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崇祯元年开始的盛世 » 第二十六章 慰问演出

第二十六章 慰问演出

    京师。御书房内。朱建坐在胡床上,低头看着来自前线的奏报,突然房顶上传来了声音:“皇上,军情局密报。”“讲。”朱建依旧低着头,只平静地回了一句。

    “皇太极纵兵劫掠宁远四周,军情局的猎杀队已经出动,根据最新的飞鸽传书所报,已击毙牛录三人,甲喇一人。”“很好。让他们继续。”朱建语气依然平淡,内心却是欣喜。没想到自己构想的特种作战这么快就能顺利成型。“皇上,敌酋的营帐各处分布已经掌握清楚,是否进行斩首行动?”“现在还不到时候。”朱建摇摇头。刺杀皇太极,且不说成功率的问题,如果真的成功,对于自己反而不利。诚然,皇太极一死,后金必然陷入混乱,趁机进军必然可以予之重创,甚至一举解决辽东问题都有可能。但其实后金从来都不是大明最大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来自于内部,来自于宗室、文官、士绅、军阀几大势力的利益纠缠。有强敌在外,更利于内部的整合。只是苦了辽东的百姓了。想到这里,朱建不由得轻叹一声。

    此时,后金大营。皇太极还丝毫不知自己的脑袋被惦记了,此刻的他,很愤怒:“你说什么?所有出去袭略的队伍都被袭击?是明人的夜不收长出翅膀了,还是你们都瞎了眼睛了!”“大汗息怒,”前来传报的小兵战战兢兢地跪伏在皇太极面前,“这些袭击我们的似乎不是以往的夜不收,他们神出鬼没,专挑头领下手,我们都还没搞清楚他们在什么地方,各位大人们就已经倒下了。”“混...”,皇太极正要发作,但很快又平静下来,脸色阴沉地问道,“你说的,可都是实话?”“奴才所说句句属实,奴才不敢欺瞒大汗啊!”传令兵一边说着一边拼命磕着头。皇太极冷冷地看着他,过了好一阵,突然长叹一声,“好了,你退下吧。”说完有些颓然地挥了挥手,像赶苍蝇一样把这个小兵送出了营帐。

    皇太极深吸了一口气,坐到虎皮大座上,眉头紧锁。守候在一旁的巫师萨吉靠了过来,“大汗,我有些不详的预感,斗胆建议大汗先行退兵,再做计议。”“嗯...”皇太极阴沉着脸,一只手捻着自己的胡须,沉默无言。这一趟出兵,折损不小,却一无所获,皇太极是绝不甘心的。原本强攻宁远城,正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威信,如今若是就此退兵,恐怕反而会动摇自己的地位。“萨吉,本汗不能退,”皇太极冰冷的声音幽幽地响起在深秋的空气里,“退了,本汗的位子,甚至脑袋,就保不住了。”“那么,”萨吉伏在皇太极面前,谦卑地说,“请大汗先转移到喀尔喀部的领地,暂作休整,并借他们的兵力共同进军,或许...”“不,不去喀尔喀,那样跟退兵也没什么两样了。”皇太极站起身来,望着账外阴狠地说,“去察哈尔,我们的损失,找林丹汗讨回来。”

    袁崇焕站在城楼上,搭手远望四面的后金军营帐。只见各处大营之内,旗帜纷乱,人影来往,似乎有拔营退走的迹象。看了一阵,果然,后金军收起辎重,缓缓退去。只是这数万大军,就在自己眼前大摇大摆地撤退,几乎没有警戒和殿后的部队,这让袁崇焕心头疑云顿生:难不成有诈?

    直到后金军消失在视野之外两刻钟之后,袁崇焕终于确信:后金是真的退兵了。他并不为自己没有乘胜追击而感到遗憾----守城的话他有充足的信心,可要是野战追击的话,搞得不好反而把自己搭进去。松了一口气的袁崇焕回到城内,向老师孙承宗回报。

    刚进到城里,便看到一行人往孙承宗的住所前去,这些人大多衣着光鲜,其中还有不少年轻女子。袁崇焕心下疑惑,如今正是战乱,这些人是什么身份,竟然在此时进入宁远城。上前打听一番,原来是皇上派来慰问的文工团。

