盒,朱建打开之后,取出里面的一件马甲形制的衣服,“诸位请看,这件比甲就是用羊毛纺成的毛线编制而成,朕名之为毛衣。”坐的靠前的代王率先上前,接过这件“毛衣”仔细端详着,“妙啊,这真是巧夺天工!”诸王传看着这件毛衣,纷纷赞叹。“其实,熟悉之后,也没什么神秘之处,”朱建笑着说,“这件毛衣是内廷织染局试制的,诸位若是觉得可以,朕会派人到各位叔伯兄弟的封地上教会诸位手下的匠人。只是这羊毛,我大明所产有限,需得和蒙古人重开互市才行。”“这互市,关系朝廷脸面,又涉及国朝祖训,那群文官必然多有阻挠,不知皇上可有把握成事?”代王听到要重开边贸,有几分忧心地问道。“这个朕还真不敢保证,”朱建面露难色,“不过朕会尽力争取。”“哼,这群文官,”听到朱建的话,晋王有些愤愤不平地开口道,“本王想要赚几个钱,还得看他们的脸色?”“就是,不过是我大明的臣子,哪里轮的上他们指手画脚,”坐在后排的肃王也开口了,“我看皇上也不必在朝政上议论此事了,咱们兄弟自己联系那些蒙古部族便是了。”

    “这个嘛,”朱建笑了笑,“诸位的生意可以先做起来,不过互市终究是大事,得有个统筹,具体怎么安排,到时候终究还是要议一议的好。至于说联系各部族的事,其实诸位不必出面,有现成的路子。”“哦,这倒要听皇上细说一番。”几位北地藩王都颇感兴趣地围过来。“这路子,就是晋商。”朱建看了看代王和肃王,“山西境内,乔家,王家,几大家族都和蒙古人早有牵连,他们的生意,甚至做到了辽东,和建奴也有几分关系!”“竟有此事!”“这**商竟敢违背朝廷禁令,私自与北虏通商,按律当斩!”“就是,我看他们都活得不耐烦了吧!”一时之间诸王议论纷纷,连与此事毫无关联的福王、桂王也都一起附和着。

    “呵,这群人该死,”朱建冷笑一声,“不过还不是时候。现在他们手里有路子,还用得着他们。朕的意思,想必各位兄弟叔伯们都懂的。”“那便先留着他们的狗命!”晋王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这几大家族可都是肥羊,先利用他们赚钱,再一举抄家,可谓赚了又赚,实在痛快。

    “晋商的事,不可轻易泄露,今日在场之人,嘴巴都给朕把严了,谁要敢乱说,朕定不轻饶!”朱建环视四周,以威严的神色打量着一众宫女太监。其实今日家宴,为保险起见,都是安排的朱建熟悉的內侍,但朱建担心事有意外,又特意强调一番。话音落下,全场寂静,一时无人敢开口。

    最后福王打破了沉默,只见他摇晃着肥胖的身子,满怀笑意地走到朱建面前,“皇上心怀广博,体谅我等宗亲,我等感激不尽,这南面的北面的宗亲都安排了,只不知本王该如何为皇上分忧?”

    说得倒好听,朱建内心暗自冷笑一番,不就是怕自己没钱赚吗。虽是如此,脸上却是笑着说,“叔叔不必着急,您所在的洛阳可是居天下之中,虽说没什么特别的物产,却是南北客商往来聚集之地,所以,开酒店是最好的。”“酒店?这卖酒也赚不了几个钱啊。”福王有些不满地说。“非也,”朱建摆摆手,有些神秘地说,“朕说的酒店也卖酒,却不是主要的。这酒店,是集住宿,餐饮,娱乐一体的,而且要搞连锁,就是同一家招牌,在各个地方都开,总之,赚的钱不会少。至于具体怎么搞法,叔叔可以去请教一下原先东厂的王之心,他现在的身份是天秀楼的掌柜。哦,对了,”朱建暧昧地笑笑,“诸位既然难得来到京城,不如多逗留几日,好好玩乐一番。这天秀楼,乃是新近开张,里面玩的东西不少,诸位可以前去体验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