    大半个时辰之后,袁崇焕和其他大小将官来到城中央的大校场上。他们身后,还有好几千士兵。除了各处站岗警戒的士兵以外,大部分的守军都来了。往常,如果大家聚集在这里,多半是主帅要训话之类的。不过,今天他们的主帅孙承宗并不在点将台上,而是坐在前排中央的位置,望着空荡荡的台上。点将台后方,立着一张暗红色的帷幕,顶上拉着横幅:“大明文工团巡回慰问演出”。此时天色已晚,不过四面都竖起高大的火把,照得台上如同白昼。

    半晌之后,一位身着华服的女子从帷幕背后款款走出,向众人施了一个万福,对着台中央的铜皮喇叭说道,“诸位宁远城的将士们,小女有礼了。小女是皇家文工团三班的班长祖秀媛,和军中祖大寿将军也算是远亲。”祖秀媛还没说完,她的声音已经淹没在明军士兵的欢呼和起哄声中。祖秀媛脸上有些尴尬,但还是站在那里,静静地微笑着。孙承宗有些不悦地站起来,用严厉的眼神朝后面的人群扫视一周,直到这些粗鲁的军汉们平静下来。

    平复了一下心情,祖秀媛继续说道,“今天皇家文工团将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演出,首先,请欣赏合唱,《骏马奔驰保边疆》。”话音刚落,一群身穿关宁军骑兵棉甲的年轻男子出现在台上。他们每个人都高大健壮,初一看似乎和台下那些真正的关宁铁骑没什么两样,但仔细看过之后就会发现,他们都是面色白净,皮肤细腻,和那些在战场上摸爬滚打、饱经风霜的辽东汉子完全是不同的气质。

    “骏马-------啊奔驰在辽阔的草原------”雄浑的声音响起在清冷的夜空中,传出很远,最后排的士兵也能清晰地听见。“钢枪啊紧握,战刀亮闪闪...”随着台上的歌声,关宁军士兵们的心情渐渐不再平静:辽东离草原并不遥远,骑马驰骋疆场,杀敌立功也正是每个士兵的愿望。这首歌一下子激起了他们的共鸣。一些士兵开始小声地跟着一起学唱。当唱到“阿爸为我饮战马,阿妈为我缝补衣裳,心爱的姑娘朝我招手笑...”一些士兵的眼眶湿润了。这样的场景,对于很多士兵来说正是真实的经历。

    后面,文工团又演唱了《我的家在那辽河边上》《黄河大合唱》等等歌曲。士兵们的情绪越发激动,就连一直沉默不语的孙承宗也有几分动容。当唱到“保卫辽东,保卫黄河,保卫全天下”的时候,士兵们纷纷站起来,激愤地喊道,“杀鞑子,杀鞑子!”很快,众人的呼喊声盖过了台上的歌声,孙承宗不得不再次起身维持秩序。

    合唱之后,文工团还表演了话剧《白毛女》,讲述了辽东姑娘喜儿的故事。喜儿和同村的大春两情相悦,但喜儿不幸被鞑子掳去,想要强逼凌辱她。喜儿誓死不从,并寻机逃入深山之中,餐风饮露,靠偷吃庙里的供品为生。后来大春参加了关宁军,打败了鞑子,最终解救了喜儿。

    这场表演让刚才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关宁军士兵们再次群情激奋。当饰演鞑子军官的演员“侮辱”喜儿时,一群士兵冲到台前,提刀要砍他,场面一度几乎失控。袁崇焕也感叹,这样的故事真的太触动人心了。自从后金崛起,不知有多少个这样的“喜儿”。可是军中的“大春”们,却无能为力,只恨不能早日杀尽后金鞑子,还亲人一个平静的辽东。

    演出结束后,众多将士纷纷涌到孙承宗府上请战,要求追击后金军。孙承宗示意众人安静,然后平静地说道:“诸位的心情,本帅能理解。可是不能因为一时冲动便贸然出战。此刻后金军动向尚且不明,且实力尚存,如果我军野战追击,是以己之短,击彼之长。”

    反复安抚之后,这些激动的士兵们才终于平复下来,带着一丝不甘回到了各自的营房。等众人走后,袁崇焕关好门,有些迟疑地问,“老师,难道我们真的就此困守,什么都不做?”“当然不是,”孙承宗神秘地笑了笑,“本帅已经做了些安排,鞑子想走,没那么容易的。”